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返乡创业及乡村反磁力吸引体系研究

    丁曰明
    65,83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研究——基于24个省61个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

    王帅高春雨毕于运王亚静...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热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对策.[方法]文章通过选取近3年来我国24省61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方案,基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64.0,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支持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培训、项目补助、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2)当前政策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户和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政策支持对象与政策实施对象主体错位问题;(3)当前政策支持方式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过密、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缺乏创新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的问题;(4)当前政策支持水平较低,存在政策支持清晰度低、操作性差、同质化强的问题.[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水平,从政策工具上应加快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多种政策工具协调运用,从政策实施上应及时调整补贴项目与补贴主体的时序匹配关系.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共词分析补贴

    肉羊养殖技术效率测算与地区差异研究

    张永江黄琪陆铭宇林光华...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我国肉羊养殖成本收益情况,测算肉羊养殖技术效率,比较分析地区差异.[方法]文章基于BC92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2004—2020年我国农区、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家庭散养肉羊、规模户山羊与绵羊的技术效率.[结果](1)饲料与人工投入对我国肉羊活重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当前而言,我国家庭散养肉羊的养殖技术效率高于规模养殖,而改良绵羊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高于本种绵羊和山羊.(3)我国牧区家庭散养肉羊的养殖技术效率最高,半农半牧区其次,农区最低.山羊与绵羊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则是牧区高于半农半牧区.[结论]增加基础要素投入,优化饲料与人工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肉羊规模养殖现代化,研发推广肉羊优良品种,刺激生产前沿面外扩.完善牧区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农区与半农半牧区肉羊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健全肉羊产业优惠政策体系.

    肉羊养殖绵羊与山羊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地区差异

    中国水产品出口动力的三元边际分析

    米健罗其友陈宏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及其结构性变化,明确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调整政策、适应国际水产品市场的新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的113万条大数据,文章采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动力进行了多维度的分解分析.[结果]基于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的阶段性转换,可以将2000—2020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7年,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出口数量增加,其中初级水产品在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出口价格也在提高,而加工水产品在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出口种类也在增加.第二阶段是2007—201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出口数量增加转变为出口价格提高,初级水产品和加工水产品的主要动力都是出口价格提高.第三阶段是2015—2020年,这一时期中国水产品出口出现瓶颈,增长乏力.[结论]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中国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一是以提升水产品质量为主要抓手促进出口;二是加快发展加工水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水产品产业链;三是深入分析地区差异,更加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中国水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分析动力大数据分解分析

    中国农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证据

    王兴华武舜臣赵敏剌美香...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关键在于全球价值链竞争.通过量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升级中国农产品全球价值链参与,为农民生存、农业发展争取更广空间.[方法]文章采用企业微观进出口数据,构造核心解释变量交叉项,利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实证估计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全球价值链参与能够显著提升竞争力水平,且稳健性较好.从影响机制看,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升,有力刺激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以谋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增值,从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从加工程度看,全球价值链参与对深加工农产品正向影响最显著.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下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最明显,加工贸易下抑制效应明显.从企业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作用最强.[结论]中国农产品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制定竞争力提升导向的政策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参考依据.

    农产品全球价值链竞争力出口国际增值率科研投入

    乡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导向与实现路径

    李宇
    102,112页

    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例

    翟荣花张庆萍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以挖掘贸易潜力,推进双边畜产品贸易发展和畜牧产业合作.[方法]运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并对经济规模、对外投资、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对外投资、是否加入WTO都对中国畜产品出口沿线国家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沿线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和畜牧业发展水平则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该地区有抑制作用.[结论]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极不平衡,对亚欧经济带国家的出口效率远高于中亚及环中亚经济带;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从高到依次为环中亚经济带、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其中,对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中西亚国家的畜产品市场潜力极大.我国应积极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完善自身贸易环境,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推动双边贸易的有效发展.

    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贸易效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

    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动态演进

    熊学振熊慧马晓萍孙雨萌...
    11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秩序、保民生的现实需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开展测度分析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方法]文章依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构建涵盖绿色循环发展、供给提质增效、经营管理优化3个维度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全国及31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9.20%,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自西向东发展水平依次提高的格局;(2)全国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总体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内差距扩大态势明显、东部与西部两地区间差距最大,地区内差距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单极化趋向逐步凸显,从长期看三大区域均存在发展差距扩大的倾向,但呈现中东部趋向多极化、西部趋向单极化的变化态势.[结论]发展畜牧业应当坚持生产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因地制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型体系,积极发挥好东、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探索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动态演进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

    乡村民族服饰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薛颖
    125,136页

    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11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证分析

    刘子萱李国景罗其友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农为本,完善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是规划和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根本宗旨.因此,探讨明晰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和区域差异,对制定产业园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在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从就业效应、增收效应和组织效应3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分析方法生成表征联农带农效应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区域农业增长、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在0.03~0.53,总体偏低.(2)联农带农综合水平前1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就业和增收带动贡献突出.联农带农效应平均水平为0.4301,在带动农户就业人数、农户增收水平,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上高于其他产业园及全国平均水平.(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地区差距较大.其中,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果相对较好,华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水平总体较高.[结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的地域差异大,与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运行机制与政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未来发展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推进路线与机制,一园一业,一园一策;不断创新完善园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功能,进一步释放联农带农潜力,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区域差异加权TOPSI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