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达地区不同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的调查

    田珍王睿史运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基于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3年1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家庭农场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Tobit模型松江区

    英语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雷宏友
    159,172页

    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重庆市为例

    刘竞宇梁靖茹张仕超赵浣玎...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重庆市为例,基于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探究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1—2006年低速增长,2007—2010年快速增长,2011—2018年缓慢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少变多并逐步趋向综合类发展;(2)在空间扩展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3)在空间格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除牲畜、家禽、花木、果蔬产业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产业及合作社整体呈显著聚集分布;(4)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空间尺度的依赖性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6类合作社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5)空间集聚分布呈现差异化,各产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主要聚集中心为奉节县、渝西地区.[结论]自2001年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本主要以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作业模式.因此,今后应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办法,培育出更高效、更能凸显当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扎实推进渝东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工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空分异时空演变丘陵山区重庆市

    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研究——基于稻麦轮作区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郑微微沈贵银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方法]文章基于江苏省海安市与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办法,对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海安模式相对传统化,兼顾小农户的秸秆收集利用,但需要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洪泽模式相对现代化,主要针对规模种植户的秸秆收集利用,效率高、利于田间管理,但农户、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结论]多元主体协同的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体系构建需满足3个条件:一是不同主体具有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实现基于利益驱动的多元主体协同;三是政府与市场应有清晰的边界.同时,还需得到政府支持,如在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效果的前提下,解决好秸秆离田问题、支持各类利用企业拓展多元利用的途径、促进秸秆资源化、创新与应用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

    多元主体协同秸秆离田综合利用

    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影响因素解析——以荆州市为例

    张静张劲李兆华武闯...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江汉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秋收季节,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调查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的行为,旨在了解农户焚烧秸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等县市的13个村随机选取了32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受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宣传力度与监察力度的大小均对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秸秆焚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P<0.05);(2)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禁烧政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察力度均与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B<0).[结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易焚烧秸秆,政府禁烧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监察力度越大、对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越多,农户们越不易对秸秆进行焚烧,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秸秆禁烧政策时提供科学参考.

    江汉平原决策行为二元回归秸秆禁烧问卷调查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余永琦王长松彭柳林余艳锋...
    187-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揭示特定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省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生态保育以及经济效益等4个维度,选取契合江西省农业发展的特色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组合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2008—2017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优化程度属于中水平及以上;各一级指标整体上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为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与经济效应,而生态保育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结论]推动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相对接近度障碍度江西省

    基于乡村振兴的"融媒体+农业"的广阔前景分析

    任海军
    196,205页

    农户生计资本对不同偏好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

    郭立彭贺梅英陈诗雅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行为理论中的行为动因决定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采用行为,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受到农业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由于农户自身生计资本的异质性,农户生计方式的选择和技术偏好都有所差异,导致农户在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上也有差异.[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分化背景下,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将农户的荔枝龙眼主产区广东、广西区域的农户荔枝龙眼技术采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二元Logit模型从多维的农户生计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农户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五个方面影响着农户生产技术采用与效率.[结论]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拓展多元化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户的社会资本;健全农村信贷制度,提升农户的金融资本;加快土地提质增效,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加强果园设施建设和完善补贴措施,提升农户的物质资本.

    农户行为生计资本技术采用行为可持续生计需求分析

    若羌绿洲特色林果种植信息遥感提取方法适用性分析

    沈江龙郑江华尼格拉·吐尔逊王蕾...
    20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快速掌握若羌绿洲特色林果业种植信息,提高特色林果资源调查的信息化水平,服务若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法]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文献资料分析建立遥感分类的先验知识,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构建多尺度分割结果的光谱、植被指数、形状、纹理等特征,采用CART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遥感分类,分析使用不同分类算法、特征集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1)随机森林算法相比于CART算法总体分类效果好,分类精度高,特征数据集的加入对CART算法的分类精度影响较小,而对随机森林算法分类精度的提升较为明显.(2)形状特征对形状差异较大的地物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植被指数特征能有效识别植被和非植被地物,纹理特征则对分类精度的影响较小.(3)综合所有特征集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结果最优,总体精度88.43%,Kappa系数85.47%,面积精度96.89%.[结论]形状、植被指数、纹理等特征集的加入对各个地类的分类精度的影响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森林算法比CART算法更适用于多维特征数据集的作物遥感分类任务.

    特色林果作物面向对象种植信息提取Sentinel-2适用性分析

    弘扬体育精神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徐耀铎
    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