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安徽省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殿云
    66,74页

    基于SEM的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研究——来自新疆352个样本农户的证据

    王欣陈玉兰赵达君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结构方程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生产意愿

    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李远玲王金龙杨伶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四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农业碳排放碳源时空特征县域尺度湖南

    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

    陈加乙
    84,107页

    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分析

    赖昭豪陈美球谢贤鑫刘艳婷...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分析农户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为农户生态耕种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江西省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针对户主或是参与农业经营决策的家庭主要成员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入户调查.利用获取的1488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农户生态耕种理性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得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值.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及其交互以及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1)样本农户平均采纳生态耕种行为4.735项,工具理性评价均值为0.5468,价值理性评价均值0.3542,丘陵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值比平原、山地区更高.(2)当前,工具理性在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上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价值理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二重合理性的冲突减弱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率.(3)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耕地收入占比的提高,农户采取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而促进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现代经营主体的转变是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有效途径之一.(4)农户保留仅供自家消费的耕地说明其对耕地生产的安全性持有疑虑,更加愿意进行生态耕种以保持耕地和农产品健康.[结论]需要积极落实生态农产品的补偿,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质量监管,实现生态耕种的产品价值,以达到农户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与耕地保护的价值理性之间的协调统一.

    耕地保护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生态耕种行为Order-Probit

    中国生猪生产水足迹空间变异与评价

    卓拉谢栋吴普特刘艺琳...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剖析2008年和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猪水足迹组成及时空演变规律,评价生猪生产蓝水足迹的可持续性,厘清饲料作物及其贸易对生猪养殖耗水的作用,以明确我国畜产品生产对区域用水的效率和影响.[方法]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量化与解析2008年和2017年我国各地生猪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变异性,厘清猪生产中主要耗水者—饲料虚拟水的空间流动过程,基于"可持续利用"概念,定量评价生猪水足迹及饲料虚拟水流动的可持续性.[结果](1)生猪单头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且散养生猪单头水足迹最大;但生产规模扩大使2017年我国生猪生产总水足迹增至2194亿m3/年.(2)不可持续蓝水足迹占生猪生产蓝水足迹的86%,其中饲料消费不可持续蓝水足迹贡献了91%.(3)生猪生产水足迹高值区集中在南方地区,但生猪生产不可持续蓝水足迹高值区集中在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2017年由缺水地区输出的不可持续虚拟蓝水已达省际间饲料作物虚拟蓝水流动量的91%.[结论]我国生猪饲养应亟需优化饲料供应结构,协调畜牧产业和种植业布局,并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以期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下,实现畜产品供需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

    水足迹虚拟水流动可持续性评价生猪生产饲料作物空间变异

    环境约束下的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分析

    刘蒙罢胡贤辉文高辉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耕地利用效率环境约束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洞庭湖平原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何苏玲王金亮角媛梅周京春...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2018年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2008—201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规划变异系数法GIS昆明市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实现路径

    林涛
    128,162页

    乡村多功能视角下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

    张友刘玉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耕地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与乡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较低,耕地出现了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形成较大冲击.全面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对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角度辨析了耕地资源内涵,提出了更全面的耕地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并以A县为例核算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结果](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更为突出;(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价值核算可以突显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3)生态损失是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中充分考虑.[结论]有必要从加强保护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改善耕地肥力和减少耕地污染等方面提升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多功能视角耕地资源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资产价值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