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价值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和展望

    瞿若频吴永常陈静陈学渊...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乡村价值理论的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梳理现有乡村价值研究与评估方法,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总结我国乡村价值研究与评估方法的现状与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规划提供帮助.[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归纳法,从乡村价值的定义与内涵、乡村价值评估方式、乡村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价值等具体的核算方式等方面对乡村价值研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乡村价值曾经是较为单一的生产与生活价值,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乡村价值的类别逐渐多样化,但乡村价值的划分还在持续讨论,乡村价值的定义尚未得到学界公认.(2)乡村价值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与乡村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尚未深入进行,乡村价值理论研究有待系统性的展开.(3)乡村价值的评估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评估方法受外部性影响较强,评估方法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结论]乡村价值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性,暂时未能形成完善的乡村价值理论.乡村价值评估方法略显单一,以主观评价法为主,客观地评估与核算方法研究稍显欠缺.

    乡村价值乡村功能乡村振兴多功能乡村评价方法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生产品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于雅雯魏敬周
    15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中国棉花生产从供给端提高棉花品质,增强市场对高品质棉花需求的适应性.为了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品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棉花品质,评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品质改善的影响程度.[方法]文章使用主成分分析对2011/2012年度以来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供给侧改革前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棉花质量和棉花生产的具体影响.[结果](1)临时收储政策期间,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多数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综合质量得分排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和检验量占比较小的黄河流域棉区则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2)棉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伴随着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2014/2015年度以后,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棉花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品质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对于生产环节来说,植棉农户更加注重"特性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棉花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加工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但随着"产量因子"中新疆棉花产量占比的增加,中国棉花综合质量中低于标准级棉花的数量将会增加,在新疆优势棉区饱和的情况下,新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对中国棉花综合质量形成负向影响.

    棉花品质主成分分析法供给侧改革目标价格

    农户气象感知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以山西岢岚和江苏南通430食用豆户为例

    王泽国阳霜侯小燚李静...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学者忽略了农户的气象认知对其天气指数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方法]文章基于山西省岢岚和江苏省南通市430食用豆种植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食用豆种植户对气象(如平均气温、平均降雨、干旱、霜冻等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结果](1)食用豆种植户的气象感知显著地影响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此外,食用豆种植户的村干部经历和兼业户身份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正向且显著的影响;(2)而家庭人口数以及是否有专门的食用豆贮藏场所等对食用豆种植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负向且显著的影响.[结论]因此,在食用豆种植户中推广天气指数保险应关注到其气候的感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公益宣传片、教育培训等,线上线下、网络电视手机、书籍宣传册等)宣传气候变化对食用豆种植的危害,强化食用豆种植户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提高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

    食用豆种植户气象感知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山西岢岚江苏南通

    中国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覃诚汪宝陈典方向明...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方法]文章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构建一个包含28个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际,确定各指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对2015—2019年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结果](1)2015—2019年全国层面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发展阶段提高到了提升阶段,但目前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速较慢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2)从地区差异来看,2015—2019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华东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依次降低.(3)按近几年增速预测,2035年全国层面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不大,但是部分地区会有一定困难.[结论]最后提出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支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重点加强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

    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

    杜洪燕陈俊红刘宝印龚晶...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针对现阶段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种地如何赚钱"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农业生产托管实践路径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推进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联合、推动小农户组织化、满足农户个性化生产经营需求、健全小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结果]农业生产托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巩固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小农户排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之外.[结论]提出灵活推进各种规模化经营模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培育农业生产托管供需市场等改进措施.

    农业生产托管小农户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

    云平台农业数据中心的规划、部署及应用

    周颖
    189,200页

    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

    祁贵明雒维萍霍治国马玉平...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柴达木盆地藜麦种植特色农业的产业价值,为柴达木盆地特色种植资源开发、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定量化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方法]文章基于2014—2018年格尔木市藜麦引种试验资料和平行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进行气象因子筛选,优选出四分位统计方法,构建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拟定阈值,选用分期播种试验2个优势产量播期进行补充和修订;应用平产年、欠产年、分播期数据进行指标检验.[结果]构建出柴达木盆地藜麦不同发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并确定了指标阈值范围.[结论]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方法得当,指标意义明确,指标阈值范围符合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发育实际状况,完全代表柴达木盆地藜麦产量形成的最优农业气象资源配置,对进行藜麦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具有科学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藜麦农业气象指标特色农业柴达木盆地四分位统计

    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布局的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解析——基于199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

    高幸周德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需要对葡萄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文章运用描述性分析、产业集中度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测度1998—2018年我国葡萄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因素、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五个方面探讨我国葡萄种植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葡萄生产的地域格局已初具雏形,且产地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西迁南移"变动特征显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主产区正逐渐形成;地区自然条件、农村老龄化、灌溉条件、比较效益、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对我国葡萄种植布局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要素对是否为主产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葡萄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以应对转型结构调整阶段的水果供需变动.

    葡萄农业布局产业集中度比较优势

    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及应用

    张高德
    209,219页

    荆芥生态适宜性区划及挥发油品质的研究

    苏畅王宇郑玉光郭龙...
    210-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荆芥作为解表药为我国临床常用的药材,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过程中有应用,目前栽培资源较多.研究划分荆芥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并对不同产地药材的挥发油进行分析,从而为种植环境的选择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文章通过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划分荆芥的最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产地荆芥及荆芥穗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化合物,并对薄荷酮、胡薄荷酮、柠檬烯等7个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统计不同产地荆芥及荆芥穗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荆芥在我国的最适宜区主要为中部地区,包括山东、河北南部、安徽北部等地,青海、西藏地区不适宜荆芥的种植.各产地间荆芥、荆芥穗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差异.[结论]荆芥穗挥发油含量高于荆芥,因此荆芥穗品质优于荆芥.河北、安徽、山东为荆芥的最适宜种植区,山东、安徽产荆芥质量优,河北产荆芥穗质量优.生境适宜度与挥发油品质研究结果一致.

    荆芥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GC-MS挥发油OPL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