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李云云王灵恩成升魁
    7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国际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领域动态分析,为食物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方向与趋势提供知识基础与借鉴.[方法]文章基于文献计量研究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合作网络、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等分析,对1986-2019年国际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1)近30多年来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食物、营养、农业和生态领域.(2)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最多产的作者和机构位于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国是亚洲的一个重要节点,但研究总体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为食物消费领域与其他众多领域的研究构建了重要的桥梁;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是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3)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食物与农业系统可持续性、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质量和食物消费资源环境效应及可持续性评估三个方面.[结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食物消费可持续性研究有待加强,同时食物消费可持续性评估方法体系构建仍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食物消费可持续性演变特征全球趋势CiteSpace

    农机化发展与保护性耕作建议

    谢焕
    88,112页

    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其经验借鉴研究

    王佳锐高文永魏孝承刘芳...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建设模式长效机制国外经验

    推动政策、资源与力量向农业骨干企业倾斜

    薛卫峰
    98,124页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梁丽娜赵亚慧吴佳俊魏丹...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 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互融的发展模式对于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意义重大.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需注重研究的深入并加强作者团队及区域间的合作.

    农业面源污染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土壤科学CiteSpace

    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追踪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郝帅王国刚杨艳涛韩成吉...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检索分析CNKI数据库,客观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现状及热点话题,揭示研究路径演变的内在逻辑,探索前沿课题,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方法]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检索,绘制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图谱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1)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内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2)在发文作者方面,该研究领域作者呈现出"集中度高、联系广泛"的特点.作者间的合作集中且普遍,以高产作者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些核心研究团队.但同时也存在相当比例的独立研究者.发文机构方面则展现出以核心研究机构为主导,带动其他机构协同研究的特点.各研究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密切且频繁.(3)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显示土地利用、粮食安全、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主题热度最高.时间线图谱表明产能提升、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等是未来新的研究方向.[结论]应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机制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保障设计和重点环节实际建设相关研究,完善微观层面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评价研究.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构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协同发展框架,以期最大程度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高标准农田CiteSpace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粮食安全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乡村规划:基于"项目制"的分析

    赵之枫杨帆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乡村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是实施乡村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作为公共品供给主要投入形式的"项目制",已成为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的联系纽带.然而既有乡村规划在统筹策划大量乡村项目落地实施中,忽视了"项目制"的运行规律,出现了治理主体间结构不兼容、需求响应滞后、乡村建设运行内外脱节等问题,导致规划实施乏力.因此需要基于"项目制"特点,研究构建与乡村治理有效协同的乡村规划体系与方法.[方法]文章从"项目制"为切入点,分析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逻辑三个方面的关系,研究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的相互关联.[结果]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优化路径,即优化融入项目治理的规划层级结构、应对治理需求的综合规划过程、匹配外部投入的规划运行逻辑.[结论]以"项目制"为纽带,从乡村治理视域出发,应着力完善与治理结构兼容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形成与治理方式综合联动的乡村规划机制、制定与治理逻辑相互匹配的乡村建设规则,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项目制乡村规划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乡村建设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研究

    刘凤云
    131,149页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分析

    朱宁魏同洋秦富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居民付费是弥补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影响因素,有益于推动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方法]文章基于覆盖江苏全部地级市的2420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村居民以不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为主,有约2/3的农村居民愿意为治理生活垃圾支付费用,并愿意每户每月支付49.31元或每人每月支付19.84元.(2)健康状况、常住人口、年底净资金、奖惩措施均会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3)年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底净资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作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信任度、奖惩措施、个人环保行为认定、生活垃圾对社区环境影响以及地区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合理测定支付标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入机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以引导农村居民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支付水平Heckman两阶段模型

    加强传统村落的系统化艺术设计改造

    葛俊杰
    139,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