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测度、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丁宝根赵玉邓俊红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近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LMDI中国

    基于Meta分析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苏淑仪周玉玺周霞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机肥施用对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至关重要,厘清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通过荟萃中国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文献,首次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已有研究结论的综合效应量并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土壤肥力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影响为负作用.[结论]性别、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强相关性关系;土壤肥力为中相关性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数量为弱相关性影响因素;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耕地块数、是否饲养家禽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属于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数量较多,说明目前围绕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溯及根本,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绿色农业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Meta分析综合效应量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朱海涛
    20,30页

    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祝伟祁丽霞王瑞梅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归纳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106个县的面板数据,分别探讨城镇化对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农地经营规模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1)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显著,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3)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显著,居民收入水平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超过1/3的县已跨过农药施用强度的拐点,全部县均已跨过化肥施用强度的拐点;(4)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较低的县的影响更大.[结论]适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药、化肥减量;鼓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促进居民选择环境友好型食物、减少食物浪费,可以从需求侧助推农药、化肥减量.

    农药化肥强度城镇化中介效应

    基于可视化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李彦彬李红星李道西张泽中...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文献计量CiteSpace水生态文明乡村可视化分析评价指标

    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EBM-Geodetector模型

    李青松张凤太苏维词杨庆...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农业用水绿色效率超效率EBM-Geodetector模型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

    "—带—路"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判别与其影响因素

    金琦许尔琪张红旗张旭晴...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监测区域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发生剧烈变化的热点区域更是研究的重要部分,有效识别热点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利用欧洲航天局(ESA)气候变化倡议的长期时间序列土地覆盖数据集(CCI-LC)对"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变化面积、相对变化速率及其聚集程度建立了热点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1)根据土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一带一路"典型区内总共有5.4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净增加面积最多,为24.61万km2,相对变化速率在2000-2010年最高,为76.94%.(2)热点识别结果表明,2000-2010年土地覆盖变化最剧烈,不同时期的热点区域内主要的转型特征不同,1992-2000年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2000-2010年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2010-2020年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和林地的砍伐与恢复.(3)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0~200m的海拔范围内,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减少.(4)热带多雨气候区域内热点占比最大,而其他气候类型对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的影响较小.(5)社会经济因素对于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两者结合可以解释全部热点的86.46%.[结论]研究探明的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可以为"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热点识别地理探测器"一带一路"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丁丽华
    65,73页

    分布式属性相似空间插值算法及其对流域土壤属性插值的计算性能评估

    周脚根雷秋良李勇张天鹏...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如何准确、高效地实现点源数据向面源数据的空间拓展,是现代数字土壤制图技术实现由中小尺度制图转向大尺度、乃至全球尺度制图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依托前期提出的局部属性相似性加权回归空间插值算法(LASWR),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Hadoop的分布式空间插值算法(DLASWR),以应对大规模数字土壤制图的海量数据处理需要.DLASWR算法是基于Hadoop的MapRe-duce 框架结构.算法的核心思想在于:(1)将待插值数据集分割成多个子数据集,由单个Map任务使用集中式LASWR算法对一个子数据集进行插值;(2)由Reduce任务归并所有Map任务的插值结果,并作为最终结果输出.[结果]对实际土壤样点属性的空间插值实验结果表明DLASWR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与集中式LASWR算法相比显著提高了空间插值的计算效率.[结论]DLASWR算法可为数字土壤制图领域当前应用的空间插值方法由传统的集中式计算拓展成分布式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云计算分布式空间插值数字土壤制图局部属性相似加权回归土壤景观模型

    黄桃种植区提取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李中元郑正彬林博文唐锰...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黄桃是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识别黄桃种植区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将有助于黄桃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文章选取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物候特征以及随机森林分类器方法对研究区黄桃种植区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黄桃在江汉平原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1)黄桃开花是利用遥感进行黄桃种植区提取的重要物候特征,黄桃种植区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0.84,分类精度较好,可满足应用要求;(2)最大熵模型MaxEnt精度显示AUC值为0.993,说明预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桃潜在适生区的预测;(3)黄桃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江陵县中北部、沙市区南部、潜江市东南部以及公安县东北部,宜城市和京山县北部也适宜黄桃的种植;(4)最高及最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高程为影响黄桃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结论]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黄桃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哨兵二号物候遥感黄桃随机森林Max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