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省县域农村贫困度时空变化分析

    阮欧刘绥华陈芳罗杰...
    15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动态、客观地监测农村贫困的时空变化对国家扶贫工作十分重要.[方法]文章利用DOSP/OLS夜光数据集构建的平均灯光指数ALI(Average light in-dex,A LI)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的综合贫困指数IPI(Integrated Poerty Index,IPI)建立关系,进而估算2003-2018年贵州省县(区)域间综合贫困指数,分析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1)ALI与IPI建立模型估算的IPI与真实的IPI拟合程度较好,R2超过了0.86,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贵州省各县(区)域IPI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03-2018年两者都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9.21%和2.38%,表明农村贫困度差异在逐渐增大.但贫困程度极高的县(区)域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65个减少到2018年的37个;(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贵州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椭圆覆盖面积和贫困化重心变化不大;(4)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各县(区)域农村贫困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5)由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的贫困程度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关联性和组织性,贫困程度的结构空间分异引起的贫困程度空间关联作用范围呈缩小的趋势,且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夜间灯光遥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的县(区)域农村贫困化程度,能够较客观地反映贫困变化.2003-2018年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高的区域持续减少,减贫效果显著.

    夜光遥感贫困指数时空格局农村贵州省

    乡土文化视角下的贫困治理遭遇与对策——以河南省Z村的贫困治理案例为例

    史博丽齐顾波燕艳华史玉丁...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乡土文化的视角切人,通过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存在的第一书记制度嵌入受阻、村民自治组织信任危机以及资源下移的目标偏离等问题,以厘清扶贫干预工作中的文化遭遇及深层逻辑.[方法]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的问题及背后机理.[结果](1)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乡村社会有着自身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这与现代社会运行体系下的精准扶贫思路有着较大差异,冲突与弥合纵贯精准扶贫全过程.(2)扶贫干预遭遇的困境背后是精准扶贫本身数据精准思维与乡土社会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正是乡土社会隐藏下的农村逻辑干扰着扶贫的顺利进行.(3)熟人社会背景下的利益抱团、建立在私人道德上的差序格局以及村庄治理中呈现的无为政治,这些本土化的乡土逻辑干扰着扶贫资源的下移和村庄治理的合规.[结论]扶贫过程中应积极赋权于驻村工作队,加强精准扶贫具体政策的有效传达等政策建议.

    脱贫攻坚乡土社会实践困境乡土文化贫困治理

    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的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王艳丽田永宾
    178,185页

    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邵燕朱力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缺失、耕地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出现,有效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率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建立的背景、主要框架和运行成效,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为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利用,20世纪90年代韩国实施了农业振兴地域制度.该制度将农业振兴地域划分为农业振兴区和农业保护区,推行农业支援政策、实行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耕地、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结论]通过分析韩国农业振兴地域制度发展的经验,从健全法律体系、粮食主产区内划分现代农业重点区、实行粮食主产区的差异补贴政策、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地区发展的农业振兴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振兴地域制度成效启示韩国

    都市郊区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分析——基于北京市规模经营主体的多案例研究

    朱俊峰段静琪
    186-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规模经营是破解"小规模、分散化"农地经营格局的关键举措,考察农地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规模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3种不同类型主体的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结果]尽管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各有特点,但都能实现规模经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规模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仍面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合作社存在与小农户链接松散问题,家庭农场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各主体皆未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论]建议改善农业龙头企业外部环境,开展租金和就业支持补贴;规范合作社运营,提高小农户参与度;帮助家庭农场进行品牌塑造,提高家庭农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多形式培训、考核.

    都市农地规模经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李景刚王岚高艳梅
    19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构建农地流转风险评估体系,量化评价农地流转风险,以便为农地流转风险防范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农地流转风险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1)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及村集体强制介入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关键;(2)社会保障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及社会稳定风险是当前广东省农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风险;(3)广东省农地流转风险区域差异显著,全局莫兰指数为-0.03,空间上未呈明显集聚特征;(4)广东省各地市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高度趋同,值得警惕.[结论]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背景下,尊重农民意愿,审慎推进农地流转才是明智之举;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流转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金融的支持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应是当前广东省实施差异化农地流转风险治理的政策支点.

    农地流转风险机制熵权法风险评价莫兰指数

    财政支农资金风险管理及防控策略

    韦艳肖
    206,39页

    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农户生计对比分析——以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安置点为例

    马国璇周忠发朱昌丽陈全...
    20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现状,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推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量和生计资本稳定性的建议.[方法]文章引人主观满意度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究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变化,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者相镇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后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下降;(2)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生计稳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搬迁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多样性降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提升;(3)搬迁后农户生计耦合度提升4.059 6%,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由低度耦合提升至中度耦合.[结论]者相镇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明显,推动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均衡发展和提高收入多样性,可帮助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SLA框架生计资本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模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抉择

    费汝海
    217页

    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甘肃348户农户调查分析

    吕剑平马亚飞谢小飞
    21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小农户现代农业行为意愿多群组结构方程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