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封闭性突破: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外延"研究——基于Y县B镇试点考察

    邱俊柯徐康昕刘建生
    219-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妥善解决各类返乡下乡人才居住问题,探索一条非本集体成员宅基地建房可行路径是破除人才回流瓶颈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方法]文章以Y县B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与访谈法,构建宅基地资格权"外延"理论框架,解析非本集体成员宅基地建房的具体路径与形成机理.[结果]通过慎稳框定"外延"主体、村民民主决策与权能约束实现资格权向非本集体成员"外延",地方政府政绩诉求、农村发展缺要素、乡村治理有效实践、非本集体成员报本反始、村民要求保障宅基地资格权的现实要求共同驱动"外延"模式的产生.[结论]宅基地资格权"外延"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有序回流农村,村民参与宅基地资格权"外延"全过程并就各项事宜达成共识,促进了村民自治与公民精神培育,基于此,提出淡化"唯户籍论",适度放宽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标准的对策建议.

    资格权封闭性外延非本集体成员宅基地

    营养导向型农业投资规划及项目管理

    黄晓岩蔡丽娜
    225,237页

    情理与法理:农户分化视角下农地调整意愿研究

    陈廷贵李燕萍
    226-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一轮农地确权背景下我国部分农村仍旧坚守农地调整传统,与国家地权稳定的政策目标反向而行,探讨农户农地调整意愿影响因素对农地确权政策在调地村庄真正落实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基于农户分化视角,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情理因素和法理因素对农户农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1)无论是否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情理因素均对农户调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未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时,法理因素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调地意愿,而控制农户资源禀赋特征后,法理因素对其调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3)法理因素在情理因素与农户调地意愿之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4)情理与法理对不同类型农户调地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为进一步减少农地调整频次,促进农地确权最终取代农地调整,推进农地调整减频替代,在强化法理对调地意愿抑制作用的同时也要弱化情理对其激励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农户采取差别化调地意愿降低策略,进一步深化以地权稳定为目标的农地确权.

    情理法理农地确权资源禀赋地权稳定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资格权实现的法治保障

    史卫民彭逸飞
    238-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中宅基地资格权实现困境的分析,提出合理完善建议,实现对资格权实现的法治保障,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发展.[方法]实证分析法、政策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结果]我国的现行立法尚未对宅基地资格权的内涵以及制度构造做出明确规定,宅基地资格权的性质目前还存在关于"分配请求权说""用益物权说""剩余权说""成员权说"的争议,宅基地资格权的主要权能也并不清晰.同时,现阶段宅基地资格权在实现上存在主体认定不明确、登记制度不健全、行使制度不具体、救济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结论]基于对宅基地资格权来源和宅基地改革政策目标的分析,应将其界定为成员权.通过对试点地区实践经验的总结,建议将宅基地资格权主体认定为"集体成员",采用"三权三证"模式进行确权登记,明确资格权的分配请求权、成员获益权、管理参与权、退出补偿权4种主要权能,探究资格权多元化的救济途径,切实保障农民的宅基地合法权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宅基地三权分置资格权成员权权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翁国瑞
    249,258页

    农地流转影响要素市场发育的机理与实证研究——基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的论证

    匡远配彭鼎
    250-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农地流转资源配置中介效应遮掩效应要素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