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空间协同发展研究

    彭睿娟苏瑞
    21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关系及其发展现状,从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个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本地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路径.[方法]文章以甘肃省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5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协同发展的意义与机理;其次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和空间耦合协调度3个维度分析了二者的空间协同关系;最后运用ArcGIS软件从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发展要素两方面分析了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1)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数量空间关联显著,质量空间关联属于优质协调水平,空间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良好协调.(2)甘肃省14个市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交通可达性低于A级旅游景区.(3)甘肃省旅游经济要素点整体密度值较低,南北分布差异显著.[结论](1)加快区域内游客集散中心建设.(2)在旅游资源拟合程度较好的区域发展高等级道路.(3)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和A级旅游景区拟合较好的区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示范村A级旅游景区空间协同发展ArcGIS甘肃省

    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包乌兰托亚郑丹王慧
    22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突出农村居民受益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与调控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

    乡村旅游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地理探测乡村振兴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赵明欣
    242,252页

    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张江峰李治兵杨建春
    243-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1)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2)区域层面上,临汾市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3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论]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区域异化的特点.晋中地区可发展以太原市为核心的环城特色农业类乡村旅游集聚地,以及以晋中市为中心的晋中风俗文化乡村旅游集聚地;晋东南地区未来可继续加强对风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以晋城市和长治市为中心的晋东南风俗文化和农家庄园并举的乡村旅游集聚地;晋北地区可着力培育以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

    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类型区域分异山西省

    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汪洋王宏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技支撑是生产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有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截至2021年底,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主导产业专家团队约2000多个、平均每个产业园约10个;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平均值达到80%以上;50多个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实现生产技术服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仍存在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资源集聚不足、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结论]提出应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和投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加大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等五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帮助.

    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