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陈晓雯
    158,170页

    我国"土特产"农产品土宜研究进展

    吴静吴克宁黄勤苗凌菁...
    15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家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名特优农产品的土宜研究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文章以"土宜"和"种植适宜评价"为主题或题名进行在CNKI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1993-2023年,经整理筛选得到324篇文献作为该文的研究样本,使用CiteSpace6.2.R4(64 bit)版本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关键词分析.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宜的内涵、影响"土特产"农产品土宜的因素、我国"土特产"农产品土宜条件和土宜评价进行综述研究.[结果](1)影响"土特产"农产品土宜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成土母质、土壤和养分元素.(2)在冲积平原地区,土体质地构型是影响"土特产"生长发育的最主要性质之一;(3)在山地丘陵地区,成土母岩母质可能是土壤影响"土特产"生长发育的主要性质之一.[结论]开展"土特产"土宜评价,应先收集前人有关作物品质和种植现状土壤特性,进而根据分析结果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土特产的现状与适宜性评价,为种植区划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土特产农产品土宜土地适宜性评价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2000-2022年我国小黑麦领域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分析

    蒋奇伸董海宾高昌宇尹燕亭...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具有营养品质好、生物产量高、适应范围广和利用形式多等特点,因而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草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国内小黑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小黑麦"作为检索主题,查询了2000-2022年的研究文献.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小黑麦研究知识图谱,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1)小黑麦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可视化分析显示小黑麦领域主要关注点有"产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黑麦"(Secale cereale)、"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等;(3)前沿分析表明小黑麦的"生产性能""营养价值""营养品质""鲜草产量""饲草"和"混播比例"是未来的研究趋势.(4)该领域发文高产作者为杜文华、田新会、孔广超和曹连莆等,作者所属机构以农业类院校为主;(5)发文量前五的一级科研单位是甘肃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且多发生在相邻的区域.[结论]该研究深入探索了当前我国小黑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为未来学者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小黑麦研究进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社会互动效应——基于甘肃省203个农户的调查

    庞海月张恩齐陈前恒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升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探究"差序格局"下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社会互动效应对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0-2016年一个西北村庄203个农户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利用村庄内的礼物往来情况构建空间权重矩阵,使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实证研究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社会互动效应.[结果](1)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社会互动效应,若某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高1个单位,社会网络中与其有关系往来的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将提高0.154个单位;(2)农户间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社会互动效应在2010-2016年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3)家庭成员的平均健康水平、家庭收入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家中学生数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优先引导部分农户接受技术培训,并通过社会互动大面积推广技术,有效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同时,推进教育、培训和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以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重点引导户主年龄大和收入低的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社会网络社会互动空间计量模型

    艺术设计赋能乡村建设的驱动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璐
    189,198页

    基于有序Logit-ISM模型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来自福建省的调查

    黄静晗李静静张悦东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村民利益的重大制度创新,村民满意度是衡量改革绩效的主要标尺.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村民满意度、提升改革绩效、深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830份调研问卷数据,应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ISM模型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层级结构.[结果](1)有序Log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公平感知、政策认知和村民参与对村民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2)ISM模型分析发现,公平感知和政策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村民参与是中层间接因素,社会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结论]为提升村民对改革的满意度,应加强改革宣导,拓宽参与渠道,建立反馈机制,积极推动村民参与改革、提升村民的公平感知和政策认知水平,同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以增强村民获得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序Logit回归ISM模型

    "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省际差异

    丁永潮吕开宇
    19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探究其省际差异与作用机制,对完善"价补分离"政策、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8-2021年20个玉米主产省(区)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采用合成控制法,从东北三省一区整体和分省两个层面对"价补分离"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整体上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积极促进作用,尽管第一年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随后5年中,政策的促进作用显著.(2)分省看,"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对内蒙古和吉林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长期显著,而对黑龙江和辽宁的促进作用呈现波动.(3)影响机制看,"价补分离"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发挥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价补分离"政策能够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省际异质性.未来,政府应稳步推进粮食领域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还应提高机械化水平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价补分离"政策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合成控制法省际差异作用机制

    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

    赵薇
    211,233页

    基于SOR模型的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研究

    徐水太陈美玲袁北飞顾东明...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研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对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感知价值(PTV)和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理论,从农户心理预期视角研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江西省894份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政府支持、基层工作水平、社会价值及情感价值通过农户心理预期对农户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功能价值对农户心理预期产生负向影响;(2)认知价值对农户心理预期的影响不显著;(3)农户心理预期对农户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外部刺激及内部感知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加强政府支持、提升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服务理念、充分给予农户民主和社会价值认可是提升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有效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SOR模型心理预期结构方程模型

    庭院景观设计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鑫燚冀佳
    222,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