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对策与措施——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陈世雄冯晶宋立秋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美丽中国,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内涵、思路路径及工作重点,为新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利用自然观、系统观、发展观等哲学方法,分析农业绿色发展理论逻辑,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思路路径;利用公开报道数据,从水土资源保育、产地环境清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集约节约发展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结果]系统提出全面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不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健全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系统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推动树立绿色消费观等农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结论]新时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农业发展全过程绿色转型,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农业绿色发展理论内涵现状分析对策措施

    收入增长、饮食结构转变与食物系统碳排放——来自中国6省住户调查数据的证据

    朱文博李国景陈永福颜珅...
    6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食物系统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重已达到30%.聚焦居民收入增长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碳排放效应,从饮食结构视角考察居民收入增长导致的食物系统碳排放变动.[方法]文章从微观视角运用EASI需求系统模型分析不同收入增长模式下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可能增长路径.[结果](1)收入增长会使碳排放密集型的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的消费量快速增长;(2)在不考虑收入分布变化的收入增长10%~50%的情景下,人均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变动在-5.23%-13.99%,收入差距缩小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的收入增长模式则会使排放进一步增加;(3)在收入增长幅度低于30%时,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可以有效中和食物系统碳排放增长,反映出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对于减缓食物系统碳排放的重要性和有限性.[结论]有必要制定依靠农业减排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减排策略,进一步促进饮食的健康和环境协同增效,引导居民的饮食结构向果蔬等植物类食物及"低畜肉,高禽、蛋、奶、水产品"的动物类饮食结构转变.

    收入增长膳食结构碳排放食物系统EASI模型

    基于5G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应用远景

    赵天德
    81,96页

    生产技术效率与化肥施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15个油菜生产省(市)为例

    唐晶刘成冯中朝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农业生产系统均衡协调发展角度考虑,正确认识生产技术效率与化肥施用效率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生产技术效率与化肥施用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1978-2019年中国15个油菜生产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相关性分析探究中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化肥施用效率及两者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1978-2019年中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且长江下游产区(0.777)>长江上游产区(0.765)>春油菜产区(0.741)>长江中游产区(0.620);(2)1978-2019年中国油菜化肥施用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有明显时段特征,但整体水平不高,明显低于油菜生产技术效率;(3)1978-2019年中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与化肥施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且长江下游产区(0.457)>长江上游产区(0.440)>春油菜产区(0.396)>长江中游产区(0.349);(4)中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化肥施用效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仅在部分年份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结论]中国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施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至濒临失调的发展阶段,且整体呈现向协调方向发展的趋势.

    生产技术效率化肥施用效率耦合协调度油菜时空差异

    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对农户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研究——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

    汪熙琮齐振宏杨彩艳杨兴杰...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江汉平原地区1 02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探讨生态种养模式采纳者是否能拥有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质量,以期为如何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文章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分析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决策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探究农户生态种养模式采纳强度对农业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结果](1)采纳生态种养模式需要更高的家庭农业劳动力质量水平,具体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的农户比其未采纳时农业劳动力质量高23.65%.(2)从采纳强度上看,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强度越高的农户拥有的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结论]政府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加大生态种养模式研发与推广的力度,引导农户适度采纳生态种养模式,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回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种养模式农业劳动力质量内生转换模型稻虾共作模式农户

    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鄂豫两省样本农户的实证

    王璐瑶颜廷武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揭示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方法]文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湖北、河南1 776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分化水平下农户采纳意愿的差异性.[结果](1)社会信任、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社会信任主要通过感知利益间接作用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其中介效应分为别为0.165和0.001;(3)从多群组分析结果来看,低水平分化和高垂直分化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烈.[结论]政府应构建农户高度信任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多维度价值感知,针对不同分化水平的农户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以切实增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意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社会信任技术采纳感知价值秸秆还田农户分化

    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多场景应用

    李利如张孟
    116,128页

    技术环境对菜农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以河南省设施菜农为例

    张振旺张君慧宋宇
    11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现阶段,我国化肥低效、过量施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增加农作物种植成本,还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优化施肥结构,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于加快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设施蔬菜为例,从技术环境视角出发,以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菜农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河南省440份设施菜农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技术环境对菜农是否采纳有机肥技术和采纳程度的影响,并运用Logit模型和断尾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设施菜农都采纳了有机肥技术,但采纳程度较低.有机肥使用成本、家庭务农数量、农产品畅销度、农产品价值认可度、参加技术培训和有机肥补贴政策对菜农是否采纳有机肥技术具有显著影响,而有机肥购买成本、有机肥使用成本、家庭务农数量、蔬菜种植规模、农产品价值认可度和有机肥补贴政策对菜农有机肥技术采纳程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多元化培训、跟踪式咨询服务、社群型学习小组等方式创新菜农有机肥技术培训模式,同时,通过加大有机肥补贴范围和力度、加快有机肥施用机械设备研发等措施降低菜农有机肥替代成本,从而提高菜农有机肥技术采纳行为.

    技术环境设施蔬菜有机肥技术采纳程度Heckman两阶段模型

    全球变暖背景下云南省橡胶林潜在适生区的预测及变化

    易琦高宇亭彭启洋窦小东...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全球变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的影响,为云南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支持.[方法]文章以云南省橡胶林物种分布数据,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变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确定对云南省橡胶林分布有显著影响的主导环境因子,分析当代气候条件下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的分布特征,并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分布的影响.[结果](1)对云南省橡胶林分布有显著影响的主导环境因子共5项,以12月平均最高气温(51.2%)居首,其余4项依次为5月平均降雨量(10.2%)、年降雨量(9.4%)、坡度(8.8%)、1月最低气温(8.5%)o(2)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德宏和临沧等地区,红河、普洱和保山亦有零星分布,总适生区约占云南国土面积的5.32%,且总体上,高适生区(1.44%)居中,其外侧环绕中适生区(1.25%),再外侧环绕低适生区(2.63%)o(3)RCP4.5、RCP8.5情景下,云南省橡胶林总适生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分别达到云南国土面积的13.96%、19.04%,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幅更加明显.(4)两种排放情景下橡胶林总适生区的质心均沿西南—东北方向,向海拔和纬度更高的无量山、哀牢山方向迁移,且高排放情景下迁移距离更远.[结论]气温变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分布影响显著,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橡胶林适生区面积趋于更大,且质心朝着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移动.在考虑气温作为主导因子的情况下,橡胶林的种植区可进一步向高海拔、高纬度区域扩展.

    气候变暖MaxEnt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

    基于PLC工业互联在智慧农业灌溉中的应用

    庞广富
    138,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