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草原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基于多重风险相互作用的视角

    郭新雅赵元凤弓宇飞Muhammad Umer Arshad...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建立健全草原风险管理体系,保障草原生态安全和稳定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背景下,草原保险的作用更加凸显.草原风险评估和区划作为草原保险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决定着草原保险条款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文章利用半定量化因果关系矩阵法、HP滤波模型、多种聚类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可将锡林郭勒草原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个风险区,各风险区间的差异显著,其中,低风险区呈现出致灾因子危险性低、承灾体脆弱性低和防灾减灾能力强的显著特点;中风险区呈现出承灾体暴露性水平高,但致灾因子危险性处于中等水平的显著特点;高风险区呈现出致灾因子危险性高,防灾减灾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典型特征;极高风险区呈现出承灾体脆弱性水平高,防灾减灾能力弱的典型特征.[结论]在厘定草原保险费率时,应考虑多种风险间的交互作用,构建合理的草原风险区划图.

    天然草原草原风险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锡林郭勒草原

    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PCA-DEA和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薛选登温圆月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方法]文章运用非期望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和农业产业集聚度分别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1)2005-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但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处于中低水平,未达到有效水平,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研究期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为1.432,目前以促进作用为主;(3)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黄河流域中上游二者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下游地区二者之间非线性关系不明显.[结论]应优化配置农业集聚要素,提升农业产业集聚质量;加强产业间区域化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合理配置财政支农资金,加大绿色农业科技投入.

    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异质性差异化措施

    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

    康胜
    160,171页

    农牧交错区"三生"用地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冀北山区张北县为例

    王世清冀正欣许月卿段亚明...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三生"用地时空格局演变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农牧交错区典型县域张北县为例,基于农户调研和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核密度估计法及生态环境指数模型系统分析了张北县"三生"用地格局演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1990-2020年张北县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产—生活及生态用地面积增加,生产—生态用地及生态用地在各乡镇均有分布,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交通沿线经济较发达的乡镇;(2)研究期内张北县"三生"用地转换以生产—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为主,其次为生产—生态用地向生产—生活用地的转换,减少的生产—生态用地主要来自草地及耕地;(3)30年间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0.291~0.596增长为0.409~0.760,高及较高质量区面积增加,低及较低质量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产—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及向生产—生活用地的转换分别是研究期内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和恶化的主要原因.[结论]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仍面临经济发展较慢,"三生"用地竞争激烈的问题.

    "三生"用地时空演变生态环境效应农牧交错区张北县

    基层政府长江流域禁捕政策执行优化分析——以四川省富顺县为例

    郑建明李俊前罗时樟陈廷贵...
    17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长江水域生物资源的保护需要有效政策制定和执行,在当代中国的情景下,基层政府执行对于水域生物资源保护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文章运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以四川省富顺县为例,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模型的分析视角,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长江沿岸县级政府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禁捕政策执行情况.[结果]对四川省富顺县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执行存在的理想化政策梗阻、政策执行机构缺陷、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迷失、政策环境消极等四重困境进行了深度分析.[结论]在全面实施长江禁捕政策过程中,如何破解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改进、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认可度以及政策执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提升长江沿岸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以推进新时代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

    长江禁捕政策政策执行水生生物资源史密斯模型

    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的演进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杨杨吴娟陈廷贵
    18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的演进逻辑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可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聚焦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演进,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中央出台的93份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经历了政策发端期(2017-2018年)、政策爆发期(2019-2020年)与政策转型期(2021年)3个阶段.(2)政策颁布主体和政策文种构成随着政策演进发生变化,政策强度和效力呈现"弱—强—弱"的变动趋势.(3)需求面政策工具较为缺乏,不同阶段的政策实践路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提出政策优化方向,首先,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完善长江禁捕退捕管理长效机制;其次,充分发挥部门机构和政策文种的功能作用;最后,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部分稀缺政策工具的使用.

    长江禁捕退捕文本分析演进逻辑实践路径十年禁渔

    构建粮食安全的倾斜性法律支持机制

    田静婷
    193,205页

    "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科技进步贡献变动及"十四五"展望

    张浩王明利李旭君梁耀文...
    19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苜蓿产业对于满足优质饲草供应、推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科技进步是推动苜蓿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科技进步贡献变动情况,找准影响苜蓿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方向和路径提供经验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15-2020年苜蓿产业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狭义技术进步率为5.72%,狭义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50%,技术进步已成为苜蓿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751,苜蓿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机械化水平、气候灾害冲击等因素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该文提出了提高苜蓿机械化水平,健全机械配套支撑体系;提升苜蓿生产者素质,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做好气候灾害预警工作,增强苜蓿产业抗风险能力等政策建议.展望"十四五"时期,苜蓿产业科技进步潜力巨大,应当重点推进苜蓿良种研发和规模化繁育水平、苜蓿生产与加工新技术、苜蓿机械国产化水平,聚焦苜蓿产业集群建设,产业扶持政策精准发力,助力我国苜蓿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苜蓿产业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十四五"展望

    我国奶业市场结构的量化评估、机制分析及规制理路

    余泽田董晓霞李立望彭华...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1世纪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市场结构不断呈现新状态和新特征.通过综合研判我国奶业市场的结构类型,进而分析我国现阶段市场结构类型形成的动因及影响,并对奶业寡头垄断市场的政府规制理路提出建议.[方法]文章基于2001-2020年《中国奶业年鉴》及企业年报整理所得数据,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数、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熵指数综合研判了我国奶业市场的结构类型,进而分析形成动因及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奶业寡头垄断市场的政府规制理路提出建议.[结果](1)近20年我国奶业市场结构呈现3阶段变化,2004年及以前处于垄断竞争阶段;2005-2016年处于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过渡阶段;2017年及以后进入初级双寡头垄断阶段.(2)我国奶业初级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来自市场竞争的自然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壁垒和全球化趋势是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因.[结论]现阶段我国奶业市场已进入初级的寡头垄断阶段,寡头垄断市场有利有弊,我国应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寡头垄断模式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效应的影响,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结构量化评估寡头垄断规制理路奶业

    乡村振兴下新型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实践研究

    贾瑞金铁马
    215,2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