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农业生态价值测算及其时空演进——基于调整系数法新思路的分析

    徐志耀程佳敏詹望李盈...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态价值被越来越多关注,探索从不同思路对其进行测算与分析,对加快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调整系数法新思路对中国农业生态价值进行试验性测算,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DEA的同比GML指数计算出2012-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然后将其作为调整系数测算得到各地农业生态总价值和农业生态单位价值,并对其时空演进做了探索性分析.[结果](1)2012-2018年全国农业生态价值持续增长,特别是2016-2018年因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较快、农业生态价值有较大幅度增长;(2)农业生态总价值高水平集聚区由中东部向多个方向分化,农业生态单位价值高水平聚集区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延伸;(3)该过程主要受产值规模、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政策的综合影响.[结论]要充分发挥农业绿色生产领先地区的"头雁"作用、高度重视各农业大省的"雁阵"作用,同时从绿色技术与支持政策多个层面发力,促进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业生态价值同比GML指数调整系数法非期望产出时空演进

    物联网技术对智慧农业的影响及应用

    武海华黄灿
    9,20页

    粮食安全视域下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及驱动机制研究

    姚石刘盼位贺杰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黄河流域

    近60年"二十四节气"起源地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吕爱丽霍治国吴海婷郭志芳...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二十四节气"长期以来对晋南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究其气候变化特征对农业适应性耕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存在潜在影响.[方法]文章选取1961-2020年尧都区、翼城县、侯马市3个气象代表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分析、F检验等方法,对二十四节气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二十四节气的气温、降水均呈准正态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气温最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至至秋分节气之间.(2)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型节气升温趋势极显著,秋季型节气升温趋势显著,夏季型节气升温趋势不明显;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极显著,有21个节气升温趋势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升温趋势不明显.雨水是一年中升温最大的节气,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729℃/10年(P<0.001).(3)多年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谷雨和夏至两个节气降水减少趋势显著(P<0.05).(4)反映降水的7个节气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突变时间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反映物候的4个节气中,惊蛰和清明升温趋势极显著,5年平均气温滑动曲线变化为两峰两脊型,2000年以前为相对偏冷期,2000年以后为相对偏暖期;小满和芒种节气升温趋势较弱,20世纪80-90年代有明显谷值区,2000年以后气温明显升高.[结论]春初、秋末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作物生长季延长,研究成果对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适时调整农事活动和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晋南地区

    优先发展和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陈特丽
    31,51页

    基于"双循环"视角的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牧产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潜力

    翟荣花张庆萍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化畜牧业国际合作是促进我国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方法]文章简述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牧业发展以及双边畜产品贸易概况,并运用兰氏距离法、产业内贸易指数法以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从不同视角分析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畜牧业领域的合作潜力.[结果](1)金砖各国畜牧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畜产品贸易份额持续上升;(2)中国与巴西、印度在畜牧业生产要素方面的互补指数分别为1.296和1.037,具有高度互补性,与俄罗斯、南非的互补性指数为0.707和0.391,处于中等偏高度水平;(3)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畜产品贸易中整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较强,尤其是在肉类、奶类、蛋类产品上有很大的贸易互补性;(4)双边畜产品贸易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效率水平较低,还有极大的畜产品贸易潜力可挖掘,贸易可提升空间巨大.[结论]我国要积极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畜牧业资源、畜产品深加工、牲畜养殖、技术装备、畜产品贸易等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实现畜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打造畜牧业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畜牧业双循环国际合作比较优势潜力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可持续性会计实践

    李琳娜
    41,51页

    中国西瓜甜瓜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驱动因素研究

    孙立新王晓君吴敬学毛世平...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是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鲜果消费和带动农户增收非常重要.[方法]文章系统梳理了1961年以后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变迁史,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优势主产区变化,解析其区域布局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1961年以来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划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4个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比较稳定,向西南移动了196.82 km,中国甜瓜生产重心变化剧烈,整体向西移动了545.64 km.(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西瓜和甜瓜东北优势区地位逐渐下降,西北优势区发展快、潜力大.(4)自然禀赋、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及消费需求升级是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与制约瓶颈,提出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能力,加大产业科研资金投入,创新绿色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产销模式变革和业态功能创新,推动西瓜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瓜甜瓜产业变迁区域布局影响因素重心模型

    合肥都市圈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变特征识别及分区管控研究——基于35个评价单元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范树平巨芬李鹏张卓...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施农用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探究典型区域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类型划分,能够有效落实差异化管控策略.[方法]文章以合肥市都市圈为例,综合运用区位指数、核密度、ESDA及SOFM等模型算法,精准揭示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划分空间区域类型及提出差异管控引导.[结果](1)设施农用地区位指数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并有缩小趋势,总体呈现中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布局形态;(2)设施农用地空间分布呈现更加均匀化、扁平化趋势,特别是西北部设施农用地得到较快增长,仍呈现相对集中分布且以中部、北部居多;(3)核密度曲线的峰值呈现向右移动趋势,由多峰向单峰演变态势且集中于区位指数1.0附近,Moran's I指数介于0.167 4与0.259 0,并以热点区、冷点区、冷冷点区为代表类型区域分布更为集中;(4)将合肥都市圈划分为西南丘陵适度发展区域、北部平原重点发展区域、城市圈层优化发展区域3个利用分区类型,并针对每类区域时空演变趋势特征及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提出分区差别化管控引导.[结论]合肥都市圈设施农用地空间差异呈现减弱趋势,但仍具有较强空间集聚特征,将区域划分不同开发利用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管控策略,可为设施农业转型发展及其用地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参考.

    设施农用地时空演变特征识别分区管控合肥都市圈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白庆丽
    63,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