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模式研究

    崔芮铭郭立亚
    220,262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孟俊杰李柯杜涛王静...
    22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各类财政政策需求顺序及影响因素,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财政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河南省延津等5县调查问卷,运用加权统计频数累计求和和聚类分析确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运用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分析政策影响因素.[结果](1)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依次是: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2)达到5%显著水平的变量有,农业信贷担保政策需求分析中的程序是否方便变量,财政专项资金政策需求分析中生产经营规模、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近3年来是否享受过该项政策、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4个变量,农业生产保险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畜牧业、是否主要从事加工或者收储业(负向影响)2个变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需求分析中是否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政策知晓程度、对该项政策的满意程度3个变量.[结论]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农业政策性生产保险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政策设计,因地因业因人制宜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财政资金整体政策效应.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优先序影响因素河南省

    找准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的着力方向

    兰翔英周淑芬
    229,239页

    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秦升泽李谷成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4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1)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2)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3)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5)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精准扶贫贫困脆弱性准自然实验动态效应分位数DID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分析

    薛龙飞曹招锋杨晨
    24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内差距上,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地区间差距上,东部—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处于由低阶段、中低阶段向中高阶段、高阶段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结论]充分考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合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差异,切实实现各地区乡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平稳进行.

    乡村振兴区域差异动态演进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

    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

    程云洁刘娴
    25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面板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国别数据切入,研究中国同RCEP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为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平均效率为0.54;中国与RCEP国家经济规模、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和货币自由度等因素提升了进口贸易效率,人口规模和贸易自由度等因素阻碍了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从国别差异看,中国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和可拓展空间较大;从农产品分类看,4类农产品的进口贸易效率较高;总体而言,进口效率与潜力存在较大的国别异质性,增长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结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RCEP国家的海陆航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扩大同RCEP国家,特别是贸易效率低下而未来潜力巨大的新西兰等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

    RCEP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和潜力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农业保险对农业固碳增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佘宗昀孙乐陈盛伟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农业保险种植专业化农业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农业固碳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