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特征、驱动因素与趋势预测

    肖晰文刘春红刘再森覃慧敏...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可为其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措施,农业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三峡库区(湖北段)种植业和畜牧业的8类碳源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估算法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根据STIRPAT模型及LMDI模型进行趋势分析与驱动因素分解,运用情景分析法对2020-2030年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1)化肥是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排放的第一大碳源,占总量的29.05%,其后依次是畜禽肠道发酵、畜禽粪便管理.(2)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14年达峰,总量为171.67万t,且当年的畜牧业排放量总体高于种植业.而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却呈下降趋势,由5.37 t/万元下降至0.87 t/万元.(3)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及人口规模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作用显著.(4)强化低碳模式下,2020-2030年预测得知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总量趋于降低,表明库区农业可实现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结论]虽然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碳减排仍存在压力,但农业碳排放量的负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会促进碳达峰,服务碳中和,以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农业碳排放STIRPAT模型LMDI模型三峡库区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实训改革路径研究

    朱丽华
    222,246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谭昶吴海涛彭燕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文章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劳动力流动共同富裕稳定就业倾向值匹配CFPS

    移动图书馆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杜旻霞
    231,246页

    岷江上游地区农文旅融合效应测度及对策研究

    张哲覃建雄罗丽
    23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岷江上游地区农文旅融合效应进行测度,分析不同县域农文旅融合效应时空演变特征,为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岷江上游地区的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县和黑水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对综合效应和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ArcGIS软件,探析不同县域的融合效应时序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结果](1)12年来,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效应水平逐渐提升,从2010年5县均为低等水平发展类型,到2021年汶川达到高等水平,其他4县全为中等水平类型,差距不断缩小,总体效应不断增强.(2)从时序变化上看,耦合协调度变化整体上分为3个阶段:2010-2013年为失调—协调过渡阶段,2014-2017年为初级协调阶段,2018-2021年为中级协调阶段.(3)从空间差异上看,耦合协调程度分为3个等级:汶川县为濒临失调,理县、茂县、松潘县为轻度失调,黑水县为中度失调.(4)从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看,汶川县属于社会效应领先、文化效应滞后型,理县属于经济效应领先、生态效应滞后型,茂县和松潘县属于经济效应优先、文化效应滞后型,黑水县属于生态效应领先、经济效应滞后型.[结论]岷江上游农文旅融合综合效应不断提高,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耦合协调等级经历了失调—协调过渡阶段到初级协调阶段再到中级协调阶段的变化,四大效应之间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5县差距不断缩小,但发展过程和当前所处阶段仍然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针对综合效应时空变化特点及规律,提出农文旅融合效应提升策略.

    农文旅融合效应测度对策岷江上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