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吕新生 王志明

月刊

1005-6947

pw4327400@126.com

0731-84327400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是集述评、专题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动态与展望,简要论著,临床报道,技术改进与创新,经验与教训,病例报告为一体的普通外科专业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传递学术信息,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注重临床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是以实用性为主,兼及理论,以面向全国广大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普通外科工作者为目的,以报道普通外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临床研究进展及实用性强的临床经验为特色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胆管结石病综合诊疗湖南专家共识(2024版)

    湖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肝胆胰外科联盟...
    15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常见疾病,尤以湖南多见.该病诊治困难、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因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方法繁多、千差万别,疗效不佳,导致患者处在手术、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再手术、结石再残留或再复发的恶性循环当中,最后因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变失去生命.因此,规范肝胆管结石病的诊疗十分必要.湖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肝胆胰外科联盟组织省内肝胆外科专家共同讨论,撰写肝胆管结石病综合诊疗湖南专家共识,旨在为肝胆管结石病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胆石症/诊断胆石症/治疗多数赞同

    肝内胆管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热点、焦点与难点

    刘红枝曾永毅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在ICC淋巴结分期、预后指导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ICC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清扫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国内外不同研究结果和共识对ICC淋巴结清扫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和推荐,同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及清扫方法各不相同,相应研究结果也略有差异.本文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清扫方式、临床价值、适宜人群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等ICC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作一概述,以期明确本领域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为提高ICC综合整治水平助力.

    胆管肿瘤胆管,肝内淋巴结切除术淋巴转移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175页

    重视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内胆管癌的研究

    李宗龙陈家璐唐玥覃德龙...
    1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20年中,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的全球发病率急剧上升,影响着全球30%以上的人口.同时,过去40年全球肝内胆管癌(ICC)的发病率也增长了140%.此外,既往研究表明,多种形式的肝脏炎症都与I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提示MAFLD在I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梳理MAFLD相关ICC的研究现状,回顾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提供基础.

    胆管肿瘤胆管,肝内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肿瘤大小对单发肝内胆管癌术后预后影响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范瑞林刘红枝林起柱黄霆峰...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近30年来其发病率持续上升.肿瘤大小作为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探讨肿瘤大小对单发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从而指导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13家医院65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大小患者之间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307例患者,其中肿瘤大小≤3 cm 40例(13.03%),肿瘤大小>5 cm 177例(57.65%),肿瘤大小>3~5 cm 90例(29.32%).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状态、病理淋巴结状态、卫星灶、肿瘤大小>5 cm是单发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大小≤3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 83.3%、73.8%、54.7%,肿瘤大小>3~5 cm 的患者 1、3、5 年 OS 率分别为 81.1%、40.7%、36.1%,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2.1%、37.7%、29.0%,三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将不同肿瘤大小的患者中行与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在肿瘤大小≤3cm的患者中,两组OS率无明显差异(P=0.780);肿瘤大小>3~5 cm的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者OS率明显高于进行清扫者(P=0.017);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中,进行淋巴结清扫的OS率明显高于未进行清扫者(P=0.025).结论:在单发ICC患者中,肿瘤大小≤3cm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对于肿瘤大小>5 cm的单发ICC患者建议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

    胆管肿瘤胆管,肝内淋巴结切除术预后多中心研究

    肝内胆管癌神经浸润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李起陈晨刘恒超雷建军...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神经浸润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临床价值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化疗可以改善ICC患者预后,但目前辅助化疗是否能够有效改善ICC合并神经浸润患者总体生存(OS)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ICC神经浸润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辅助化疗对于是否合并神经浸润患者的疗效,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ICC行意向性根治术的2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CC患者发生神经浸润的危险因素、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59例患者中,合并神经浸润者占17.7%(46/259).无神经浸润者中位OS时间为25.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1.3%、38.2%、26.6%;神经浸润者中位OS时间为10.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39.1%、21.4%、0%,两者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00,P=0.004).术前总胆红素水平、CEA水平、CA19-9水平、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血管侵犯、N分期、TNM分期与ICC神经浸润发生明显有关(均P<0.05).CA19-9水平(OR=2.265,95% CI=1.061~4.833)、肝内胆管结石(OR=4.064,95% CI=1.809~9.130)、血管侵犯(OR=3.286,95%CI=1.551~6.964)及N分期(OR=2.365,95%CI=1.149~4.869)是影响ICC神经浸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预后分析显示,CA19-9 水平(HR=1.615,95% CI=1.142~2.283)、肝内胆管结石(HR=2.093,95% CI=1.401~3.127)、脉管侵犯(HR=1.563,95% CI=1.032~2.367)、神经浸润(HR=2.120,95% CI=1.392~3.229)、N分期(HR=2.304,95% CI=1.320~4.022)是影响 ICC 意向性根治术后患者 OS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辅助化疗是影响ICC术后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33,95%CI=0.369~0.770,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在全组ICC患者中或在合并神经浸润的ICC患者中,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延长中位OS时间(均P<0.05),但在无神经浸润ICC患者中,其延长中位OS时间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CA19-9水平、肝内胆管结石、血管侵犯及N分期与ICC神经浸润的发生密切相关,合并神经浸润的患者术后预后差,但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有效改善该类ICC患者的预后.

    胆管肿瘤胆管,肝内肿瘤浸润放化疗,辅助预后

    阳性淋巴结个数对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谢伟选柏杨朱庆洲罗昆仑...
    20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根治性切除仍是其可能获得痊愈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已多发转移、剩余肝储备不足、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其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因此,本研究探讨阳性淋巴结个数与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ICC手术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为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15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阳性淋巴结个数(N0:无淋巴结转移;N1: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N2: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患者术后生存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切缘状态、淋巴结阳性个数与ICC患者术后生存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状态(P--0.003)、术前CA19-9水平(P=0.008)、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150例ICC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67%、24.67%、17.33%.62例N0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9.03%、43.55%、32.25%;36 例 N1 患者术后 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47.22%、27.78%、16.67%;52例N2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9.23%、0、0,三组不同淋巴结状态患者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16,P<0.001),且生存率在N0、N1、N2患者中依次降低(均P<0.05).结论: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I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阳性淋巴结3枚作为临界值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的评估,可完善临床上对ICC患者的危险分级,为ICC术后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胆管肿瘤胆管,肝内淋巴转移预后

    欢迎订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9页

    腹腔镜下中下段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疗效与安全性:附3例报告(附视频)

    杨凤霞贺永刚张英尤楠...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中下段胆管癌临床上主要以下段胆管癌多见,下段胆管癌一般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段胆管癌可以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管癌根治、胆肠吻合术.中下段胆管癌因胆管紧邻肝动脉和门静脉,因此更容易发生门静脉侵犯,因肝动脉有动脉外鞘,因此肝动脉受侵犯相对较少,但一旦侵犯,因为涉及肝动脉切除吻合重建,具有较高技术难度,常需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才能实现R0切除.目前肝动脉切除重建在临床逐渐成熟,但腹腔镜下完成肝动脉切除重建经验缺乏,需要进一步积累.因此,本研究对3例完成腹腔镜下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估短期结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3例行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的中下段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61、65、69岁;病例1为胆管中段癌,因肿瘤侵犯右肝动脉和门静脉,且胆管下端切缘阴性,行联合右肝动脉切除重建、门静脉切除重建、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肝门部胆管整形术、淋巴结清扫术;病例2为胆管下段癌,因肿瘤侵犯替代右肝动脉和门静脉,行联合替代肝动脉切除重建、门静脉切除重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病例3为胆管下段癌,因肿瘤侵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动脉分叉处,行腹腔镜下联合肝动脉切除重建、LPD.术后病例2出现B级胰瘘伴腹腔感染,经治疗12 d后好转拔管出院,病例1、病例3均恢复良好,无胰瘘、胆汁漏发生,复查肝动脉血供良好,3例患者均无30d内非计划再入院.术后随访可见,病例2术后1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升高复发,病例1,病例3复查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下段胆管癌若同时合并门静脉、肝动脉侵犯时,在行门静脉切除重建时,可以同时行肝动脉/替代右肝切除重建,以提高胆管癌切除率,且安全可行和有效.

    胆管肿瘤腹腔镜肝动脉肿瘤浸润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