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吕新生 王志明

月刊

1005-6947

pw4327400@126.com

0731-84327400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是集述评、专题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动态与展望,简要论著,临床报道,技术改进与创新,经验与教训,病例报告为一体的普通外科专业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传递学术信息,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注重临床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是以实用性为主,兼及理论,以面向全国广大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普通外科工作者为目的,以报道普通外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临床研究进展及实用性强的临床经验为特色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年终盘点

    郑薇刘强
    669-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发病例数第一的恶性肿瘤,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023年,乳腺癌临床研究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局部治疗方面,如何评估腋窝肿瘤负荷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是研究焦点.SOUND研究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无腋窝手术对于术前腋窝超声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在术前超声对腋窝淋巴结筛查结果明确的情况下可避免SLNB.SENOMAC研究提供证据支持低负荷前哨淋巴结患者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可能性.OPBC05研究指出新辅助治疗后残留孤立肿瘤细胞(ITCs)的患者中ALND不改善长期生存,暗示豁免ALND的可行性.NSABP B-51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阴性(ypN0)患者的局部淋巴结放疗(RNI)并未显著改善主要研究终点.这些研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为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和后续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在系统治疗方面,早期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治疗主要依赖手术、放疗及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但约30%的中高危患者仍面临复发和转移风险.MoHER2narchE 和 NATALEE 研究证实了CDK4/6 抑制剂(CDK4/6i)在早期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此外,有关免疫治疗的研究,如KEYNOTE-756和CheckMate 7FL试验,探讨了PD-1单抗联合NAC在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降低高危患者复发风险中的潜力.晚期HR(+)乳腺癌的标准治疗已从单一内分泌治疗发展为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但仍存在耐药问题,新型药物如ADC药物、PI3K/Akt/mTOR抑制剂正在被探索以提供更多治疗选项.TROPiCS-02和TROPION-Breast01研究验证了TROP2靶向ADC药物在治疗耐药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同时,INAVO 120和Capitello-291研究突显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潜力,尤其是对PIK3CA突变患者.在早期HER-2(+)乳腺癌治疗方面,PHERGain研究表明,基于18F-FDG PET/CT和根据pCR调整的降阶梯化疗在早期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有效.APTneo研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新辅助治疗的pCR率提升有限,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疗效和安全性.在晚期HER-2(+)乳腺癌方面,PHILA和HER2CLIMB-02研究展示了TKI药物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有效性.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证明了德曲妥珠单抗(T-DXd)对HER-2(+)转移性乳腺癌各年龄段患者都有效且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其对经治/稳定和未经治/活动性脑转移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研究重点在于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KEYNOTE-522研究显示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及其作为后续辅助治疗显著提高了pCR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欧洲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其用于高危早期TNBC的治疗.然而,IMpassion030研究表明,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可能并非所有早期TNBC患者的有效选项.对于晚期TNBC,KEYLYNK-009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与帕博利珠单抗加化疗相比,并未显著改善预后,但在具有tBRCA突变的患者群体中,该联合疗法显著提高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表明其可作为这一患者群体的晚期一线维持治疗.BEGONIA研究的结果表明,Dato-DXd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显示出高反应率和较长的PFS,可能为晚期TNB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综上,2023年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不仅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突破,也在治疗理念上进行了革新,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乳腺肿瘤临床研究肿瘤负荷ErbB受体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进展

    江庆良李恒宇
    683-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肝转移是导致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外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肝转移(BCLM)综合治疗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在BCLM外科治疗实践中存在差异.国际上的研究多聚焦于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的提升,而国内研究则更侧重于手术方法的优化、新兴治疗技术的探索,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能性.这些研究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在医疗资源、技术水平和治疗理念上的多样性.既往BCLM的外科治疗研究主要依赖于回顾性分析,这些研究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研究结果间的显著差异,其可信度遭受限制.鉴于此,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的研究领域已开始积极转向实施前瞻性研究,这一变革象征着BCLM外科治疗研究正朝着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发展.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规模仍显不足,亟需扩大研究范围并与国际研究水平同步,以确保获得更加可靠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焦点应集中在深入理解BCLM的生物学机制,进一步开展液体活检、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应用,为BCLM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此外,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以及通过网络和远程医疗提升手术治疗的可获得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尽管BCLM外科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多学科合作的深入,外科治疗有望为BCLM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BCLM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乳腺肿瘤肿瘤转移外科手术

    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腔镜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切除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比较

    王本琼林丽覃湘泉钟玲...
    697-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腔镜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切除(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开展逐渐增多.腔镜手术的入路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是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然而目前对两种入路手术效果的比较研究仍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行腔镜NSM加假体重建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腔镜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0月152例行腔镜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腋窝入路组(78例)与侧方入路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方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腋窝入路组(211.50 min vs.250.00 min,P<0.001),引流量少于腋窝入路组(300.50 mL vs.504.50 mL,P<0.001),腋窝入路组行胸肌前假体植入比例明显高于侧方入路组(24.4%vs.6.8%,P=0.003),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积液、乳头乳晕或皮瓣坏死、包膜挛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乳房外形、生活质量情况及术后满意度(腋窝入路:91.0%vs.侧方入路:9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和侧方入路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两种入路方式均安全有效,美学效果无差异.腋窝入路适合进行胸肌前假体植入,侧方入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利于保留胸肌筋膜,可进行免补片的胸肌后假体植入.

    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器官保留治疗假体植入修复外科手术

    HER-2 0表达与HER-2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的长期预后与分子特征比较

    张航豪张倩王晓敏彭帅...
    707-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为包括HER-2低表达在内的乳腺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目前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及预后差异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主要比较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分子特征之间的差异,旨在进一步揭示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及更精准地选择ADC药物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1 245例经手术治疗的Ⅰ~Ⅲ期早期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HER-2表达水平(0表达、低表达、过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分析患者的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差异,筛选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比较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特征及免疫微环境差异.结果:1 245例患者中,HER-2 0表达395例(31.73%)、HER-2低表达562例(45.14%),HER-2过表达288例(23.13%).与HER-2 0表达患者相比,HER-2低表达患者淋巴结分期更高、激素受体(HR)阳性比例更高、腋窝淋巴结转移更多,Ki-67水平较低(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患者的OS与DFS均明显低于HER-2 0表达患者与HER-2低表达患者(均P<0.05);HER-2 0表达和HER-2低表达患者的OS和DFS无论在整体上还是不同淋巴结状态或不同HR状态分层患者中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结果提示,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ER状态、HER-2表达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子特征方面,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在分子突变负荷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免疫浸润方面有一定差异,HER-2 0表达乳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更为活跃.结论: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HER-2低表达和HER-2 0表达乳腺癌的预后结局相似;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具有异质性,但与HER-2 0表达乳腺癌的分子特征不具有显著特异性.因此,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将HER-2低表达作为新的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肿瘤ErbB受体预后免疫轭合物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初诊Ⅳ期乳腺癌手术获益的预测模型与验证

    李芳芳尹恒杨宏伟樊莉...
    719-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外科手术对初诊Ⅳ期乳腺癌(dnMBC)患者的预后价值一直存有争议,部分患者能从局部手术治疗中获益,但目前尚缺乏能有效识别手术获益人群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分析局部手术与dnMBC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和探讨手术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获取2010-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dnMBC病例资料,根据乳房原发灶是否接受手术将患者划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基线特征,匹配后病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时间依赖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在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验证.根据预测模型计算患者的预后风险评分,并将患者划分为低、中、高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患者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匹配后2 034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56(48~63)岁,其中训练集1441例、验证集593例.中位随访27(11~48)个月,发生乳腺癌相关死亡963例(47.35%).手术患者和未手术患者估算的3 年 BCSS 率分别为 53.7%(95%CI=50.3%~57.3%)、63.1%(95%CI=59.9%~66.5%),生存分析显示,手术能明显提高dnMBC患者的BCSS(HR=0.72,95%CI=0.63~0.82,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种族、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肝转移、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局部手术及化疗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分别为0.707(95%CI=0.685~0.728)和0.705(95%CI=0.672~0.738);时间依赖的AUC值均在0.7~0.8之间;训练集和验证集的1、2、3年校准曲线显示预计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之间吻合度较高;DCA显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根据预测模型将患者划分为低、中、高风险组,生存分析显示,低风险组患者接受手术可改善BCSS(训练集:P<0.000 1;验证集:P=0.003 8),中、高风险组手术治疗未见改善预后.结论:根据dn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资料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对患者预后进行分层并评估局部手术的潜在获益.该预测模型需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乳腺肿瘤外科手术列线图SEER规划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731页

    无充气单侧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对侧处理改进三步法(附视频)

    王慧玲武亚琴张超杰游硕...
    73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甲状腺手术也得以广泛应用,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常见入路有经胸乳、经口、经腋等,其中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受到众多从事甲状腺外科医生的高度认可.该技术能够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同时能够利用颈前肌肉的自然间隙进行手术达到微创的目的.虽然目前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越来越成熟规范,但是在无充气单侧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双侧叶全切除术(GUA-ETT)过程中,切除对侧叶时,如何避免气管的遮挡、顺利暴露对侧喉返神经并保证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等都是需要直接面对的困难.本中心针对单侧叶切除后行对侧叶全切除术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出对侧处理改进三步法.为了更方便甲状腺外科医生掌握该技术,笔者就该GUA-ETT中对侧处理改进三步法的手术方法、技术特点、操作技巧及细节与操作重点、难点及操作经验进行详细阐述及分享.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腋窝入路

    无充气腋窝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场景式"扶镜技巧与质量控制

    方茜游硕曾政刘睿...
    742-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及推广,该手术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和患者接受,但因其操作空间相对腹腔镜和胸腔镜更狭小,且镜头和主刀的操作器械共用空间,两者相互干扰及视角显露等问题,常成为影响手术的难点.为解决该问题,笔者从扶镜手的视觉角度出发,引入场景式的概念,通过三个部分规范无充气腋窝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第一部分为规范术前准备及扶镜手操作区域的划分;第二部分为扶镜操作要点:"眼关六路、三个平面、进退展转"的十二字扶镜质量控制;第三部分为三层递进镜下视野场景的扶镜质量控制:将手术区域分为喉返神经区、甲状腺上极区、气管前区,借此来规范扶镜手在不同场景的扶镜要点和视角引导.通过扶镜技巧与质量控制,手术过程中的视野显露更充分、清晰,视觉引导更流畅,镜头、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小,术中平均擦拭或浸泡镜头次数显著减少,甚至手术过程中无需二次擦镜,保证操作的连续性,节省了手术时间.笔者就以上要点、操作技巧及细节进行阐述.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场景

    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疗效

    周鹏徐婧刘永祥朱见...
    753-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甲状腺微创外科的发展,目前应用最多是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但其高昂的设备成本限制了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因此,本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11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国产机器人组),169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PSM前,两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1∶1进行PSM后,两组各纳入41例患者,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达芬奇机器人组比较,国产机器人组平均总手术时间、助手准备时间、术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93.68 min vs.138.85 min,P=0.00;43.32 min vs.37.9 min,P=0.00;150.37 min vs.100.95 min,P=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0.41枚vs.8.32枚,P=0.03).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美容效果满意度及主刀医师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有选择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给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机器人手术

    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7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