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吕新生 王志明

月刊

1005-6947

pw4327400@126.com

0731-84327400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是集述评、专题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动态与展望,简要论著,临床报道,技术改进与创新,经验与教训,病例报告为一体的普通外科专业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传递学术信息,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注重临床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是以实用性为主,兼及理论,以面向全国广大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普通外科工作者为目的,以报道普通外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临床研究进展及实用性强的临床经验为特色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

    吴森焱程国兵王盛陆炜...
    926-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来,Acostream和Angiojet两种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但两者用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治疗的报道不多,且未见两者治疗ASMAE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对笔者单位采用Acostream或Angiojet治疗的ASMAE病例进行总结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23例A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costream组),13例使用Angiojet机械碎栓治疗(Angiojet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腹膜炎体征、栓塞部位、合并其他部位栓塞情况、既往患病情况)、术中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情况)、并发症(靶血管夹层发生率、远端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肠坏死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NRS疼痛评分、白细胞(WBC)、D-二聚体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腹痛缓解率、血栓再发率、管腔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ostream组术中靶血管夹层发生率低于Angiojet组(10.0%vs.53.8%,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远端动脉栓塞、支架和球囊使用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例合并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中2例(两组各1例)在腔内手术后腹痛仍不缓解,腹腔镜探查明确肠坏死后行肠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NRS疼痛评分、WBC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下降(部分P<0.05),且两组间变化趋势相似.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腹痛症状完全缓解.Acostream组1例患者因急性脑梗死再次入院.复查腹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或全腹部增强CT,所有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无再发血栓及重度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Acostream和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SMAE均安全、有效,Angiojet机械碎栓需注意靶血管夹层的形成,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栓塞肠系膜缺血机械溶栓腹膜炎

    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比较

    再英·叶尔宝狄涛李虎田野...
    935-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发生在末梢的中小动静脉的器质性疾病,病因未知,治疗手段有限.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目前常用方法以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为主,但两种术式疗效的优劣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对比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在治疗TAO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183例因TAO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行大隐静脉动脉化患者40例(大隐静脉动脉化组),行腔内治疗患者143例(腔内治疗组).根据年龄(±5岁)、病变段TASC分级将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两组各36例,均为男性.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隐静脉动脉化组术后通畅率和踝肱指数优于腔内治疗组,二次手术干预率低于腔内治疗组(均P<0.05).腔内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间歇性跛行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大隐静脉动脉化组(均P<0.05).两组在术后足部感觉冰凉/麻木、坏疽的情况、截肢率和术后感染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大隐静脉动脉化组的长期预后优于腔内治疗组(P<0.05).结论:相较于腔内治疗,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TAO效果更佳,可以提高通畅率和降低二次手术干预率,而且费用较低,中、远期疗效更好.如果患者经济状况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可提高中、远期疗效.腔内治疗相较于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近期临床疗效较好,患者静息痛等主观感觉改善情况要优于大隐静脉动脉化组,但是长期预后情况不如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因此,在没有合适的血管移植物的情况下,腔内手术也是一种可选方案,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大隐静脉动脉化血管内操作

    血清IL-8、VEGF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胡威龙王高尚张小兵张同庆...
    94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可有效恢复血管畅通,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术后1年内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可导致患者较差的预后,因此明确影响ASO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是反映机体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与ASO的发生关系密切,但是否与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相关尚不明确.鉴于此,本研究对IL-8、VEGF水平与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建立预测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10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未再狭窄组.收集受试者人口学特征、术后血清IL-8与VEGF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随访期间失访4例,失访率为4.00%(4/100).96例患者中29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0.21%(29/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191)、Fontaine分期(Ⅳ期)(OR=2.863)、完全闭塞(OR=2.445)、下肢血管病变长度≥7.15 cm(OR=3.343)、术后 IL-8≥1.02 ng/mL(OR=6.482)、术后VEGF≥158.37 μg/mL(OR=10.402)是影响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C指数为0.857(95%CI=0.785~0.95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631~0.97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92.50%、78.40%.结论: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IL-8、VEGF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关系密切,术后血清IL-8、VEGF水平越高,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越高,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对ASO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闭塞性动脉硬化下肢移植物闭塞,血管白细胞介素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本刊2024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如下,欢迎赐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951页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下肢缺血性难愈创面的临床观察

    刁永鹏张榜吴志远刘平...
    952-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下肢缺血性难愈创面在经过积极腔内介入或开放手术重建肢体血运后,仍然存在住院周期长、治疗难度大、费用较高等,且创面愈合效果不佳.富血小板血浆(PRP)具有制备简单、来源丰富、相对安全无副作用等优势,可直接作用于创面并增强创面愈合进程,已广泛应用于难愈创面修复领域,但对于下肢缺血性难愈创面少有报道.本研究探讨PRP在下肢缺血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此类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收治的下肢缺血性难愈创面患者中,选取患肢踝肱指数(ABI)>0.5~<0.9、创面床分期为红期(肉芽组织期)、创面面积>1~<20cm2、无死腔或引流不畅的难愈性创面;抽取患者自体静脉血50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二次离心,制备PRP及PRP凝胶.在戒烟、降脂、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循环、降压、降糖全身治疗基础上,创面清创后局部给予PRP创基直接注射和创面外用PRP凝胶联合治疗,隔7d换药1次.观察14 d后创面面积(依据创面面积判定疗效)、肉芽评分、渗出量评分、创面深度评分,以及炎性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疼痛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PRP治疗14d后,患者创面面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10.16±4.07)cm2 vs.(5.11±3.38)cm2,P=0.000],其中创面面积痊愈8例(12.7%)、显效25例(39.7%)、有效24例(38.1%)、无效6例(9.5%),总有效率90.5%;创面局部深度、肉芽组织及渗出量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均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炎性指标WBC、CRP、ESR水平较前降低,患者自我疼痛评分较前减低(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RP创基直接注射和创面局部外用凝胶的联合方法,可促进肉芽生长、上皮爬行,加快创面愈合过程,抑制创面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疼痛感,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难愈创面安全有效.

    闭塞性动脉硬化下肢溃疡富血小板血浆

    加速康复理念在非介入方式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效果评价

    梁陶媛王萌萌马琳王曦竹...
    961-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是指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目前已在多个外科领域开展应用,并得到广泛认可.下腔静脉滤器(IVCF)永久留置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指南建议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降低后尽早回收滤器,但IVCF发生倾斜贴壁或穿孔、移位、粘连等情况,应用腔内手术方式无法施行或难以成功回收IVCF,此类患者可选择非介入的手术方式回收IVCF,包括腹腔镜或开腹IVCF回收术,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目前尚无关于将ERAS理念应用于非介入方式IVCF回收方面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在非介入方式回收IVCF患者中采用ERAS理念指导的围术期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非介入方式回收IVCF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2022年1月—2023年6月)围术期管理中应用基于ERAS理念的措施(观察组),14例(2020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措施(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51.2岁vs.39.5岁,P<0.05),其余指标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值、既往史、IVCF留置原因、IVCF位置、IVCF种类、尝试介入方式回收次数、IVCF留置时间、IVCF回收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入ICU治疗人次、留置鼻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6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vs.50.0%,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88.5vs.82.3,P<0.05),总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4.4万元vs.5.4万元,P<0.05)结论:对非介入方式回收IVCF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管理措施效果良好,术中各项措施安全有效,在促进患者恢复,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治疗体验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

    腔静脉滤器装置取出术后加速康复围手术期

    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下腔静脉滤器36例报告

    王萌萌田轩梁陶媛马琳...
    970-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下腔静脉滤器(IVCF)可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发生,得到临床广泛应用,适用于反复发生PE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围手术期存在抗凝禁忌,需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和接触性导管溶栓术治疗者.当血栓消失或处于稳定期,PE风险降低后,回收IVCF已是专家共识,大多可回收IVCF可通过腔内手术回收,但锥形滤器回收钩穿透下腔静脉(IVC)壁或纺锤形滤器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窗时,滤器腔内回收困难.选择强行腔内回收滤器可能会损伤IVC,患者面临生命危险;选择滤器永久留置,患者会面临滤器断裂、穿孔、IVC阻塞、长期抗凝等并发症,更使患者处于焦虑情绪状态.此类患者可选择开放手术回收滤器,且疗效满意.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手术方法、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短中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36例行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患者资料,分析滤器类型、滤器取出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血液指标与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的IVCF包括30例(83.3%)纺锤形滤器,6例(16.7%)为锥形滤器;2例(5.6%)位于肾上IVC,34例(94.4%)位于肾下IVC.滤器中位留置时间15(5~41)个月;36枚滤器均顺利回收,回收率100%,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与术前比较,术后首次血红蛋白水平降低,D-二聚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均P<0.05),但无安全风险;患者焦虑状态阳性率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1例(2.8%)发生呼吸衰竭,1例(2.8%)发生IVC周围血肿,无症状性PE发生.3~6个月随访未见下肢DVT复发或血栓加重,1例(2.8%)发生IVC闭塞,2例(5.6%)发生切口疝,3例(8.3%)存在少量滤器金属残留,无症状性PE发生.结论:开放手术回收腔内取出困难的IVCF安全,可顺利回收滤器,未发生症状性PE和新发下肢DVT,并可显著性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腔静脉滤器装置取出外科手术焦虑

    核转运蛋白α2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冉冉刘蔡杨王浩何幸...
    979-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核转运蛋白α2(KPNA2)异常表达能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导致肺转移风险,并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KPNA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中KPNA2的表达.将两种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MCF-7)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KPNA2敲低组(转染KPNA2 siRNA)、ERK抑制剂组(ERK抑制剂U0126处理)、联合组(转染KPNA2 siRNA联合U0126处理).各组细胞处理48h后,分别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KPNA2 mRNA与蛋白表达,并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能力,以及ERK1/2通路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PNA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48±0.39vs.1.28±0.22,P<0.05).q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种乳腺癌细胞株的阴性对照组和ERK抑制剂组的KPNA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KPNA2敲低组和联合组KPNA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与各自的阴性对照组比较,ERK抑制剂组、KPNA2敲低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细胞侵袭能力减弱,其中联合组各项变化最为明显(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各自的阴性对照组比较,ERK抑制剂组、KPNA2敲低组和联合组磷酸化ERK1/2、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下调,且联合组两者的下调程度最为明显(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PNA2表达水平升高,其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可能与活化ERK信号通路有关,KPNA2有望作为乳腺癌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乳腺肿瘤α核胞浆转运蛋白类细胞增殖肿瘤侵润

    铁死亡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衡毛逸伦赵颐堃郭媛媛...
    98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制复杂,迄今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IRI过程中,多种细胞死亡方式被激活,如凋亡、焦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等.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铁依赖性的活性氧(ROS)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为主要特征,已被证实在IRI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铁、糖、氨基酸和脂质代谢及信号通路,加剧器官IRI.阻止铁死亡过程在多个器官中被证实能有效降低IRI的破坏,但与其他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相比,铁死亡在IRI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仍较少.IRI与ROS产生密切相关,ROS通过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损害细胞膜结构,与铁死亡存在紧密联系.本文结合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铁代谢、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及其他多种调节因子的调控途径,探讨铁死亡在器官IRI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以期为IRI相关实验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再灌注损伤铁死亡脂质过氧化作用综述

    敬请关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9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