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告目次

    1481页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肿块期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徐月圆程旭锋刘琪程梓烨...
    1482-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影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肿块期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为GLM肿块期术后复发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住院手术治疗且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GLM患者的电子病例及随访资料,符合纳排标准的340例GLM肿块期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把纳入研究的病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分别利用传统逻辑(logistic)回归和3种机器学习算法即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extrem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通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方法探讨影响最优模型识别GLM肿块期术后复发的重要变量,确定预测模型的最佳风险截断值,据此将外部测试集GLM肿块期术后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结果 纳入符合GLM肿块期术后患者共392例,根据排除标准剔除52例,最终纳入340例,其中复发组60例,未复发组280例.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及对临床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筛选出12个非零系数的特征变量用于构建预测模型,12个特征变量包括其他疾病史、流产次数、患侧乳房哺乳时长、乳汁淤积史、病变部位、乳头凹陷程度、波动感、低密度脂蛋白、睾酮、既往抗生素治疗史、既往口服激素药物史和围手术期中药治疗时长.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XGBoost预测模型,结果显示4种预测模型的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75%,其中XGBoost模型性能最优,其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F1值分别为0.93、0.99、0.65、0.87、0.92、0.93和0.76;SHAP方法发现围手术期中药治疗时长、患侧乳房哺乳时长、低密度脂蛋白、睾酮和既往服用激素药物是影响XGBoost模型识别GLM肿块期术后复发排名前5的因素.结论 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相比,基于机器学习识别GLM肿块期术后复发的模型均表现出较优性能,其中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临床可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改善GLM肿块期术后预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肿块期术后复发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

    李嘉泰张玉婷拜重阳李闰峰...
    1491-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联合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ratio,NMR)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的493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吻合口漏发生与否分为吻合口漏组(n=29)和非吻合口漏组(n=464),比较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SII和NMR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SII、NMR以及两者联合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并分析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吻合口漏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第3和第5天的SII和NMR均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的SII、术后第5天的NMR和两者联合预测吻合口漏的AUC分别为0.613、0.743和0.750.DeLong检验结果提示其中术后第5天的NMR联合术后第3天的SII的AUC与术后第3天SII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男性、合并糖尿病、术前放化疗、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术后第3天SII以及术后第5天NMR是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后第3天SII联合术后第5天NMR、术后第3天SII和术后第5天NMR均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有预测价值,SII和NMR有潜能作为预测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指标.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结肠癌吻合口漏危险因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12期封面简介

    1498页

    完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分析

    于晨王洪祎
    1499-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完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情况分为非狭窄组(n=136)和狭窄组(n=58).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因素,并采用逐步回归评估各因素的重要性.构建并评价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狭窄组的男性、肿瘤直径>3 cm、NRS2002评分>3分、手工吻合、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有吻合口漏、有盆腔感染以及行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占比高于非狭窄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保留左结肠动脉是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而肿瘤直径>3 cm、NRS2002评分>3分、手工吻合、吻合口漏、盆腔感染、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化疗是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直径、NRS 2002评分、吻合方式、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是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排名前3的因素为NRS 2002评分、性别和吻合口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RS 2002评分、性别和吻合口漏组成的多因素模型对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此构建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风险预测模型,其强影响点分析结果显示,建模数据中没有对模型参数估计有很强影响的数据点(Cook距离<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模型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其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为(0.891,0.942);校准曲线近似为1条对角线,显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Brier值=0.097);临床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识别相应风险人群并对其进行临床干预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收益.结论 基于NRS 2002评分、性别和吻合口漏构建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完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风险.

    低位直肠癌完全腹腔镜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

    民航飞行学员胆囊息肉样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探讨

    郭万立刘娟潘媛冯敏...
    1507-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民航飞行学员中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针对风险因子的健康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参与2022年度飞行年度体检的学员,按照B超检查结果提示是否患有PLG进行分组,分为PLG组(n=128)和非PLG组(n=150),利用民用航空人员体检系统收集2组学员各项基本资料,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方面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伴血清总胆红素偏高和高尿酸血症、作息和饮食是否规律以及运动量是否充足方面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偏高、高尿酸血症、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和运动缺乏为PL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偏高、高尿酸血症、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和运动缺乏是导致民航飞行学员出现PLG的主要原因,针对危险因子加以干预、预防,可有效保证其身体健康,保障飞行安全.

    民航飞行学员胆囊息肉样病变危险因素健康管理

    原位在体冷灌注技术下复杂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

    邢洪铭游欣雨黄建花庞北川...
    1512-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体灌注技术在治疗侵犯门静脉超过P点的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中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1例通过在体灌注技术实现对侵犯门静脉超过P点的Bismuth-Corlette Ⅳ型HCCA的根治性切除.结果 肿瘤实现了根治性切除,受侵脉管成功重建,患者术后病理报告为高分化HCCA.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原位在体灌注技术可作为复杂HCCA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但手术难度大、病例选择性极高,需要术前充分评估.

    肝门部胆管癌在体灌注技术血管重建

    甲状腺内异位胸腺并乳头状癌1例报道

    代国锋李淑亚孙磊王钢普...
    1515-1516页

    甲状腺异位胸腺临床表现病理特征

    肠白塞病术后复发合并肝门静脉积气1例报道

    李俊峰陆瑶瑶阮万百尹艳梅...
    1517-1519页

    肠白塞病肝门静脉积气术后并发症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伴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

    罗丽珊廖女珠
    1520-1521页

    原发性乳腺血管肉瘤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