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可溶性平足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赵塞董圆石林张晨...
    579-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平足蛋白(plasma soluble podoplanin,sPDPN)在结直肠癌(colore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获取TCGA-READ、TCGA-COAD数据集,比较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DPN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索PDPN mRNA的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CRC患者85例(CRC组),收集同期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血浆sPDPN的表达水平,并探索sPDPN表达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绘制sPNPD、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genicity antigen,CEA)预测CRC的ROC曲线,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sPDPN对CRC的预测价值.结果 TCGA数据集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配对癌旁组织比较,PDPN mRNA在CRC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PDPN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45).CRC组sPDPN的表达水平为(3.50±1.77)ng/mL,高于对照组的(1.95±0.46)ng/mL,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CRC患者的sPDPN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者(P=0.026),N1~2期CRC患者的sPDPN表达水平高于N0期者(P=0.049).与CA199和CEA比较,sPDPN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值最高,为0.882(0.832,0.9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DPN 高水平是 CRC 的危险因素[OR=14.769,95%CI(5.867,37.174),P<0.001].结论 sPDPN 在 CRC 患者血浆中高表达,对CRC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平足蛋白临床诊断

    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复发生存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建立:历史性队列研究

    张海宝王朝樣林浩巨家华...
    585-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R软件相关函数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IST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GIST患者术后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一致性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与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级标准的临床效用.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54例患者,其中训练集317例、验证集13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有丝分裂率、CD34表达、手术方式、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靶向药物治疗时间为GIST患者术后RFS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GIST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一致性指数(95%CI)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731(0.679,0.783)及0.685(0.647,0.722),它区分GIST患者术后3、5年无复发生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CI)在训练集中分别为 0.764(0.681,0.846)和 0.724(0.661,0.787),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749(0.625,0.872)和 0.739(0.647,0.832);通过Bootstrap抽样1 000次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的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在训练集中列线图预测的GIST术后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实际的无复发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验证集中一致性稍差;在训练集中,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阈值概率范围为0.19~0.57时预测GIST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净收益,阈值概率范围为0.44~0.83时,模型预测GIST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净收益,且在这些范围内的相应阈值概率下列线图预测模型比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级系统净收益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上对GIST位于其他部位(主要包括食管、十二指肠及后腹膜)、肿瘤大小>5 cm、分化程度为较差或未分化、有丝分裂率≤5/50 HPF、CD34表达阴性、采用消融术治疗、淋巴结检出数目≥4枚及靶向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术后复发,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临床适用性良好.

    胃肠间质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生存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5期封面简介

    592页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导向下地市级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日间手术的探索与实践

    杨媛余得水陈心足
    5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导向下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简称"我院")实施并推进的日间手术的成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6-2022年期间逐年的国考相关指标数据,分为国考前期(2016-2018年)、国考初期(2019-2020年)及国考近期(2021-2022年)3个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各阶段国考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我院日间手术从2018年起步,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在2018年仅为1.2%,随后持续增至2022年的34.7%;2016-2022年期间,出院患者手术占比从2016年的22.4%持续增至2022年的35.7%,全院平均住院日从10.9 d逐步降至8.1 d;相关性分析发现,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指标与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和全院平均住院日指标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性(rs=0.93,P=0.002;rs=-0.99,P<0.001).在国考近期,日间手术后再手术率<0.1%、日间手术出院后再入院率为0%,日间手术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超过95.0%,至2022年达97.0%,高于全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水平.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内固定取出术、声带息肉切除术、内镜下胃息肉术切除5种术式为例,日间模式的住院次均费用及除药耗外住院次均费用均较传统择期手术下降.结论 在国考导向下,我院日间手术已进入发展上升阶段,提示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要内容的推进日间手术模式成效明显,但尚需通过推进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日间手术管理以带动医疗质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

    日间手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

    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数

    官桂林吴佳星郭晓蝶左怀全...
    600-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营养和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简称实验室指标)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之间的关系,构建实验室指标组合,确立乳腺癌NAC后pCR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的31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NAC前实验室指标包括[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MON)和血小板]以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实验室指标与NAC后pCR的关系,通过简单数学运算构建实验室指标组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实验室指标不同组合预测pCR的效能,确立最佳实验室指标组合(简称最佳组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pCR的相关性,确立NAC后pC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 310例患者中有153例(49.4%)患者NAC后达到 pCR.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指标中 ALB(Z=5.203,P<0.001)和 HDL-C(Z=2.129,P=0.033)与NAC后pCR呈正相关关系,MON(Z=-4.883,P<0.001)与NAC后pCR呈负相关关系.实验室指标6种不同组合的AUC分析结果显示,ALB/MON组合的预测性能最高(中位AUC=0.708),确立为最佳组合,并确定该指标为新辅助疗效预测指数(neoadjuvant therapy predictive index,NTP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Z=-3.273,P=0.001)、人表皮生长因子 2(Z=7.041,P<0.001)、Ki-67(Z=2.457,P=0.014)和 NTPI(Z=4.661,P<0.001)为NAC后pC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I可以作为乳腺癌NAC后pCR的预测指标.

    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营养免疫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子

    ·广告目次·

    607页

    特殊位置锁骨下动脉瘤治疗方式的探讨

    刘一人佟铸崔世军谷涌泉...
    608-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殊位置锁骨下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特殊位置锁骨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锁骨下动脉瘤累及同侧非优势侧椎动脉患者,采取锁骨下动脉瘤覆膜支架隔离和瘤腔弹簧圈栓塞治疗;对于锁骨下动脉瘤累及同侧优势侧椎动脉病例,采用锁骨下动脉和同侧椎动脉对吻支架结合腋-腋动脉搭桥治疗;对于锁骨下动脉瘤累及同侧颈动脉的病例,采用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对吻支架治疗;对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病例采用胸主动脉支架置入并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通过单纯介入或杂交方法治疗,随访8~60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均无头晕及脑梗死发生,术中未观察到内漏.1例锁骨下动脉瘤累及同侧非优势侧椎动脉的病例,在随访过程中,术后8个月锁骨下动脉支架闭塞,其他患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 可以采用介入及杂交方法治疗特殊位置锁骨下动脉瘤,安全有效.

    锁骨下动脉瘤介入治疗杂交治疗

    可疑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陈炜豪张智
    61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可疑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26例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66岁女性患者,术前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考虑嗜铬细胞瘤)并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根据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考虑诊断为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并腺瘤样增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26例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患者资料,亚洲中老年女性多见(22例),左侧多发(17例),大部分(19例)由体检发现,通常表现为无痛性囊性肿块,大体呈类圆形,镜下可见甲状腺样组织,并见甲状腺样滤泡,滤泡腔内见嗜酸性胶质样物,部分区域可见滤泡与肾上腺皮质混杂,通常无肾上腺髓质成分,囊壁被覆扁平上皮细胞或甲状腺滤泡样细胞、可见核重叠,偶见核沟和包涵体,类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但未见砂粒体.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PCK、EMA、TTF-1、Tg、Vimentin阳性,提示甲状腺分化,BRAFV600E、KRAS基因突变阴性.治疗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预后良好.结论 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罕见,确切发生机制有待研究,临床术前不易辨识,应与肾上腺肿瘤、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乳头状癌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预后良好.

    异位甲状腺肾上腺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霍纳综合征:2例报道

    付晶瑶李朝军宋立友张哲...
    617-618页

    霍纳综合征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治疗

    临床预测模型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彭一耘杨国渊黄亚龙马云涛...
    619-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临床预测模型在胃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降低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方法 阅读国内外胃癌术后并发症模型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为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治疗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种预测胃癌术后并发症的模型被提出,这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判断提供了有力证据,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 预测模型有望成为预测胃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筛查工具.

    胃癌术后并发症临床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