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刀分瓣留桥术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和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治疗Ⅳ度混合痔:随机对照研究

    姜亚欣杨会举刘翔崔世超...
    83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刀分瓣留桥术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1-6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刀分瓣留桥术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评分、创缘水肿评分、术后肛门狭窄、术后尿潴留、术后肛门失禁、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及便血和肿物脱出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均较好(100%比96.0%,经Fisher精确检验,P=0.495).②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出血及创缘水肿评分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6.668、P=0.083;x2=5.500、P=0.139;x2=6.204、P=0.102),而组别(x2=5.073、P=0.024;x2=7.107、P=0.008;x2=8.857,P=0.003)和时间(x2=188.526、P<0.001;x2=212.472、P<0.001;x2=185.110,P<0.001)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疼痛、出血及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x2=9.323、P=0.002;x2=18.133、P<0.001;x2=6.232、P=0.013).④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和肛门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6和0.031),2组术后肛门失禁和术后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超声刀分瓣留桥术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疗效较好,创面小,愈合快,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

    Ⅳ度混合痔超声刀分瓣留桥术自动弹力线套扎术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特异性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凡中霞王永波
    840-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l thyroid cancer,DTC)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同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术后随访平台和随访管理群对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DTC患者进行调查,分别采用汉化版甲状腺癌特异性生命质量问卷(Thyroid Cancer-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THYCA-QoL)和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开发的由 30 个项目组成的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30 items,QLQ-C30)普适性量表评价DTC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中THYCA-QoL量表平均总得分越高,提示患者临床症状越多即生活质量越差;QLQ-C30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此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DT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分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1 076例患者的问卷调查表.1 076例患者的QLQ-C30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67±22)分,THYCA-QoL量表总评分为(22±1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后早期(<6个月)、男性、年龄、术后不终生服药及术后不行碘-131放射治疗对THYCA-QoL量表总评分产生负向影响(P<0.05),而术后早期(<6个月)或后期(≥12个月)、术后不终生服药及术后不行碘-131放射治疗对QLQ-C30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产生正向影响(P<0.05).结论 本研究采用QLQ-C30结合THYCA-QoL评估DT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仅评估了患者术后的癌症共性症状,也评估了甲状腺癌特异性症状,了解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出院患者提供针对性和支持性的治疗和护理,以改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生活质量EORTCQLQ-C30量表THYCA-QoL量表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Wnt5a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陈涛杨涛刘礼鑫刘康...
    848-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来源的Wnt5a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GSE194261数据集筛选胃癌组织中及其对应的正常胃组织中的CAFs和正常胃成纤维细胞(normal gastric fibroblasts,NGFs)的差异表达基因Wnt5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Wnt5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Wnt5a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从胃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提取CAFs和NGFs,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Wnt5a在CAFs中的表达情况;采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在体外观察CAFs以及抑制CAFs中Wnt5a的表达和不同浓度人重组Wnt5a蛋白对胃癌MGC-803和MKN-28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通过GEO数据库GSE194261数据集筛选发现,Wnt5a mRNA在CAFs中的表达高于NGFs(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nt5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且Wnt5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相关(x2=5.035,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经侵和神经侵犯无相关性(P>0.05);抑制来源于CAFs的Wnt5a可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通过不同浓度人重组Wnt5a蛋白刺激胃癌细胞,发现人重组Wnt5a蛋白浓度大于100 ng/mL时,MGC-803和MKN-28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 来源于胃癌组织间质的CAFs中Wnt5a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相关,并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胃癌Wnt5a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迁移侵袭

    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洪楷彬纪荣佳庄建发陈大朝...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9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短程放疗联合化疗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方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8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随访期间内25例患者发生肝转移,发生时间7~35个月,中位肝转移时间为17个月;其中术后第1年发生肝转移患者5例(5.6%),术后第2年发生肝转移15例(16.8%),术后第3年发生肝转移5例(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OR=3.550,95%CI(1.425,8.953),P=0.041]、脉管侵犯[OR=3.335,95%CI(1.011,11.001),P=0.048]、肿瘤最大长径≥5cm[OR=4.477,95%CI(1.273,15.743),P=0.019]和肿瘤周径≥1/2[OR=4.633,95%CI(1.387,15.475),P=0.013]者的肝转移发生率较高.结论 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最大长径≥5cm、肿瘤周径≥1/2是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后肿瘤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中低位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放化疗

    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治疗Crohn病肛瘘的效果及术前伴直肠狭窄的因素分析

    伍军项武军陈震宇
    863-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Crohn病(Crohn disease,CD)肛瘘术前伴直肠狭窄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简称"改良虚挂线法")治疗CD肛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且采用改良虚挂线法治疗的CD肛瘘患者,总结术前伴直肠狭窄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同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建立决策树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CD肛瘘患者234例,其中术前伴直肠狭窄发生率为22.2%(52/2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伴直肠炎症、蒙特利尔分型B2型、瘘管范围位于肛提肌上方、瘘管数量单条且有分支或多条、淋巴细胞计数≥6.03×109/L、血小板计数≥0.61×109/L、红细胞沉降率≥39.11 mm/h、C反应蛋白≥5.13 mg/L和脑钠肱≥313.26 ng/L的患者术前伴直肠狭窄发生的概率增高(P<0.05).对于术前伴或不伴直肠狭窄患者,采用改良虚挂线法治疗后的CD活动指数评分、肛周CD活动指数评分和肛管静息压均较治疗前呈现降低趋势、肛管最大收缩压呈现升高趋势.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共18个节点,9个终端节点,决策树模型的增益图从0%开始逐渐增长,最终到达100%;指数图从198%开始维持较高的水平后快速降低至10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821,0.908)],其敏感度为84.35%、特异度为82.33%.结论 CD肛瘘患者术前伴直肠狭窄发生率较高,采用改良虚挂线法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术前伴直肠炎症、蒙特利尔分型B2型、瘘管范围位于肛提肌上方、瘘管数量单条且有分支或多条且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水平较高者应关注其术前伴直肠狭窄的情况,本研究根据这些重点关注的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术前是否伴直肠狭窄的区分度较好.

    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克罗恩病肛瘘疗效直肠狭窄

    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2例报道

    张帅费发珠韩欣王伟...
    870-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显影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aparoscopic 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LDPPHR)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行LDPPHR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DPPHR,病例1和病例2的年龄分别为53和55岁,均为女性,手术时间分别为445 min和4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250 mL,均使用了负压冲洗引流管.病例2术后发生胰腺生化漏,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2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例1和病例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25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病例1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例2为胰腺真性上皮性囊肿.病例1和病例2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0个月,随访期间内均未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结论 三维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应用于L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辨别术中胆管解剖结构,并能发现术中微小胆管损伤,避免术后胆汁漏的发生.

    胰腺肿瘤腹腔镜三维重建吲哚菁绿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

    杂交手术治疗获得性巨结肠1例报道

    范功环程家平文坤明
    874-875页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肝脏悬吊技术应用的进展

    张敬麟王默进陈心足
    87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回顾当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腹腔镜肝脏悬吊技术的方法、特点和适应证,并评估它们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肝脏悬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当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腹腔镜肝脏悬吊技术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比较分析.结果 当前国内外应用相对较多的几种腹腔镜肝脏悬吊技术主要有V型悬吊、W型悬吊、医用胶粘合法悬吊及肝脏牵开器悬吊,其中V型、W型及肝脏牵开器悬吊技术又根据情况改良了多种方法,但这些悬吊技术均有各自的优势及劣势,彼此无法完全互相替代.结论 目前没有一种完全理想的悬吊方法能达到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状态,具体选择哪一种肝脏悬吊技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条件且考虑该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选择.

    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肝脏悬吊

    基于AI及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静文张懿敏孙圣荣
    88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现阶段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及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近5年国内外有关AI及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应用的研究,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AI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与AI相结合的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疗应用研究中有不同程度的深入及拓展.在与AI相结合的钼靶研究中,大多是利用钼靶对微钙化的高敏感性来提高对乳腺癌早期检测及诊断评判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的临床目的.但在乳腺癌新辅助疗效预测方面,与AI相结合进行模型研究的更多则是超声及磁共振成像,且依旧热度不减.结论 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监测中,使用设计合适的AI及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充分发挥其对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有助于指导医师进行临床诊疗和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人工智能影像组学

    PD-1/PD-L1抑制剂联合VEGF/VEGFR抑制剂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现状

    刘序程黎阳王志伟丁洪亮...
    886-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抑制剂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现状.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免疫检查点PD-1/PD-L1的发现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改变了晚期实体瘤治疗的格局,但PD-1/PD-L1抑制剂对微卫星错配修复完整型肿瘤疗效不佳,晚期结直肠癌大部分属于该类型.PD-1/PD-L1抑制剂与VEGF/VEGFR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它在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正在不断被证实.结论 PD-1/PD-L1抑制剂与VEGF/VEGFR抑制剂联合应用是晚期难治性结直肠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其疗效.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