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王义

双月刊

1008-3642

0532-85908507 85908508

266071

青岛市宁德路18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青岛市委主管、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二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第五届山东省优秀期刊” 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探索历程、辩证关系与协同路向

    任志江王思琪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持续探索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所取得的理论结晶与实践成果,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两个答案"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上环环相扣,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在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历史任务、选择的解题角度、推进的实现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通过推进"两个答案"紧密结合、协同发力,来实现党长期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人民监督自我革命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杨丽孟文迪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凝聚了其对国际政治和文化格局的深刻思考,是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形成的重要战略思想.在理论维度上体现为"共产主义革命"与"生态运动"相交织,在历史维度上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在实践维度上体现为"制度共建"与"文化共融"相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其世界观基础,中华优秀海洋治理观是其价值遵循,建设海洋强国是其实践归宿.我们可以通过打造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体系、构筑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平台并提升参与质量以及加强海洋人才话语能力建设等途径,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话语权,为构建国际海洋治理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海洋治理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

    论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的三重维度

    王存福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形成了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观.一是以"精神之钙论""核心竞争力论""首位任务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定位观",二是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论""坚定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信念论""坚定中国梦信心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信念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内涵观",三是以强调教育引导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论"、注重理论学习的"理性认同论"、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论"和融入中国梦实践的"知行合一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实践观".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李乐孙江北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与建设贯穿于探寻民族复兴道路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从历史演进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 自醒、自觉、自强、自新的过程,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和连贯性.从核心要义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有其独有的运行逻辑与共同价值的文明旨归,以先进政党为领导核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人民福祉为奋斗目标.从价值意蕴而言,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创造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西方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维探赜

    苏百义杨楠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维探赜,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解放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渊源,揭示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包含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存在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论和"五位一体"战略论的本质蕴涵,指出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路——只有正确把握资本的边界、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和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才能早日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

    结构·特质·理路:大历史观视域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重维度

    金晓燕陈昂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历史观是新时代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与发展,主张在历史、时代与国际的综合视野中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加以探赜,从而得出全面、立体与动态的观点.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清晰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所蕴含的主体、内涵与现实的基本结构;以大历史观的辩证法可以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彰显的整体性、超越性与动态性的内在特质;以大历史观的价值论可以系统谋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理路,即从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和正确运用新技术等方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发展.

    大历史观全过程人民民主三重维度

    "第二个结合"的内在机理与独特价值

    范映渊吴启乐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具有丰富内涵、严密逻辑和深远意蕴,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指向等方面体现出两者的高度契合性,打下了两者相通相融的基础.从内在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准确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内生机理,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有利于筑牢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开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境界;有利于巩固文化的主体性,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机理价值意蕴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

    崔发展黄荣琴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空间维度上把握外来与本土、从历史轴线上把握传统与现代、从文明视域上把握民族与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对"第二个结合"之思想解放意义的深刻回应."结合"是真理与文化联结的突出表现,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百年党史中的运动形态的认识;"结合"是传统与现代偕行的集中表达,深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正确路径的认识;"结合"是民族与世界相拥的光辉典范,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性认识.深入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第二个结合思想解放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出场与在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逻辑

    宗芳张迪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要创造性思考,是对新时代所面临新问题的积极回应,既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还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诸多有机契合点.这使二者在中国大地结合能够成为必然.在"第二个结合"正式提出的新语境下,要保持其持续在场并绽放异彩,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动摇,努力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因子,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场逻辑在场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动因探析

    汤俪瑾查至行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是党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的一种特殊革命,是党自己发展自己的重要方式.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先进属性是党推动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因,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紧紧围绕自身的先进性展开;党的使命任务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直接动因,使命任务赋予党的自我革命动力,党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主体;党面临的内外矛盾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现实动因,其中内在矛盾对党的自我革命起决定性作用,党必须通过自我革命在解决内外矛盾中推动自身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先进性使命任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