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才发展机制视角下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困境研究

    武宁党媛曾程史穆然...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科医生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截至 2021 年,我国 84.4%的全科医生在基层工作,全科医生占到基层医生数量的 22.7%,全科医生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并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然而当下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仅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的10.1%,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全科医生队伍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立足人才本身,构建了以人才发展机制为导向的"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模型,以深度剖析基层全科医生在认识、教育、招聘、使用、激励、评价、发展、支持8个方面存在的困境,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稳定全科医生人才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基层卫生卫生人才发展机制

    增权赋能视域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及实现路径研究

    曹成霖曹文文孟飞跃胡志...
    9-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增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系统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基层就医引导、注重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维护、调整卫生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等措施来实现充分增权赋能,有利于建立综合全面、连续协调、公平可及的整合型高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策略,旨在为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能力提升的结构性难题提供参考资料与依据.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增权赋能现实困境实现路径

    将WHO《心理健康差距干预指南》应用于中国全科医学服务:一项德尔菲研究

    Kendall SearleGrant BlashkiRitsuko Kakuma杨辉...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国全科医生越来越期望能够识别和预防抑郁障碍,但其接受的心理健康培训有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s)也缺乏针对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服务规范.WHO《心理健康差距干预指南》第 2 版(mhGAP-IG.v2)是为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提供的决策支持工具,可用于评估、管理、随访精神障碍、神经疾病及物质使用障碍患者.鉴于mhGAP-IG.v2 的通用性,其在中国的应用应根据抑郁障碍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性和中国心理健康系统特点进行调整.方法 开展两轮基于网络的德尔菲(Delphi)调查.邀请来自深圳市的全科医生小组对mhGAP-IG.v2 中涉及抑郁障碍的 199 条表述进行五分制的赞同程度打分,即"如要把该表述用在深圳市,是否赞同调整其内容和结构".如果>80%的全科医生"有些/肯定赞同"调整某表述,则视为全科医生对调整该表述达成共识;如果>80%的全科医生"有些/肯定不赞同"调整某表述,则视为全科医生对不调整该表述达成共识.结果 全科医生对 79%的表述达成了需要调整的共识,平均得分为 4.26 分,即全科医生"有些赞同"对mhGAP-IG.v2 中涉及抑郁障碍的相关表述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建议包括:抑郁评估方法应考虑更广泛的抑郁症状,并考虑病情的发展阶段;增加抑郁筛查工具的使用指南;明确全科医生的作用,以及家庭参与和跨部门服务的转诊途径;药物治疗建议应与中国用药规范保持一致;指南所有章节要强调预防自杀;情境化健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方法.全科医生认为,应维持mhGAP-IG.v2 中对经历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结论 对mhGAP-IG.v2 抑郁部分的调整研究反映出对指南的评估应考虑文化和国情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健康优先领域、治疗可得性,以及多样化的社会心理教育需要.调整后的mhGAP-IG.v2 可以给中国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非精神病学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抑郁障碍心理健康差距干预指南德尔菲调整概念化初级保健跨部门服务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深圳

    国外常用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工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力滴廖晓阳赵茜郭一铭...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医疗服务(PHC)是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其质量不仅关系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而且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科学合理地评价PHC质量是其质量提升的"基石",但我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的PHC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本文基于评价侧重点将国际上常用PHC质量评价工具分为 4 类:基于PHC内涵的质量评价工具、强调PHC功能特征的质量评价工具、基于需方和/或供方感知的PHC质量评价工具、其他针对特定疾病的工具或指标体系,分别介绍和比较各工具内容、特点,分析其适用性和不足,梳理工具的变迁,以期为我国PHC质量评价工具构建提供参考.

    基层医疗服务服务质量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评价工具综述

    中国2014-2020年7~12岁儿童生长趋势及超重肥胖状况分析

    冷正清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36-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儿童的身高、体质量等基础指标快速上升.既往研究显示中国儿童的身高增长放缓,体质量的增长加速,导致了超重和肥胖的高患病率,调查当前中国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对于预防及应对生长趋势的消极影响十分重要.目的 分析 2014-2020 年中国 7~12 岁儿童生长趋势和超重肥胖趋势,为制定儿童体质促进和肥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 2022 年 5 月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 年、2016 年、2018 年和 2020 年 4 次调查中 10 817 名 7~12 岁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和BMI数据,以性别和城乡分层,比较 2014-2020 年不同性别和城乡间身高、体质量、超重患病率、肥胖患病率和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流行趋势,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国 2014-2020 年 7~12 岁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 7~12 岁城市女性儿童、乡村男性儿童、乡村女性儿童的身高相较于 2014 年增高了 3.8 cm(95%CI=1.3~6.2 cm)、6.5 cm(95%CI=4.3~8.5 cm)、6.6 cm(95%CI=4.3~8.8 cm);2020 年 7~12 岁城市男性儿童、城市女性儿童、乡村男性儿童、乡村女性儿童的体质量相较于 2014 年增高了 2.3 kg(95%CI=0.8~3.9 kg)、2.1 kg(95%CI=0.6~3.7 kg)、3.0 kg(95%CI=1.7~4.2 kg)、3.0 kg(95%CI=1.8~4.2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0 年间,男性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从 26.5%上升至 29.5%,女性儿童的肥胖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从 12.1%和 21.1%下降至 7.9%和17.3%,城市儿童的超重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从 11.7%和 21.6%上升至 14.9%和 26.4%,乡村儿童的肥胖率和超重肥胖率分别从 14.3%和 25.8%下降至 11.2%和 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性别是儿童超重的影响因素(P<0.05);城乡、年龄和性别是儿童肥胖和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是男性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年份是男性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是女性儿童超重的影响因素(P<0.05);城乡、年龄和年份是女性儿童肥胖和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4-2020 年间,中国 7~12 岁儿童身体形态快速增长,乡村增量大于城市,城乡差距缩小,同时男性和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继续增加,女性和乡村儿童下降.城乡、年龄和性别是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儿童发育身高体重超重儿童肥胖趋势分析

    中国≥65岁老年人牙齿缺失与听力损伤的关联研究

    王睿捷李宏宇施红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听力损伤和牙齿脱落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但目前针对老年人牙齿缺失、义齿使用与听力损伤关系的人群研究有限.目的 探讨我国≥65岁老年人牙齿缺失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联.方法 于2023年1月,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中选取符合要求的≥65岁老年人15 161名为研究对象.以听力损伤情况为结局变量,以口腔牙齿数量为解释变量,以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信息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牙齿数量对听力损失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义齿使用情况老年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5 161 名研究对象中,牙齿数量为≥20、10~19、1~9、0 颗的老年人分别有 3 655 名(24.11%)、2 355 名(15.53%)、4 008 名(26.44%)、5 143 名(33.92%),听力损伤者有6 148 名(4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牙齿数量≥20 颗者相比,牙齿数量为10~19、1~9、0颗者容易发生听力损伤,OR(95%CI)分别为1.31(1.08~1.58)、1.57(1.32~1.86)、1.97(1.65~2.3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牙齿数量与听力损伤之间的关联在≥80 岁和未使用义齿的老年人中更为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牙齿缺失可增加听力损伤的发生风险,高龄和未使用义齿的老年人发生听力损伤的风险更高.

    听力损伤牙齿缺失老年人义齿使用横断面研究Logistic模型

    社区规范管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玲杜雪平董建琴董玉明...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高,再发心血管事件概率高,是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通过运动康复为主的心脏康复使得本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再入院率明显下降,医疗费用降低.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SCAD患者运动耐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社区心脏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 年 1 月,通过整群抽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信息系统(CHIS)(医生工作站)选取规范管理、75 岁以下SCAD患者 980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退伍军人特定活动问卷(VSAQ)等]对其进行调查.依据VSAQ测得的代谢当量(METs)值者分为运动耐量≤7.0 METs组和运动耐量>7.0 METs组,比较不同运动耐量SCAD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980 例SCAD患者中,运动耐量>7.0 METs者 108 例(11.0%),5.0~7.0 METs者 619 例(63.2%),<5.0 METs者 253 例(25.8%);运动耐量≤7.0 METs组SCAD患者的性别、年龄、PCI术接受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血压达标情况、规律运动情况、运动强度水平、每次运动时间与运动耐量>7.0 ME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是否规律运动、运动强度是SCAD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CAD患者有运动意识,但运动耐量整体水平较低(≤7.0 METs),缺乏运动指导,建议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稳定性冠心病二级预防运动耐量运动康复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潘宏伟刘莉马超邓光璞...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高血压人群在我国基数较大,其防治措施主要依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的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但目前研究显示其利用率并不高,因此针对参与者进行调查,确定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对提高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的参与度和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和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高血压管理服务的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多阶段抽取 2022 年 6-9 月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社区的 295 名高血压管理服务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平衡量表(正向情绪、负向情绪)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使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调查研究对象治疗依从性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正负情绪合并状况对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发放问卷 3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95 份,有效率为95.2%;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总分为(94.24±8.67)分,其中遵医服药(21.06±2.45)分,不良服药(31.33±3.90)分,烟酒管理(8.44±1.88)分,日常生活管理(33.41±4.61)分,依从性较好率为 52.2%(154/295);情绪平衡表中正向情绪得分为(3.76±1.02)分,负向情绪得分为(2.63±1.1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血压控制情况、自我感觉身体状况、对就诊点满意度、正向情绪较多、负向情绪较少是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较好的影响因素(P<0.05);正负情绪合并状况为正多负少的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是正负情绪合并状况为正少负多者的 15.867 倍(P<0.05),正负情绪合并状况为正多负多的高血压人群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治疗依从性是正负情绪合并状况为正少负多者的 5.114 倍(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国家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治疗依从性尚存在提升空间,除了性别、年龄等客观因素外,还要注重患者的情绪管理、治疗的反馈效果和在社区医院的就医体验等方面内容.

    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正负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二线用药偏好研究:基于离散选择实验

    刘志刚刘世蒙郑吕云薛文静...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糖尿病防治策略的不断完善,临床指南推荐一线降糖药物的同时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偏好选择适当的二线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目的 利用离散选择实验定量分析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线降糖药物选择偏好,为T2DM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海南省和山西省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和离散选择实验选择集(通过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讨论和预试验,纳入血糖控制效果、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半年内体重变化、能否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和自付费用/月 7 个属性,每个属性又包括若干水平).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量化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相关属性偏好程度,回归系数反映T2DM患者对二线降糖药物各属性水平偏好的方向和大小.采用支付意愿(WTP)反映不同属性水平变动后患者愿意支付或获得补偿的货币值.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 443 份,回收有效问卷 1 38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2%.7 个属性对T2DM患者用药偏好均有影响(P<0.05),对用药偏好影响排在前三的分别为血糖控制效果、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排在最后的是半年内体重变化.当血糖降低幅度由 0.5%升高为 2.5%时,T2DM患者每月愿意支付 411.16 元;而当半年内体重变化由增加 3 000 g转换为降低 2 000 g时,T2DM患者每月仅愿意支付 96.78 元.结论 T2DM患者选择二线降糖药物更偏好血糖控制效果好、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无低血糖事件的风险、保护心血管、服药方式为口服和半年内体重降低 2 000 g的二线降糖药物.

    糖尿病,2患者偏好离散选择实验药物疗法

    北京市综合医改前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分析

    蒋艳满晓玮赵丽颖程薇...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厘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服务的人群特点,对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精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 通过分析综合改革前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特征,为下一步改革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 2016-2019 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基础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2016-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卫生财务统计年报》《北京市卫生费用核算报告》等.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案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HIS系统纳入全年的门诊数据、住院患者的数据.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SHA2011)核算、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的受益人群状况.结果 2016-2019 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费用从 121.81 亿元增长至 222.45 亿元,年均增长 19.07%.40 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治疗费用历年占比均在 92%以上,60~岁、80~岁两个年龄组患者治疗费用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 24.08%、25.84%;治疗费用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症状、体征和检验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占比最高,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检验异常疾病治疗费用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 40.11%、48.40%和 32.43%.结论 综合改革后分级诊疗成效初显,社区医疗服务资源主要由中老年患者、内分泌、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所消耗,改革引导更多中老年和慢性病患者流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从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慢性病管理、医联体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其服务能力,巩固和维持改革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治疗服务治疗费用卫生保健成本受益人群综合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