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进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迈向全民健康新时代的北京倡议

    任明辉张拓红徐进乔杰...
    1149-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级卫生保健是改善人们健康和福祉的最有效途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应成为有韧性的卫生系统的基石和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础.为推动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2023 年 12 月 4-5 日,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提出并通过了《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北京倡议》.该倡议呼吁开展和加强11项行动:落实政府承诺和责任;通过多部门协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可持续的筹资;赋能社区和个人;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型服务;以良好的治理促进健康服务和社会服务衔接融合;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配置和激励及医学教育;推广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在疾病预防和疾患疗愈中的应用;数字赋能初级卫生保健;确保医药产品和适宜技术的可及;增进全球伙伴关系与国际卫生合作.倡议将丰富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内涵,凝聚共识,为促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全球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进程做出贡献.

    初级卫生保健全民健康覆盖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北京

    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发展报告(2022)

    万晓文曾程李宗友厉将斌...
    1153-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时代全科医生人才,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步.本报告在《中国全科医生培养发展报告(2018)》的基础上,将 2018 年至今我国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培养教育、使用激励机制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我国全科医生的未来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全科医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全科医生教育使用现状研究报告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吴月苹牛亚冬张亮张翔...
    1162-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如何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全方位转变亟须得到解答.文章梳理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认为存在功能缺位的问题;归纳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当前人群健康需要正发生结构性改变;最后从转变工作重心、提高签约医生价值感和居民获得感、构建协同互补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化路径.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历程挑战优化路径评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李娅玲顾燕峰郑艳玲蔡学民...
    116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近 20 年,但有关其发展情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课题组于 2022 年 10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东、中、西部 13 个省份选出 50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的关键核心指标为基础自制调研问卷.调研问卷分为基础数据和评估内容两部分:基础数据包括辖区面积、职工人数、门诊人次数等;评估内容包含 4 项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13 项Ⅱ级指标及33项Ⅲ级指标.选取2006年或建院首年的数据和2021年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问卷星"上报调研结果.结果 (1)基本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时间在 2006 年之前的有 24 家(48.00%),在 2006 年之后的有 26 家(52.00%).2006 年或建院首年、2021 年职工人数分别为 67.00(40.00,101.00)人、94.00(62.00,162.00)人;门诊人次数分别为 39 324.00(22 620.00,118 384.00)人次数、106 259.00(44 999.00,225 851.00)人次数;调研问卷总分分别为36.50(28.13,46.00)分、69.00(56.38,76.00)分.(2)Ⅰ级指标"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2021 年中位数得分均高于 2006 年或建院首年,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 年相对得分率分别是"机构设置"[77.27%(25.50/33.00)],"服务功能"[61.84%(23.50/38.00)],"服务方式"[76.92%(10.00/13.00)],"服务支持"[47.37%(9.00/19.00)]."机构设置"中"建筑面积"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服务功能"中"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治""住院服务内容"相对得分率均为 100.00%;"住院床位使用率"相对得分率均为25.00%(1.00/4.00).(3)服务功能、服务方式及服务支持的Ⅱ、Ⅲ级指标得分:"服务功能"中"公共卫生项目"中位数得分从 2006 年或建院首年的 2.00 分上升到 2021 年的 9.50 分,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 2021 年相对得分率为 59.38%(9.50/16.00)."服务方式"中"资源整合"相对得分率 2021年为100.00%."服务支持"中"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科研任务"中位数得分均为0分,"全科医师""科研任务"不同年份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在机构设置、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支持相对得分率的逐步提升方面有所体现.建筑面积、住院服务能力、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服务能力增长缓慢,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掣肘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问卷调查

    2021年中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报告: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部分

    《中国全科医学》定性和混合方法研究质量评价小组
    1173-117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全科医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领域特征,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均适用于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但整体文献质量尚未经过系统评估.目的 探明我国基层卫生与全科医学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法 于 2022 年 8 月—2023 年 4 月,由4 名研究人员采用质量评估项目(CASP)中的定性研究评价工具和混合方法研究评价工具(MMAT)分别对我国 2021年全科医学与基层卫生领域发表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进行分析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人员两两分组,独立进行信息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35篇定性研究文献及9篇混合方法研究文献.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65.71%(23/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伦理学问题;94.29%(33/35)的研究未讨论招募参与者的问题;82.86%(29/35)的研究未充分考虑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42.86%(15/35)的研究样本量<20 人,且 25.71%(9/35)的研究未讨论资料饱和问题.混合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8/9 的研究未明确报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类型,且 8/9 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研究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共同回答研究问题.结论 我国 2021 年发表的基层卫生及全科医学领域的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仍存在部分限制,尤其是在定性研究的伦理性、可靠性及信息饱和程度等方面和混合方法研究的整合方面受限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科研方法学的培训,并严格遵循科研设计和报告规范,以改善科研工作和所得证据的质量.

    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质量评估项目混合方法研究评价工具方法学质量

    中国≥45岁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利用情况:一项基于CHARLS 2018的全国横断面调查

    高川李庆印柯丹丹周俞余...
    1179-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居民门诊和住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然而分析我国居民预防性就医及健康体检服务利用情况的相关研究却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45 岁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 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数据,选取≥45 岁人群,统计其2015-2018年参加体检率和体检项目数.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inb)模型,分析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17 203 例居民,平均年龄(62.4±10.0)岁,参加体检率为 47.73%(8 211/17 203).体检参加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6.47%)、上海市(83.67%)和北京市(82.05%),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辽宁省(35.41%)、青海省(36.55%)和福建省(36.94%).8 211例参加过常规体检的人群平均年龄(64.1±9.9)岁,人均参加体检项目中位数为 9(5,12)项.体检项目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北京市(14 项)、上海市(14 项)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 项),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甘肃省(7 项)、安徽省(7 项)和辽宁省(7.5 项).非参数检验显示,城镇居民体检项目数高于农村(10项与8项),东部高于中部(10项与8项)、西部(10项与9项)及东北部(10项与 8 项),西部高于中部(9 项与 8 项)(P<0.001).Zinb模型显示,经济区域(中部、西部、东北部)、居住地类型(城镇地区)、性别(女性)、年龄(60 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健康状况(共患病)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职工医疗保险)是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按照城镇和农村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区域(中部、西部、东北部)、年龄(60 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城镇和农村居民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除此之外,对于城镇地区居民而言,已婚是其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对于农村地区居民而言,男性、共病、具有职工医疗保险是其参加体检项目数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我国≥45 岁人群健康体检服务利用率较低,城镇地区、东部地区健康体检服务更多,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是城镇地区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性别、健康状态和基本医疗保险类型是农村地区居民利用健康体检服务的影响因素.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体检服务的利用率,并分城乡和地域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中年人老年人体格检查预防卫生服务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分析

    基层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综合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余新艳苏鹏袁晓静姜清茹...
    1186-1193,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防控形势严峻.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因素管理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国内外应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针对基层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较少,且在既往研究中也未以整体观对患者包含不同数量风险的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目的 分析基层管理的 65 岁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综合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基层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控提供客观依据及帮助.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9 月宁夏回族自治区 26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 3 039 例 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中至少 1 种慢性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 72 h心电图分析结果划分为正常组632 例、风险组 2 407 例.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确定最佳λ值,绘制模型,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及包含不同数量风险的变量排序.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分布、吸烟、运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λ值为 0.015 685 31.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BMI、城乡分布、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650(95%CI=0.627~0.673,P<0.001).影响综合风险及不同数量风险种类变量排序前五位的分别为:年龄、BMI、城乡分布、饮茶、运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性别、城乡分布、吸烟;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性别、BMI、城乡分布;糖尿病+冠心病、年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年龄、BMI、城乡分布、吸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是 65 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因素.除年龄外,BMI及生活习惯对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的发生影响较为重要,随着+风险种类数量的增多,慢性病尤其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增强.基层医护团队应以单导联可穿戴设备为载体定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发生风险管理,其不但可高效、低成本的实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一级、二级预防及健康管理,并可加速基层医疗服务应加快从不连贯的诊疗服务向全程健康管理的转变.

    慢性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变量排序

    农村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戴振威张菱张浩然肖伟军...
    1194-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40%和 10%,良好的血糖监测依从性可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农村地区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目的 调查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情况,探索影响其血糖监测依从性及监测次数的心理、行为因素,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试验以提高农村中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 2021-11-02-12 选取河南省中牟县农村地区的中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监测情况等,使用五条目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PHQ-9)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S)调查患者的正念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负二项回归分析探索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及监测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 484 份,录入问卷 469 份,有效回收率为 96.9%.469 例患者中,不能每月监测血糖者占 58.8%(276/469),193 例监测血糖者每月测量血糖的频次范围为1~60 次,中位数为 2 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抑郁(AOR=1.127,P=0.005)、高信息水平(AOR=0.133,P=0.023)、高动机水平(AOR=1.093,P=0.002)为血糖监测的促进因素,高年收入(AIRR=2.063,P<0.001)、过去 1 年内饮酒(AIRR=1.569,P=0.011)为血糖监测次数的促进因素;而近 6 个月吸烟(AOR=0.559,P=0.043)为血糖监测的阻碍因素;年龄>60 岁(AIRR=0.668,P=0.024)为血糖监测次数的阻碍因素.结论 农村地区中老年T2DM患者血糖监测状况较差,建议有关卫生部门加强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等健康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财政等社会支持,提高血糖监测依从性,以实现对T2DM的有效控制、治疗和康复.

    糖尿病,2型中老年农村人口血糖自我监测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35岁及以上社区高血压管理人群中血压变化轨迹及分布特征分析

    卢春远龙蓉毛永佳叶德鑫...
    1201-1207,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高血压患病人群越趋于年轻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 35 岁及以上人群作为重点监测人群,目前社区高血压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极大加重了社区工作的负担,但近年来较少开展纵向研究探讨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分布情况.目的 探讨 35 岁及以上社区管理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化趋势,揭示高血压变化轨迹及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依托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 2020-2022 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于 2020 年1 月—2022 年 12 月在贵阳市某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选取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个人基本信息表(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收集基线资料,并采用随访记录表[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WC)、随访方式、药物依从方式及控制满意度]收集随访资料,计算研究对象的BMI、腰高比(WHtR)情况,随访频率为每半年 1 次,共计随访 5 次.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GCM)与增长混合模型(GMM)探索 35 岁及以上高血压人群中随访血压值的变化轨迹,并识别轨迹相似的潜在集群,进一步分析不同血压轨迹分组的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共纳入 15 958 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人群中血压初始水平及变化速率均与BMI初始水平、变化速率有关.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呈现出 3 种相似的轨迹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三种轨迹定义及占比分别为血压低值上升组2.1%(332/15 958)/19.1%(3 052/15 958)、血压高值下降组5.7%(905/15 958)/6.1%(975/15 958)、血压中值稳定组 92.2%(14 721/15 958)/74.8%(11 931/15 958).不同收缩压轨迹分组的高血压患者病程、药物依从方式、随访方式、控制满意度、BMI、WHtR及W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舒张压轨迹分组的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药物依从方式、随访方式、控制满意度、BMI、WHtR及W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5 岁及以上社区管理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化轨迹主要表现为血压中值稳定.不同特征人群的血压变化轨迹表现不同,提示在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高血压人群管理时,应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

    高血压社区管理纵向研究变化轨迹分布特征回顾性队列

    主动健康视角下上海市55岁以上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疾病认知及就诊意愿研究

    张敏陆媛高松马佳...
    1208-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主动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脑健康的关键环节.目的 了解上海市 55 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情况、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调动人群对MCI的主动健康干预,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2021 年 10-12 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城区、郊区各一区(城区为杨浦区、郊区为嘉定区),每区随机抽取 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浦区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定区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纳入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居民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MCI疾病认知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特征;(2)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3)社区人群疾病就诊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97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51 份,有效回收率 98.04%.(1)55 岁以上社区人群对MCI的认知问卷得分为(14.55±5.24)分.51.3%(488/951)的社区人群知晓"轻度认知障碍"的概念,获知途径以媒体途径为主[61.7%,301/488];59.9%(570/951)的人群认为"年纪大了都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14.1%(134/951)的人群参加过相关筛查活动;6.2%(59/951)的人群曾因记忆障碍或怀疑有认知障碍而就诊.(2)对社区人群的MCI就诊意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认知障碍家族史、对MCI的认识与理解及个人相关经历是社区人群MCI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55 岁以上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水平较差,疾病就诊意愿不强烈.MCI相关知识知晓不佳、对MCI的理解存在偏差及相关实践经历缺乏的人群就诊意愿差.建议多角度宣传,提高社区人群MCI疾病认知度;提供全方位支持,提高主动健康可及性,探索促进主动健康的有效途径.

    认知障碍主动健康健康中国轻度认知障碍疾病认知就诊意愿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