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与服务提供研究

    张小娟刘阳彭博曹晓琳...
    1228-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儿科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较为薄弱.目前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和服务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缺乏全国面上最新进展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 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及服务提供情况.方法 于 2022 年 1-2 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调查 6 406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制调查表收集 2021 年度所有抽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情况、儿科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儿科基本药物配置情况、儿科主要设备配置情况、儿科医疗和保健服务提供情况等相关数据,基于Stata 15.0开展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诊疗人次数和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设置儿科的机构占比分别为 31.41%(1 488/4 737)和 39.07%(652/1 669);乡镇卫生院平均每机构提供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和儿科执业医师分别为(1.33±2.52)人和(0.94±1.7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1.95±3.80)人和(1.26±2.06)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 1~3 种儿科基本药物的机构占比较高,分别为 38.91%(1 843/4 737)和 40.85%(694/1 669).除CT外,全自动生化仪、DR和B超的配备率均在80%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类型、在岗职工总数、实际开放床位数、独立设置儿科、儿科执业医师数、提供儿科服务的全科医师数、儿童签约率和药品配备数量是儿科诊疗人次的影响因素(P<0.05);区域、在岗职工总数、儿童签约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设置不足,人力、药品、设备等存在一定的程度的短缺,导致儿童医疗服务量不足且存在城乡差异,医防融合仍待落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乡镇卫生院卫生保健提供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开发与可用性评价

    王金震李俊陆冬春李家顺...
    1236-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家庭医生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寻找合适的家庭医生难、数据共享难等.目的 开发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小程序(以下简称微信小程序),并完成可用性评价,为居民提供更为快捷、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促进移动医疗技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方法 2022 年 1-6 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及微信小程序开发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对 200 名社区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居民对微信小程序的需求;围绕微信小程序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定位,对居民、家庭医生、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进行了4次焦点小组访谈;基于需求分析和设计思路,构建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要素.2022 年 6-8 月通过对 96 名微信小程序用户采用系统可用性量表(SUS)进行现场调查,并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及专家咨询对微信小程序进行可用性评价.结果 居民对微信小程序的主要需求包括健康咨询(78.00%)、快速定位附近家庭医生(75.00%)和健康科普(71.50%);微信小程序的设计方案涵盖了路径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与展示、居民健康管理、在线签约与续约、在线咨询等核心功能;对微信小程序试运营后,进行可用性分析,SUS平均得分为(78.62±9.23)分,提示该款微信小程序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易学性.结论 基于GIS平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以及运用多元思维,能够确保微信小程序开发的科学性和可用性.

    全科医学地理信息系统微信小程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用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家庭医生信息服务平台应用

    杨旦红李俊李锋李俊磊...
    1243-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医生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对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 年 3-4 月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 27 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2 个居委家庭医生团队和2 个乡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 185 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同样抽取 2 个居委家庭医生团队和 2 个乡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 186 名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干预组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的签约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比较干预组"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使用前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情况,以及对照组与干预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信行情况,以分析"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组使用"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后的市级签约服务考核分数[(87.76±4.60)分]高于使用前[(63.65±4.53)分](P<0.05);对照组的签约率、社区就诊率、家庭医生就诊率、签约 65 岁以上体检率分别为 41.70%、26.67%、3.30%、71.43%,"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使用干预组的签约率、社区就诊率、家庭医生就诊率、签约 65 岁以上体检率分别为 44.48%、28.89%、6.15%、74.02%,干预组使用"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后各指标均高于使用前(P<0.05).对照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8.14±1.46)(22.47±2.78)(4.57±1.35)分,干预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8.77±1.28)(23.54±1.98)(4.97±1.17)分,干预组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GIS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质量和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依从性.

    全科医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小程序地理信息系统依从性

    社区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

    石建军金花陆媛于德华...
    1249-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专业能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生时间、精力有限但医疗资源较充足,加强全科-专科医生合作,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全专结合门诊建设的典型案例,从全专结合门诊概念的来源、内涵、建设模式、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综合全专结合门诊建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全专结合门诊实践方法,提出了 5 个方面的建议:完善全专结合门诊建设规章制度、协调统一全专结合门诊路径、注重全专结合门诊团队绩效激励、提升居民认可度、完善全专结合门诊诊疗评价标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职能,深化与专科医师的合作是未来全专结合门诊建设探索的重要方向.政府、医疗机构和全、专科医师的共同参与、推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全专结合门诊的建设发展.

    全科医学全专结合诊疗模式,医师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模式优化策略

    基于全专结合的社区专病诊疗技术发展策略

    于德华
    1256-1258,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系列卫生健康相关的重要职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健康信息系统能力有效提升,然而群众对在社区接受专科诊疗的需求越发凸显.本文探讨了建设社区专病诊疗技术的意义、全专结合内涵、实施策略及方法.文章指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专病诊疗技术,能够增强社区全科医生的执业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级及满足大众对专病诊治的需求.发展全专结合,既可以在全科工作基础上发展专病诊疗技术,也可以与上级医院协同合作,引入一系列专科技术来共同开展诊疗工作.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要根据当地诊疗需求寻找合适的专科技术,发展具有先进性的专病临床诊疗技术、围绕专病开展科学研究、逐步构筑和推广自身技术品牌,并通过开设专病门诊、配置诊疗条件等构建技术资源.在以上 4 个建设工作中培养人才,从而实施 4+1 的全专结合社区诊疗技术发展综合策略.

    全科医学全专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策略

    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证探讨——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

    张含之于德华
    1259-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一"进行多维度建设,探索和实践更为全面、深入及有效的全专协作模式."六个一"的建设基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专协作,以对社区常见慢病骨关节炎(OA)为例,其内容和特点包括:(1)成立一个多学科团队:所成立诊疗团队能依托综合性医院层面三维协同医联体基础,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全科联络协调作用,细化协调多学科分工;(2)完善一套诊治流程:遵循科学循证完善一套疾病的分级诊治流程,并对诊治流程进行成效评估,使其更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3)开发一个APP:所开发APP能涵盖对OA患者的分层诊疗和管理、医患沟通、科普推送、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并可将完整诊疗数据收录于专属信息平台;(4)设计一套宣传推广方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综合性医院及社区的疾病诊疗、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多场景下进行宣传;(5)建立一个案例库:建立OA患者专病案例库,持续随访患者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实行分层管理,以便于提供更多全科特色案例;(6)建设一套课程:围绕OA专病建设的课程内容包含"全科骨痛未分化疾病""骨关节炎慢病管理",开展形式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门诊接诊和教学查房示范等,用于全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教学培训.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践提示全科与专科有在医、教、研多维度全面深入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潜力,且优化整合疾病分级管理相关的团队、技术、信息支持等对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效果良好.

    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思维全专协作六个一

    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网状Meta分析

    谷明宇秦廷廷乔昆白欣苑...
    1265-1272,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能够显著增加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目的 全面收集我国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方面的文献,评价不同模式的管理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tataSE-64,以血压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对纳入的 18 篇高血压管理模式文献涉及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一般管理、"互联网+"管理五种模式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相对于作为空白对照的一般管理模式,医院-社区联合管理、常规社区管理、常规医院管理、"互联网+"管理四种模式对高血压控制都具有一定效果.总体效果排序为医院-社区联合管理≈"互联网+"管理>常规医院治疗管理>常规社区管理>空白对照.其中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医院-社区联合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管理模式效果相近;常规医院管理比常规社区管理效果好.结论 为完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建设,引导慢性病管理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模式结合,加强慢性病全生命全周期管理.

    高血压高血压管理模式基层网状Meta分析

    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和经历:基于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赵志欣梅永霞王晓萱江湖...
    1273-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评定指标之一,社会参与逐渐受到关注,了解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和经历有利于帮助脑卒中患者快速康复、回归家庭并重新融入社会,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目的 通过Meta整合方法系统梳理关于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认知和经历的质性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心理学文摘(PsycINFO)、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累积索引(CINAHL)、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其自建库至 2022 年 11月以来收录的关于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认知和经历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法对研究主题、隐含意义、分类等研究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 纳入Meta整合的 14 篇文献共涉及 183 例脑卒中患者,通过Meta整合共得出26 个研究结果,其中相近结果可归纳为 8 个新类别,最终归纳出 3 个整合结果:(1)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和经历;(2)脑卒中患者多种社会参与受限且受较多因素影响;(3)多方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至关重要.结论 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有新见解,须纠正和消除脑卒中患者对社会参与的自我认同紊乱及其限制因素,并重视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的多方支持.

    卒中社会参与认知定性研究Meta整合SPIDER模型

    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研究进展

    赵琳琳罗琪胡清华陈小垒...
    1281-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衰弱已从强调以躯体衰弱为主的单一维度,发展为涵盖躯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等的多维度概念.围绕社区老年人开展多维衰弱的研究是解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碎片化难题,提升老年人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多维衰弱概念的演进历程,分类阐述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多维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的影响因素以及衰弱各维度间的相互作用,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对健康结局的预测价值.现有证据表明,多维衰弱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估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可预测残疾、疾病风险、死亡等多种健康结局,且衰弱不同维度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目前尚无社区老年人多维衰弱的统一评价工具,其潜在发生发展机制也未明确,后续研究可基于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究多维衰弱的发生发展轨迹,以便于制定干预策略,为逆转或延缓社区老年人的衰弱进程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衰弱老年人评估工具社区人群多维衰弱影响因素分析综述

    国际全科前沿——成年早期骨折与未来骨折风险的关系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