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推荐意见》更新与解读

    杨梓钰张瑞廖晓阳雷弋...
    1661-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亦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且极大部分诊断不足.COPD筛查是否可以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并改善患者预后?2022 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针对无症状成年人,通过评估最新研究证据并分析COPD筛查的获益和危害,更新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推荐意见》(以下简称推荐).基于有限的证据,USPSTF提出了D级推荐(中度确定筛查没有净获益),不推荐对无症状成年人进行COPD筛查,该推荐与 2016 版一致.本文将总结分析该推荐的核心要点及其对我国全科医生的指导意义.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筛查推荐解读

    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成年人焦虑障碍筛查推荐声明》解读

    雷玉曾欣王婷婷周诗盼...
    1665-1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虑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常在初级保健机构中被忽视,延误初始治疗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在JAMA上发表了《成年人焦虑障碍筛查推荐声明》(简称USPSTF推荐),并发布了最新证据报告和系统评价结果,其认为应对成年人进行焦虑障碍筛查,包括孕产妇,但目前对老年人进行焦虑障碍筛查的风险与获益证据不充分,无法确定筛查的利弊.本文结合USPSTF推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成年人焦虑障碍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工具及利弊、治疗、声明对全科指导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焦虑筛查成年人声明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

    虚拟现实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赵雅楠韩世范李莹周丽媛...
    1672-1677,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康复治疗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研究.目的 观察常规前庭康复训练、VR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 8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常规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VR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 7、14 d,分别使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最终 81 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 40 例.组别与时间对DHI-功能(F)、DHI-情绪(E)、DHI-躯体(P)评分及DHI总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 d后,两组患者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7、14 d后,观察组患者DHI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别与时间对HADS-焦虑量表(A)、HADS-抑郁量表(D)评分及HADS总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7、14 d后,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 7、14 d后,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疗效确切,VR技术辅助下的前庭康复训练可更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突发性聋眩晕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前庭康复训练虚拟现实治疗结果

    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春悦方力群
    1678-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较为危重的疾病.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起病急,症状重,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低,而核磁共振检查又不易立即实施,这使得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有必要探究适用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检查和评价方法.目的 分析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前庭综合征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提供借鉴,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方法 收集 2021 年 4 月—2022 年 7 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 102例,录入相关临床体征,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脑梗死诊断的金标准,分为脑梗死组(16 例)与非脑梗死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影响因素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HINTS)阳性比例、ABCD2 评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ABCD2 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OR=99.043,95%CI=8.120~1208.090)和ABCD2 评分(OR=2.820,95%CI=1.188~6.696)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指标联合、HINTS阳性、ABCD2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949、0.874、0.734、0.643、0.649 和 0.604.结论 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非脑梗死比例较大,其中以前庭神经炎最常见,HINTS阳性和ABCD2 评分与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急性持续性头晕急性前庭综合征脑梗死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危险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因素对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研究

    周昕阳于书剑王倩于红...
    1685-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仍有待探讨.目的 分析继发性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BPPV的病因分类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及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2021 年 4 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门诊及耳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BPPV的患者共 340 例,患者均同意行手法复位治疗.按是否存在原发病将患者分为原发性BPPV(原发组)、继发性BPPV(继发组).继发组再按病因的不同分为5个亚组,主要病因包括突发性聋(SSNHL)、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前庭神经炎(VN)、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比较原发组、继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至首次复位后 3 个月,再按患者随访期内有无残余症状发生将患者分为出现残余症状组、未出现残余症状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不同时段(诊断时、治疗后 4 周、治疗后 3 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分析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340 例患者中,原发组 184 例(54.1%)、继发组 156 例(45.9%).继发组较原发组患者发病年龄小,经2次以上复位治疗所占比例高,一次复位成功率低,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诊断时SAS评分、诊断时SDS评分高(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病因患者年龄小于SSNHL、VM、MD、VN患者(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一次复位成功率、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及各时段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位后3个月,出现残余症状组 133 例,未出现残余症状组 207 例.残余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59.40%,79/133)、不稳感(24.06%,32/133)及头颈部不适(9.77%,13/133),出现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占 6.77%(9/133).出现残余症状组继发性病因所占比例、复位次数>2 次所占比例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5);出现残余症状组伴随疾病复发所占比例少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SAS、SDS评分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SAS评分(OR=1.231,95%CI=1.117~1.357,P<0.001)、SDS评分(OR=1.209,95%CI=1.113~1.314,P<0.001)是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继发性BPPV具有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疾病残余症状心理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对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影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高开茜杨玉胡艳芳董发发...
    1692-1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在我国老龄化的背景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率和复发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在心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在轻型AIS复发中的研究目前尚少.目的 探究SHR与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的关联性,为AIS复发的预防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初次诊断为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确诊轻型AIS为起点,确诊后1年为终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确诊1年内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并以"诊断时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是否患有糖尿病"为条件,按 1∶3 的比例匹配非复发组.共 70 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匹配 210 例患者纳入非复发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采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BMI、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随机血糖等,并计算SHR.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HR与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的关联性.结果 280 例患者平均年龄(71.9±6.4)岁;男 176 例(62.9%),女 104 例(37.1%);糖尿病史患者 88 例(31.4%).根据数据的中位数,以应激性血糖≥10 mmol/L为高,<10 mmol/L为低;SHR>1.04 为高,≤1.04 为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性血糖(OR=2.983,95%CI=1.488~5.977)、SHR(OR=3.056,95%CI=1.579~5.914)是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88 例有糖尿病史的轻型AIS患者中,1 年内复发 22 例,非复发 66 例;192 例无糖尿病史的轻型AIS患者中,1 年内复发 48 例,非复发 144 例.分层分析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R仍是有糖尿病史(OR=3.757,95%CI=1.019~13.845)和无糖尿病史(OR=3.129,95%CI=1.162~8.427)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以SHR分别为 1.00、1.40、1.80 为间隔分为 4 个亚组,在老年轻型AIS总人群中进一步探讨SHR与轻型AIS复发的关系,结果显示,SHR为 1.41~1.80 及>1.80 均较SHR≤1.0 更会影响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情况(P<0.05),且SHR同是否有糖尿病史无交互作用(P交互>0.05,P趋势<0.05,OR=1.627).结论 无论老年轻型AI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SHR对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的影响一致,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相比应激性血糖,SHR应用范围更广泛.SHR越高(每增加 0.4),老年轻型AIS患者 1 年内复发风险越大(增加 0.627 倍).

    卒中复发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老年人预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在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中的意义

    王剑英任寿安
    1699-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OSA普遍使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 次/h的诊断标准对疾病的诊断、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并发症的预测中逐渐暴露出弊端,本研究提出评估OSA的参数除了AHI外,还需纳入更多关于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的信息.目的 探讨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在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3 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睡眠监测室疑诊为OSA的患者 296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前,受试者均接受了身高、体质量、颈围等方面的体格检查,并详细询问了其睡眠史以及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信息.根据AHI将受试者分为 3组:5 次/h≤AHI<15 次/h为轻度OSA组(56 例),15 次/h≤AHI<30 次/h为中度OSA组(62 例),AHI≥30 次/h为重度OSA组(178 例).比较 3 组血氧指标[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基线血氧饱和度(BSpO2)、氧减指数(ODI)及血氧饱和度(SpO2)<90%的时间占整夜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和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参数[平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TAD)、平均呼吸低通气持续时间(MHD)、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MAD)、总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值(LTAD)、最长低通气时间(LHD)、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LAD)、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TAD)、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AHT%)]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参数与血氧指标的相关性.根据TAD和AHT%的中位数(分别为 69.78 min和 14.33%),将OSA患者分为短事件组(短TAD亚组、短AHT%亚组,各 74 例)和长事件组(长TAD亚组、长AHT%亚组,各222例),并进一步分析各组TAD、AHT%和AHI与血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OSA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颈围、日间嗜睡、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组患者ODI、T90 均高于轻、中度OSA组,LSpO2、MSpO2 低于轻、中度OSA组(P<0.05);中度OSA组LSpO2 低于轻度OSA组,ODI、T90高于轻度OSA组(P<0.05).重度OSA组MTAD、LTAD、TAD、AHT%均高于轻、中度OSA组,MHD低于轻、中度OSA组(P<0.05);重度OSA组LHD低于中度OSA组,LAD高于轻度OSA组;中度OSA组MTAD、LTAD、TAD、AHT%高于低度OSA组(P<0.05).散点图及loess拟合曲线结果显示,MTAD、MHD、MAD、LTAD、LHD、LAD数值均随着AHI先增大,后减小;TAD、AHT%随着AHI的增大而延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SA患者AHI、MTAD、LTAD、TAD、AHT%与LSpO2、MSpO2 呈负相关,与ODI、T90 呈正相关(P<0.05);MHD、LHD与LSpO2、MSpO2 呈正相关,与ODI、T90 呈负相关(P<0.05);MAD与ODI呈负相关(P<0.05);LAD与LSpO2 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短TAD亚组、短AHT%亚组、长TAD亚组、长AHT%亚组中TAD、AHT%、AHI与LSpO2 均呈负相关,与ODI均呈正相关(P<0.05),与BSpO2无相关性(P>0.05);长事件组中TAD、AHT%、AHI与MSpO2 均呈负相关,与T90 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在评价OSA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现有诊断及评价指标AHI的补充,并且TAD、AHT%等指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AHI更具有代表性.AHI、LSpO2 联合呼吸事件持续时间能更客观地评估OS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低氧血症呼吸事件持续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多导睡眠监测

    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消极情绪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任晓虹岑雨罗静周玉玲...
    1708-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负性心理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现有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目的 探究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学生消极情绪和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0 年 3-4 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南充市及周边 20 个乡镇、67 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将问卷输入问卷星平台生成二维码,学校发放二维码给家长或学生监护人.问卷包括一般信息问卷、渥太华自残量表(OSI)和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ASS-21).统计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检出率,并分析影响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和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对 23 所中学的 8785 名学生发放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8606 份,有效回收率 98.0%.8606 名中学生中男 4540 名(52.8%)、女 4066 名(47.2%);初中 5937 名(69.0%),高中 1028 名(11.9%),职业高中 1641 名(19.1%);双亲家庭 7274 名(84.5%),父母离异单亲 787 名(9.1%),父母离异再婚 545 名(6.4%).本次调查的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 5.6%(486/8606),抑郁检出率为 21.9%(1884/8606),焦虑检出率为 26.8%(2305/8606),压力检出率为 12.3%(1060/8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中学生中,与男生相比,女生发生NSSI、焦虑的风险较大(OR=2.363,95%CI=1.946~2.868;OR=1.195,95%CI=1.086~1.315);与初中生相比,职业高中生发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的 风 险 较 大(OR=1.847,95%CI=1.494~2.284;OR=1.886,95%CI=1.667~2.134;OR=1.857,95%CI=1.141~1.532;OR=1.527,95%CI=1.309~1.781);与双亲家庭的中学生相比,离异单亲、离异再婚家庭的中学生NSSI、抑郁、焦虑、压力的风险较大(离异单亲:OR=2.194,95%CI=1.699~2.834;OR=1.563,95%CI=1.326~1.843;OR=1.573,95%CI=1.346~1.839;OR=1.417,95%CI=1.153~1.741;离 异 再 婚:OR=2.207,95%CI=1.638~2.975;OR=1.863,95%CI=1.543~2.249;OR=1.796,95%CI=1.499~2.153;OR=1.821,95%CI=1.453~2.282);与长期由双亲照顾的中学生相比,长期由父亲单独照顾、母亲单独照顾、祖父母照顾发生NSSI、抑郁、焦虑的风险较大(父亲单独照顾:OR=2.045,95%CI=1.366~3.062;OR=1.633,95%CI=1.289~2.145;OR=1.373,95%CI=1.069~1.762;母亲单独照顾:OR=1.772,95%CI=1.141~2.751;OR=1.435,95%CI=1.095~1.882;OR=1.513,95%CI=1.174~1.951;祖 父 母 照 顾:OR=2.465,95%CI=1.918~3.168;OR=1.783,95%CI=1.513~2.100;OR=1.843,95%CI=1.577~2.154),由母亲单独照顾、祖父母照顾发生压力的风险较大(OR=1.604,95%CI=1.166~2.207;OR=1.678,95%CI=1.375~2.049)(P<0.05).结论 中学生的NSSI、抑郁、焦虑、压力与父母离异及照顾者有关,因此,需要对处于这些情况的中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和干预.

    抑郁焦虑情绪困扰非自杀自伤行为父母婚姻状况负性情绪中学生心理学,青春期

    不同海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造血因子表达水平差异研究

    孙琦周厚法李文倩解友邦...
    1716-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及血清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 2021-2022 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中海拔地区 1501~2500 m)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低海拔地区 500~1500 m)首诊初治的 28 例AML患者(非M3 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医院海拔高低将AML患者分为中海拔组(13 例)和低海拔组(15 例).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第 8、14、28 天骨髓抑制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 8 天、化疗第 28 天血清及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FMS样酪氨酸激酶 3 配体(Flt3-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化疗第 14、28 天,低海拔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均高于中海拔组(Z=-1.975,P=0.048;Z=-2.049,P=0.040).化疗第 28 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E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 28 天血清E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第 8 天(P<0.05).化疗第 28 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第 8 天、化疗第 28 天血清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两组患者化疗第 28 天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化疗第 8 天、化疗第 28 天,低海拔组血清TPO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低海拔组患者化疗第8天血清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骨髓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骨髓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IFN-γ表达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期间造血生长因子EPO、Flt3-L、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造血抑制因子IFN-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程度较低海拔更严重.

    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海拔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促血小板生成素干扰素γ

    移植前骨骼肌质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结果的影响研究

    吴芳芳杜珊珊杜欣许汝福...
    1723-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营养不良是常见并发症并对预后产生负性影响.已有研究证实肌肉量较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能更早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而移植前骨骼肌质量(SMM)对移植早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移植前SMM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结果的影响,为实施营养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 2022 年 1-10 月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7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估SMM,根据SMM分为正常SMM组(36例)和低SMM组(41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个人信息和临床资料等,采用SPSS 23.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移植早期(移植后 30 d内)口腔黏膜炎情况、消化道症状、感染及造血重建时间等.结果 正常SMM组和低SMM组腹泻、恶心呕吐、胃痛/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SMM组口腔黏膜炎、低蛋白血症、显性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生率低于低SMM组(P<0.05).正常SMM组患者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低于低SMM组(P<0.001).低SMM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和血小板植活时间均长于正常SMM组(P<0.01).结论 移植前患者的低SMM发生率较高,低SMM与患者移植早期口腔黏膜炎发生、口腔黏膜炎严重度、低蛋白血症发生、显性消化道出血、感染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延迟有关,患者移植前应尽早筛查,积极提升患者SMM,改善移植早期结果.

    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骼肌质量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