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风险筛查推荐声明》解读

    曾欣雷玉彭涛李佳穗...
    1789-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2023 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在JAMA上发表了《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风险筛查推荐声明》(以下简称USPSTF推荐),并发布了最新证据报告和系统评价结果,认为应对成年人进行抑郁症筛查,包括孕妇、产妇及老年人,但目前自杀筛查的风险与获益证据不充分,无法确定筛查的利弊.本文结合USPSTF推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成年人抑郁症和自杀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工具及利弊、治疗和干预、推荐对全科指导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抑郁症自杀筛查成年人声明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

    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推荐声明》解读

    刘文郡姚弥荆冠宁闫存玲...
    1796-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多因素所致血脂异常是导致儿童期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而儿童期血脂异常可能导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已有众多指南和声明提出不同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血脂筛查策略.2023 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针对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多因素血脂异常筛查的利弊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发布《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推荐声明》,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评估针对 20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筛查的益处或危害,呼吁对此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血脂异常儿童青少年筛查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研究

    张国莉赵荣荣彭国恬孙瑞仪...
    1802-1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目的 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 687 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 1 次,随访时间截至 2023 年 8 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 44 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 643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 134 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 20.8%.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延长(OR=1.071,95%CI=1.012~1.134,P=0.018)、血肌酐升高(OR=1.018,95%CI=1.006~1.030,P=0.003)、纤维蛋白原升高(OR=1.226,95%CI=1.066~1.409,P=0.004)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OR=0.980,95%CI=0.960~1.000,P=0.045)、瓣膜轻度返流(OR=0.377,95%CI=0.151~0.938,P=0.036)和中度返流(OR=0.164,95%CI=0.051~0.522,P=0.002)为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MACEs组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非MACEs组(P<0.05).绘制 5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ROC曲线,5 种风险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灵敏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风险评分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武云凤骆燕洪蒋平南吴旻...
    1811-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 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 22%,年死亡率高达 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目的 探索血清 25 羟维生素(OH)D3[25(OH)D3]与DF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 2020-2021 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Wagner分级 2~4 级的D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 3 个月,将DF创面仍未愈合者 55 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Wagner分级进行 1∶2 匹配,获得DF创面在出院后 3 个月内愈合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D治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血清25(OH)D3 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Wagner分级;生化指标包括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 25(OH)D3 水平与DF创面愈合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46),血清25(OH)D3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BMI、住院时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有高血压病史比例、Wagner分级、骨髓炎发生率、HbA1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Wagner分级、骨髓炎、HbA1c、ESR及CRP后,血清 25(OH)D3 水平为 20~<30 ng/mL、10~<20 ng/mL及<10 ng/mL的患者,其DF创面未愈合的风险分别是血清25(OH)D3 水平≥30 ng/mL患者的1.30倍(95%CI=1.12~1.63)、2.01 倍(95%CI=1.55~2.80)及 2.29 倍(95%CI=1.66~3.92).结论 血清 25(OH)D3 水平<30 ng/mL是DF创面未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25羟维生素D3糖尿病足伤口愈合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栏目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1816页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赵帮豪袁腾赵翎阿曼古丽·如则...
    1817-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 年 6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053 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 例)和非MACE组(876 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 例)与低PNI组(367 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 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糖尿病,2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后营养指数预测价值

    "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张艳萍严芳王海岭郭正军...
    1825-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2022 年 5 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 1 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 4 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对照组 57 例、干预组 55 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青少年互联网干预非自杀性自伤辩证行为疗法康复随机对照

    131I治疗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疗效研究

    白鑫武新宇赵尊柳舒心...
    1833-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预后较差,及时确诊远处转移并有效治疗是临床诊疗中的重点及难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术后及 131I治疗后监测肿瘤残留或复发/转移的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针对Tg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对Tg的测定产生干扰.目前有关 131I治疗TgAb阳性远处转移DTC文献报道较少.目的 探究 131I治疗TgAb阳性DTC伴远处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 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 131I治疗的1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及随访中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Tg、TgAb,将患者按照TgAb测定结果分为TgAb阳性组(29 例)与TgAb阴性组(160 例).对患者 131I疗效进行评估.131I治疗后 6~8 周检测血清甲状腺素及血常规,之后每 6~12 个月随访血清甲状腺素、Tg、TSH、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颈部超声、转移部位CT等检查结果.结果 TgAb阳性组与TgAb阴性组患者远处转移部位、TPOAb、首次 131I治疗前Tg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Ab阳性组患者中14例(48.2%)疾病控制,15 例(51.8%)疾病进展;TgAb阴性组患者 127 例(79.4%)疾病控制,33 例(20.6%)疾病进展.TgAb阳性组疾病进展率明显高于TgAb阴性组(χ2=7.148,P=0.008).结论 131I治疗血清TgAb阳性远处转移DTC疾病进展率明显高于TgAb阴性患者;两组远处转移部位、TPOAb及首次 131I治疗前TgAb存在差异.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球蛋白肿瘤转移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临床疗效

    嘉兴市静脉血栓栓塞症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洪玲陆李萍程宁孙琴...
    1837-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后位居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自2018 年"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医务人员对VTE重视程度提高,VTE筛查率也明显增加.然而,VTE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多局限于单中心研究,仍然缺乏大规模,包含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VTE患病率调查数据.目的 了解嘉兴市VTE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VTE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 2021 年嘉兴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731 755 例出院诊断为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反映医院收治患者数量与诊疗技术难度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医院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VTE患者共计 10 758 例,患者中位年龄 71(62,79)岁.综合性医院VTE患者例数最多,达到 9 732 例(90.46%),精神专科医院例数最少,为 53 例(0.49%).三级医院VTE患者例数高于二级医院[7 929 例(73.70%)比 2 829 例(26.30%)].综合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最高,为1.85%,妇幼保健院最低,为0.10%;三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80%、0.97%.不同年龄组VTE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383.098,P<0.001).不同年龄组两两间比较,高年龄组VTE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P<0.05).15~44 岁男性VTE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手术治疗是VTE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排名第 1 位的危险因素,其次为伴有恶性肿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重(RW)≥2 例数是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P<0.001),RW≥2 例数每增加 1 例,VTE例数增加 0.363 例.结论 嘉兴市VTE患病率为 199.2/10 万,疾病负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VTE发生的重点风险人群为行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肿瘤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综合性医院VTE防治水平,并且提升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专科医院对VTE规范化防治的参与度与重视程度.

    静脉血栓栓塞患病率危险因素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嘉兴市回顾性研究

    IMPACT和CRASH模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比较研究

    刘彩霞安婷婷刘静李向阳...
    1843-1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IMPACT)和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CRASH)模型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预测模型,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和持续的外部验证,以确保对不同环境的普适性.目的 同时在中国TBI人群中进行验证IMPACT和CRASH模型的预后评估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 2017-2019 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内接受治疗的TBI患者 210 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观察患者 14 d存活情况和 6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随访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6 月,终止事件为中途失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PACT和CRASH模型对TB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Brier评分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0±17.4)岁,分别绘制IMPACT模型与CRASH模型预测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 6 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 0.807(95%CI=0.747~0.866,P<0.001)、0.843(95%CI=0.789~0.897,P<0.001)、0.845(95%CI=0.793~0.897,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0.179、0.164、0.161;IMPACT核心模型、CT模型、实验室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死亡的AUC分别为0.868(95%CI=0.816~0.919,P<0.001)、0.896(95%CI=0.851~0.941,P<0.001)、0.892(95%CI=0.850~0.93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 0.151、0.144、0.136.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6个月GOS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82~0.813,P<0.001)、0.766(95%CI=0.703~0.829,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 0.306、0.308;CRASH基本模型、CT模型预测TBI患者 14 d死亡的AUC分别为 0.791(95%CI=0.723~0.860,P<0.001)、0.797(95%CI=0.728~0.865,P<0.001);Brier评分分别为 0.348、0.383.结论 对于TBI患者的预后,IMPACT模型整体较CRASH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

    创伤和损伤颅脑损伤国际颅脑损伤预后临床测试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类固醇的随机化研究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