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现状与挑战

    秦江梅林春梅张艳春张丽芳...
    1917-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 45 年来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利用 2010-201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 2018-2022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基层卫生相关数据、2023 年世界银行中国和中高低收入国家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等数据,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进展和成就.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分四个阶段,取得成效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健全、基本医保覆盖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经费和覆盖面逐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稳步提升、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目前仍面临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医保资金比重下降、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薪酬水平低激励不足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生全民健康覆盖全民医疗保险

    《中国全科医学》栏目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1923页

    如何推进农村重点疾病人群基本卫生保健模式的改进:以人为本整合型健康管理政策证据简报

    张笑天李明月兰青刘晓云...
    1924-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盖茨基金会开展紧密合作,2017-2022 年在山西省、湖北省以及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基本卫生保健项目.项目的总目标是探索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模式,助力健康扶贫工作,加强中国国内经验分享,并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目的总结在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代表的农村重点疾病人群中开展以人为本整合型健康管理的经验.方法 农村基本卫生保健项目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包含了多个来源,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报表资料、基本公共卫生数据、定性访谈、患者调查、医生问卷调查、病历质量调查等,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前后比较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结果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保持稳定上升,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患者健康生活行为逐渐上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改善.在健康结局方面,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改善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变化不明显.结论 项目地区重点疾病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相关措施已经变成政策在项目地区推广和落地,各类专家是项目推动实施的关键因素,各项措施的可持续性有待保持.

    农村基本卫生保健探索性干预重点疾病人群服务利用服务质量疾病经济负担效果评价

    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翔陈红周蓉石建伟...
    1930-1934,1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足够的激励效果,阻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而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包括"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个过程,更能调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家庭医生助理和公共卫生医师两类人群在家庭医生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目的 针对家庭医生团队中的家庭医生助理和公共卫生医师两类角色,构建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与半结构访谈,初步拟定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草案.在草案基础上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并在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4 月实施并完成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 100.0%.对于家庭医生助理的二次分配体系,第一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 0.742 2;对于公共卫生医师的二次分配体系,第一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 0.742 0.最终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 3 个、二级指标 10 个的家庭医生助理"二次分配"指标体系和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的公共卫生医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最终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的家庭医生助理"二次分配"指标体系和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的公共卫生医师"二次分配"指标体系,其具备一定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了家庭医生团队中家庭医生助理和公共卫生医师提供签约服务的劳务价值,有利于发挥签约服务费的专项激励作用,未来需运用于实际考核中进行优化与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实施现况与优化策略

    周英达瞿怡倩李笑飞卓书雄...
    1935-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愈发被重视.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作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基层医疗管理效率、促进基层医疗质量控制、有效收集基层医疗数据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长期以来沿用综合性医院使用的疾病分类作为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使用,不仅导致基层医疗诊断不规范、无法统计的混乱状态,更可能造成基层医疗收集、记录、分析的数据出现缺失和误差.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发展的历史沿革,指出当前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所面临的 5 个主要问题:各方对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导致我国基层医疗功能与质量发展受限、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与何种国际基层分类匹配存在分歧、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本土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及我国缺乏评价与优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人才与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发展过程,提出我国各方应重视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信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基于目前试行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1与基层医疗保健国际分类(ICPC)-3 分类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标准,并通过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诊断编码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基层医疗诊断编码的进一步实施和优化提供保障.

    临床编码诊断编码基层医疗国际疾病分类法疾病分类信息标准化建设卫生服务管理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绩效管理实践研究与效果评价

    甘静雯巩亚楠
    1942-1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方面的政策,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考核为主,并未形成绩效管理体系.本研究在原有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管理,形成一套适用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目的 探讨绩效管理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实施效果.方法 2019 年本课题组对北京市通州区 18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心岗位设置、考核指标与权重、绩效反馈与改进等方面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基线调查.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绩效管理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包含6个一级指标(服务数量、服务利用、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绩效评价、患者满意度和目标管理)、34 个二级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绩效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2021 年对手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服务数量、服务利用、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绩效评价、患者满意度和目标管理).结果 2020 年重点工作的服务数量、服务利用和服务质量较上年度提高,除家庭医生签约率和老年人体检真实率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余指标均高于全区水平;医务人员绩效评价:医务人员认为工资与工作量比较匹配和非常匹配上升了 29.8%;对中心发展目标、科室发展目标和个人本职工作重点的认知分别上升了 15.6%、13.2%和 2.6%;考核指标符合实际工作上升了 20.6%;指标权重值和科室、占二次绩效分配合理分别上升了 19.4%和 8.3%;认为激励性较强增加了 18.3%;绩效改进效果明显增加了 18.1%;绩效管理总体满意度上升了 11.8%.患者满意度:对慢性病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就诊结果方面的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区级年终考核:除 1 中心排名未变,其余中心均名次提高.工资薪酬:在岗职工、医生、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年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 5.2%、7.6%、8.4%和 10.4%,较全区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 4.7、8.7、4.4、3.9 万元.结论 经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论证,该绩效管理体系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社区重点工作数量和质量水平,增强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服务能力,进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应用绩效管理体系的中心数量有限,时间偏短,在今后需要扩大应用范围,继续追踪应用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效果评价北京市

    基于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的汉化及其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李航刘素珍倪云霞
    1950-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在国家大力推进为高龄、慢性病和失能患者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背景下,采用能有效评估居家环境中患者健康程度及满足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专业评估工具,是精准对接患者居家医疗护理需求的重要保障.目的 汉化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CHIRS),并评价该量表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征得原作者授权后,遵循Brislin模型的翻译、回译、文化调适过程,形成中文版CHIRS.于 2021 年 3-6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选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管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评价中文版CHIRS的内容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验证其实用性.结果 共调查并完成244例患者的入户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 100.0%.专家咨询结果显示,中文版CHIRS内容效率指数平均数为 0.98,内容效度指数在 0.71~1.00 之间;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 0.884,4 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范围在 0.593~0.787 之间,预测效度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评级结果分别与患者自评健康状况、自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1(P<0.001)和 0.584(P<0.001).结论 经汉化及本土化修改后,中文版CHIR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参考价值,可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及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程度的评估.

    护理评估健康调查老年人居家护理社区居民健康程度评估表量表信度效度

    门诊经验沟通与GLTC沟通对门诊医生情绪状态及沟通细节影响的比较研究

    邵建文谭港锐王梦婷商卫红...
    1956-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门诊医生是医院诊疗活动主要提供者,门诊医生的积极情绪及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目的 比较门诊医生经验性沟通与GLTC沟通的医生情绪状态和沟通细节完成情况,为今后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改善医生情绪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21 年 7 月—2022 年 1 月,在江苏省南京市随机抽取 4 家三级综合医院中 6 个科室的 24 名门诊医生为研究对象,并选取符合患者纳入标准的门诊医患沟通场景作为沟通细节完成情况的观察场景.对所有纳入的同一批次门诊医生先开展个人经验式沟通方案(记为经验沟通组),然后开展门诊GLTC医患沟通方案培训,一周后开展门诊GLTC沟通方案(记为GLTC组),比较经验沟通组、GLTC组沟通前后简明心境量表(BPOMS)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及沟通细节要点完成率情况.结果 经验沟通组医生沟通后BPOMS的疲劳维度得分高于沟通前(P<0.05);沟通后GLTC组医生BPOMS的疲劳、困惑维度得分低于经验沟通组(P<0.05);GLTC组的和蔼注视(接待)、礼貌语言(接待)、微笑(接待)、不轻易打断患者、适时点头回应、安抚、告知必要性、耐心(实验检查)、征询患者意见、耐心(诊疗与交流)、通俗讲解、语言安慰、态度友善、起身(结束与交代)、和蔼注视(结束与交代)、礼貌语言(结束与交代)、微笑(结束与交代)等沟通细节要点的完成率高于经验沟通组(P<0.05).结论 和门诊经验性沟通相比,门诊GLTC沟通更能改善医生情绪状态,缓解医生疲劳,同时相应沟通细节完成率提高,部分沟通细节完成率仍有提升空间.

    门诊医疗医患沟通门诊经验沟通GLTC医患沟通模式医生情绪试验研究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婷潘朝路金光辉路孝琴...
    1962-1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结业考核可以从整体上评价培训效果,检验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获得情况.目前,我国结业考核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岗位胜任力的联系较为薄弱.目的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标体系,为完善我国全科结业考核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 2023-04-25-30,邀请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 10 个省(市)的 32 名专家参加德尔菲专家咨询.通过文献研究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全科住培结业考核指标体系,并采用乘法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咨询中均发放问卷 32 份,回收 32 份,其中有效问卷 32 份,专家积极系数为 100.0%,权威系数>0.8,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 0.382、0.284、0.265,可行性协调系数为 0.415、0.359、0.332,最终确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 6 个一级指标、24 个二级指标、50 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对家庭的照顾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沟通合作与协调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临床带教和科研能力,其权重分别为0.505、0.061、0.109、0.134、0.125、0.066.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标体系,对进一步研究结业考核内容和完善结业考核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对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和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科医生教学考核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核评价

    《中国全科医学》已开通"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服务"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1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