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薛亚男欧敏行张秀杰孟庆雪...
    2173-2178,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指因心脏流入或流出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脏或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巨大的个人、经济与社会负担.2023年7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6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2023 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该指南提供了一种以循证为基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综合管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容涉及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对患者的评估、诊断与风险分层、治疗、特殊人群管理,患者随访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建议,强调了健康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远离烟草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更新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关治疗推荐,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最新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的管理策略进行要点解读,旨在为国内相关指南的制订与更新提供依据,不断规范与完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专科诊疗照护,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改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

    冠心病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解读美国心脏协会

    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阴秋果秦欣童张议丹姜鹏...
    2179-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IR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非常普遍,并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而反映IR的指标——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Mets-IR与CHF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HF的患者3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全因死亡组(61例)和对照组(252例).将Mets-IR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分析,以中位数将Mets-IR分为两类:低水平Mets-IR(Mets-IR<37.28)和高水平Mets-IR(Mets-IR≥37.28).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其中包括Mets-IR及其年龄、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截至2022-12-31.通过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HF再入院.不同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的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图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ets-IR与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ts-IR对CHF患者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5.0(9.0,28.5)个月,313例CHF患者中出现全因死亡61例(19.5%)、因HF再入院121例(38.7%).全因死亡组患者年龄、BMI、空腹血糖、Mets-IR、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血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心房颤动、高血压、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低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Mets-I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因HF再入院率均高于低水平Mets-IR患者(P<0.001).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ets-IR患者相比,高水平Mets-IR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2.90,95%CI=1.51~5.54,P=0.001)、因HF再入院风险(HR=1.55,95%CI=1.04~2.30,P=0.030)均升高.Mets-IR预测全因死亡风险、因HF再入院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5%CI=0.62~0.75)、0.62(95%CI=0.55~0.68).结论 Mets-IR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CHF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因HF再入院风险,可用于CHF患者的危险分层.

    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全因死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不良预后回顾性研究Cox比例风险模型

    中老年体检人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黄亚倪文吉张锐李丹丹...
    2186-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4—7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进行健康体检的2105例40岁以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微量白蛋白尿组(1857例,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248例,UACR=30~300 mg/g).根据三分位数将SII分为T1(0.09~0.27)、T2(0.28~0.40)和T3(0.41~1.38),将SIRI分为t1(0.11~0.41)、t2(0.42~0.66)和t3(0.67~3.52).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水平与UACR对数转化值(log UACR)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沉降率、SII、SIRI水平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7,95%CI=1.01~1.35,P=0.031);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3,95%CI=1.01~2.03,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8).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R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8,95%CI=1.03~1.35,P=0.019);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5,95%CI=1.01~2.09,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R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2).结论 中老年体检人群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

    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中老年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分析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徐云佳舒碧芸郑永韬陈挺...
    2192-2197,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超高龄人群(≥80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类人群平衡感和反应能力会明显减弱,跌倒的发生的危害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跌倒致长期卧床常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探究超高龄人群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为此类人群的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目的 分析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5年3—11月选取上海市及杭州市5个区县每年定期参与体检的超高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随访观察跌倒致长期卧床(目标事件)和死亡(竞争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影响因素;将竞争风险模型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6名超高龄老年人,其中男431名(43.7%)、女555名(56.3%),平均年龄为(89.8±5.2)岁.经过8年的随访,失访96名,失访率为9.7%;发生目标事件165名,发生率为16.7%;发生竞争事件134名,发生率为13.6%.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有竞争事件的影响下,肌力的增加(HR=1.071,95%CI=1.049~1.091)、年龄>85岁(HR=1.954,95%CI=1.255~3.042)、居住地为农村(HR=1.946,95%CI=1.385~2.731)、睡眠质量较差(HR=5.756,95%CI=3.904~8.491)、白内障(HR=1.832,95%CI=1.201~2.794)、糖尿病(HR=1.549,95%CI=1.121~2.143)、认知功能损害(HR=1.717,95%CI=1.258~2.344)为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08~0.988),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77.结论 超高龄人群跌倒致长期卧床的发生率达16.7%,可根据肌力、年龄、居住地、睡眠质量、白内障和糖尿病患病情况、认知功能等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定期评估超高龄人群的跌倒风险,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和跌倒致长期卧床的风险.

    老年人,80以上跌倒长期卧床危险因素列线图队列研究竞争风险模型

    尿毒症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静马雷雷王冠然姜晨...
    2198-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还会导致腹膜透析效能下降,增加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9-01—2021-09-01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4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将患者分为胃肠功能紊乱组和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透析充分性相关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结果 304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189例(62.2%),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2(52,67)岁.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肾病原发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胆固醇、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Kt/V、总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总Ccr标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原发病(OR=7.471,95%CI=1.161~48.061,P=0.034)、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367,95%CI=1.080~1.731,P=0.009)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OR=0.952,95%CI=0.908~0.997,P=0.038)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原发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残肾Ccr升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胃肠功能紊乱的独立保护因素.

    尿毒症腹膜透析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对新生育政策下经产妇剖宫产现状的回顾性研究

    香钰婷曾带娣欧宜静黄丽珊...
    2205-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经产妇为主要分娩人群,高龄、慢性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等问题日渐突出,给产科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目的 基于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对新生育政策下经产妇的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纳入2017—202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9170例,分为初产妇组(n=5630)和经产妇组(n=1354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产妇信息,包括年龄、孕产次、既往分娩情况、胎方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等,并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采用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根据产科特征(产次、胎位、胎儿数量、分娩孕周)对产妇进行分类,对比两组在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中的分布及各组占比随年度变化情况.结果 经产妇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比例高达81.4%(11026/13540);经产妇组的年龄、孕次、产次及年龄≥35岁、妊娠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修正版Robson分类在所有剖宫产产妇中,以R3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至少有1次剖宫产史)为主(50.4%,9668/19170),其次为R1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自然临产、诱导临产或临产前剖宫产)(20.8%,3993/19170);经产妇中,R3类的占比最高达71.4%(9668/13540).分析经产妇人群特征发现,2017—2020年,占比最高的R3类产妇从73.5%下降至67.1%,而R2类[妊娠≥37周单胎头位经产(无剖宫产史),自然临产、诱导临产或临产前剖宫产]、R8类[所有妊娠<37周单胎头位(包括有剖宫产史)]的占比均有所升高.经产妇组产后24 h出血量、输血比例高于初产妇组,而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初产妇组(P<0.05).19170例产妇共分娩新生儿20026名例,其中初产妇分娩6077例,经产妇分娩13949例;经产妇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高于初产妇组新生儿,而1 min Apgar评分≤7分、转新生儿科比例低于初产妇组新生儿(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经产妇的突出特征.R3类的占比虽然逐年下降,但仍是剖宫产经产妇的主要人群,为降低剖宫产率,需有效控制初次分娩剖宫产,并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R3类产妇经阴道试产.同时,经产妇中R2类和R8类的占比有所升高,对产科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剖宫产术修正版Robson分类系统新生育政策经产妇剖宫产率母婴结局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蒋琪霞谢郝婷王华军李秀芸...
    2212-2217,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 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结论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肺炎,病毒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便失禁尿失禁失禁相关性皮炎失禁护理皮肤护理老年

    数字医疗背景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拒绝运动康复原因的质性研究

    汤志杰孙国珍高敏王洁...
    2218-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基于数字医疗的远程运动康复可高效改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然而,当前远程运动康复的参与率较低.目的 基于休闲限制理论,剖析数字医疗背景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拒绝运动康复的原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现象学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归纳原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4例患者.提炼出自身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3个主题及下属12个亚主题,即数字素养水平低下、负面疾病感知、疾病所致心理痛苦、数字医疗信任危机、个人运动习惯根深蒂固、康复团队疏离感、社交网络未充分建立、购置设备相关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不足、角色压力制约可支配时间、可穿戴设备适用性欠佳.结论 患者缺乏数字医疗的素养及信任感、高水平疾病感知及心理痛苦、不佳运动习惯、康复团队及同伴间疏远、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及个人时间匮乏,现有可穿戴设备适用性不足是其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原因.

    心房颤动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动机性访谈数字医疗动机性访谈

    灌胃牙龈卟啉单胞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结肠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影响的研究

    李萧纹闫福华陈文文黄明坤...
    2225-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发现Pg.能够通过口腔-肠道途径对2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全身疾病产生影响,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Pg.是否通过改变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对T2DM产生影响.方法 40只SPF级小鼠,随机挑选24只构建T2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中挑选16只分为模型组(DM组,n=8)和模型+Pg.组(PD组,n=8),其余16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n=8)和Pg.组(n=8).建模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PG),第5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绘制OGTT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第7周起Pg.组和PD组灌饲Pg.菌液,连续灌饲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多糖(LP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变.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小鼠FPG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及血清LPS含量的关系.结果 灌胃前第2~6周DM组体质量高于N组、Pg.组,PD组体质量高于N组,第3~6周PD组体质量高于Pg.组(P<0.05).第9~11周N组、Pg.组体质量高于DM组、PD组,第11周PD组体质量低于DM组(P<0.05).第3~6周PD组FPG高于N组、Pg.组,第4~6周DM组高于N组、Pg.组(P<0.05).第7~11周Pg.组FPG低于DM组、PD组,PD组高于N组,第10、11周PD组高于Pg.组(P<0.05).DM组AUC高于N组、Pg.组,PD组高于N组、DM组、Pg.组,PD组LPS高于N组、DM组(P<0.05).PD组紧密连接蛋白1(ZO-1)低于N组,DM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PD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DM组、Pg.组,PD组白介素(IL)-17A低于N组、Pg.组,N组IL-10高于DM组、Pg.组、PD组,PD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N组、DM组、Pg.组,Pg.组、PD组Toll样受体4高于N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PG与LPS呈正相关,与闭合蛋白、ZO-1呈负相关(P<0.05).病理结果显示Pg.组和DM组固有层可见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PD组固有层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结论 Pg.可能通过破坏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导致LPS入血,加重T2DM小鼠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2型葡萄糖代谢障碍牙龈卟啉单胞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肠道免疫

    "胡焕庸线"两侧高中生健康素养与静坐时长态势特征调查研究

    景涛戴永梅罗健英罗维...
    2233-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胡焕庸线"的学术价值已经延伸至其他相关学科,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差异较为明显的特点,本研究借鉴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旨在探索按照"胡焕庸线"的人口密度分布界定标准,深入研究了"胡焕庸线"两侧城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和静坐时长的态势特征.目的 调查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城乡高中生健康素养与静坐时长的现状态势特征,为改善我国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内的62所学校高一、高二学生进行健康素养与静坐时长的调研(统一提前邮寄配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与静坐时间调查问卷各12400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方差膨胀系数,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后纳入健康素养调查问卷9057份,其中东南半壁7489份(82.7%),西北半壁1568份(17.3%);纳入静坐时间调查问卷8031份,其中东南半壁6614份(82.4%),西北半壁1417份(17.6%).东南半壁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静坐时长均高于西北半壁(Z=-4.009、-9.198,P<0.001).东南半壁年龄为17、18岁,女性,城乡,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大专,母亲学历为大专、本科,家庭年收入为1~万、5~万、8~万、>10万元,家庭人口数为1、3、7、9、≥10人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均高于西北半壁(P<0.05);东南半壁年龄为15、16、18岁,男女,城乡,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大专,母亲学历为大专以下,家庭年收入为<1万、2.5~万、5~万、8~万、>10万元,家庭人口数为3、4、5、6人的高中生静坐时长均长于西北半壁(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家庭年收入(β=0.324)和母亲学历(β=0.644)均呈正相关,但与健康素养评分(β=-0.015)和父亲学历(β=-0.212)均呈负相关(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家庭年收入(0.164)>母亲学历(0.131)>父亲学历(-0.056)>健康素养评分(-0.050).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评分(β=0.017)、父亲学历(β=0.789)、母亲学历(β=0.540)均呈正相关(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β比较,父亲学历(0.163)>母亲学历(0.111)>健康素养评分(0.056).结论 东南半壁高中生健康素养评分、静坐时长均高于西北半壁.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家庭年收入和母亲学历呈正相关,但与健康素养评分和父亲学历呈负相关;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与健康素养评分父母亲学历均呈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对东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影响的权重最高,父亲学历对西北半壁高中生静坐时长影响的权重最高.

    胡焕庸线东南半壁西北半壁高中生健康素养静坐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