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西北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

    齐鸣瑞王文娟田利民
    199-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高血压在中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高血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因素,对于制订有效的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意义重大.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中文欧洲五维度量表(EQ-5D-5L)和中文15D量表测量西北地区高血压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HSU),评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并探讨影响老年人HRQoL的主要因素.方法 2021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随机招募2000名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基础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Q-5D-5L和15D量表测量HSU.采用亚组分析、Tobit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老年人HRQoL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784名老年人完整参与本次研究,其中50.9%的老年人血压正常,676名(37.9%)老年人为Ⅰ级高血压,152名(8.5%)为Ⅱ级高血压,48名(2.7%)为Ⅲ级高血压,这些患者的HSU在EQ-5D-5L中分别为0.949、0.942、0.933和0.921,在15D量表中分别为0.875、0.863、0.851和0.840.Tobit回归分析显示,在EQ-5D-5L中,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状态和年收入与老年人HSU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15D量表中,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和饮酒与老年人HSU相关(P<0.05).结论 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EQ-5D-5L和15D量表的HSU均逐渐降低,表明HRQoL逐渐受损,影响老年人HRQoL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年收入和饮酒.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老年人高血压EQ-5D-5L15D量表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林嘉莉张舒阳林嘉滢周钰馨...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注意力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影响,但目前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研究证据较少.目的 探索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为临床解决上肢功能康复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方法 选取2023年3—10月在全国26家单位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L)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FMA-UL总分与MoCA中注意力评估项目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480例患者中有105例没有完成完整的评估,最终纳入脑卒中患者375例;平均FMA-UL总分(31.26±22.49)分;平均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4.74±1.60)分;平均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1.62±0.63)分;平均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0.74±0.45)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2.39±0.95)分.男性患者FMA-UL总分高于女性(P<0.05).全部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6、0.146、0.195、0.182,P<0.05);男性患者的FMA-UL总分与MoCA-注意力部分总分、注意-数字顺背/倒背任务得分、注意-读到1敲一下桌面任务得分、注意-100连续减7任务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6、0.128、0.213、0.197,P<0.05).结论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其中持续性注意力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高,注意力的广度与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程度较低.按照性别分组后,男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同上,而女性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注意力相关性不显著,性别可能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注意力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注意力相关性分析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舒婷兰志鹏巫霞罗映娟...
    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宫颈癌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解释性分析研究

    卢静孙国珍王洁高敏...
    220-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衰弱的综合管理对衰弱评估提出了多维需求,然而作为心衰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增量预测因子,衰弱的社会维度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衰弱量表(HALFT量表,评估社会衰弱)、中文简化版孤独感量表(评估孤独感)、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个人掌控感量表(PMS,评估个人掌控感)、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引入SHAP值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筛选患者228例,其中8例拒绝填写,共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1%.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前期及社会衰弱人数占比分别为46.0%(98/213)、17.8%(38/213).不同社会衰弱情况的慢性心衰患者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状态、疾病经济负担、个人月收入、病程、运动习惯、就医满意度、交通出行、孤独感量表得分、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得分、PMS得分、PHQ-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向量机-特征递归消除模型性能最佳时,采用最优特征子集(以3︰7拆分样本作为测试集和训练集)构建分类模型后进行SHAP值可解释性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73和0.63,此时特征重要性排序及影响方向从高到低为无运动习惯(+)、个人掌控感(-)、疾病经济负担重(+)、双向社会支持(-)、抑郁(+)、孤独感(+)、无业(+).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占60%以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予以重视,关注患者缺失的社会资源属性及其上游因素,通过强化外部支持系统、培养患者内在信念、克服负性情绪体验,统筹制订管理方案,整合医疗资源实施干预延缓或逆转患者社会衰弱进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社会衰弱影响因素分析支持向量机SHAP

    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现状:一项范围综述

    褚红玲李姝润李信麟陈亚红...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改进中,将患者从医疗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将患者在医疗全流程中的体验和需求整合到医疗服务实践中,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性、效率和质量.然而,已被证明有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领域中如何实施尚有待探索.目的 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策略的实施现状进行范围综述,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环境的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11-29.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慢阻肺患者参与的实施现状.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根据参与类别分为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参与组织层面的设计与管理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三类.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咨询、参与和合作领导三层.参与程度与类别交叉为9类参与行为矩阵.慢阻肺患者参与实施主要体现在5类8项行为:包括患者参与直接的诊疗过程(患者对治疗计划提出意愿和偏好);患者参与组织管理层面的咨询(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组织患者讨论其关注的问题)和参与(参与医疗质量改进工具开发);以及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层面的咨询(倾听患者需求)和参与(对干预措施提出意愿和偏好、参与评估工具开发、参与研究设计与实施讨论).调查了解患者治疗体验(10/37,27.03%)及收集患者对研究干预措施的意愿和偏好(10/37,27.03%)是实施较多的两类慢阻肺患者参与行为.结论 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行为措施较多,但在慢阻肺领域落地实践的尚较少,且极少见患者参与对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估,如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慢阻肺患者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医疗质量实施范围综述

    基于医疗服务半径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配置及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李成程周尚成贺凯玥刘爱玲...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的 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结果 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床位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千人口床位数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千人口床位数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结论 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半径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标准差椭圆空间优化

    中国西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和获得性抗逆转录病毒耐药性研究

    孔令弘谢小馨符燕华甘霖...
    2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在中国西南地区HIV感染者PDR和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方法 纳入2021-01-01—2023-06-30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使用HIV-1 pol序列分析HIV-1基因型和耐药性.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性数据库分析逆转录酶和蛋白酶Sanger序列的主要耐药性突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DR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1613例HIV感染者参与研究,其中824例初治,789例经治.初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C(47.0%),耐药率为18.7%(154/82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14.9%(123/824),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1.7%(14/824),蛋白酶抑制剂(PIs)为2.7%(22/824),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为1.9%(16/824).经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RF01-AE(37.4%),耐药率为27.8%(219/789),NNRTIs、NRTIs、PIs和INSTIs的突变率分别为7.7%(61/789)、19.3%(152/789)、2.7%(21/789)和1.1%(9/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传播途径、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间隔时间是HIV感染者P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7% 和27.8%.PDR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ART间隔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耐药性发生,迫切需要常规基线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足够的病毒载量监测间隔时间.

    HIV耐药基因型治疗前耐药获得性耐药危险因素

    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吡仑帕奈添加治疗0~18岁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观察研究

    马湖萍任蓉侯梅苑爱云...
    250-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儿童难治性癫痫(RE)仍是癫痫的治疗难点,国内吡仑帕奈(PER)治疗儿童RE尚属新药,缺少PER对儿童RE添加治疗的建议,且国内报道中使用PER治疗的RE患儿样本量较少.因此PER对于儿童RE,尤其低年龄RE患儿的疗效仍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究PER添加治疗儿童RE的疗效、可能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 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0~18岁RE患儿进行自身对照、回顾性分析,对比PER添加治疗前后不同观察时点的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评估PER的治疗效果,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保留率,并分析PER有效组与无效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92例研究对象,PER添加治疗后,第12、24、36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6.3%(108/192)、62.1%(113/182)、69.7%(122/175),无发作率分别为19.3%(37/192)、21.4%(39/182)、24.6%(43/1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1/192),主要为头晕、暴躁易怒、无力嗜睡等,末次随访药物保留率为91.1%(175/192).PER添加治疗的RE患儿连续用药12周时,治疗总有效与无效/恶化患儿起病年龄、抗癫痫治疗病程、起源类型、发作形式、添加PER前发作频率、联合其他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数量、生酮饮食/外科治疗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78例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167例患儿进行了头颅磁共振检查;治疗总有效与无效/恶化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结果中以脑前部(前、中、颞前、中部)放电总有效占比较高;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以正常者总有效占比较高,其次为以脑白质损伤为主的患儿.结论 PER添加治疗儿童RE整体有效率及保留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药物耐受情况好.对于起病年龄晚、发作形式为运动性发作、局灶性起源、抗癫痫治疗病程短、联合用药数量及发作频率少的RE患儿更为有效.脑电图中以脑前部(前、中、颞前、颞中部)放电、头颅磁共振结果正常者总有效占比较高.

    难治性癫痫儿童吡仑帕奈治疗结果药物不良反应

    国际全科前沿——消除健康不平等,实现人人享有健康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