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王增武李建军赵水平...
    2429-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 2024 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李兴洋孙婉琪尹孟洁窦婷婷...
    2437-2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易使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并产生焦虑抑郁症状,但常被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忽视.了解慢阻肺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相关多中心研究尚少.目的 调查慢阻肺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2022年8-11月在安徽省7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招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呼吸困难等级、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营养不良风险、身体活动水平、疫苗接种和近 1 年急性加重情况.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慢阻肺患者248例,其中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为60.9%(151/248),仅8.9%(22/248)的患者认为自己有很好的睡眠质量,一半以上的患者实际睡眠时间不足(54.4%)或睡眠效率低(60.1%);29.4%(73/248)的慢阻肺患者至少存在焦虑或抑郁其中一种症状,其中 35 例存在焦虑症状,61 例存在抑郁症状,23例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两种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52,95%CI=1.018~1.086)、有营养不良风险(OR=3.393,95%CI=1.855~6.206)是慢阻肺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是慢阻肺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保护因素(OR=0.450,95%CI=0.242~0.834)(P<0.05).近 1 年急性加重次数≥2 次(OR=2.220,95%CI=1.093~4.510)、有营养不良风险(OR=1.961,95%CI=1.044~3.683)是慢阻肺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4).慢阻肺患者PSQI评分与焦虑症状得分(HADS-A)(rs=0.413)、抑郁症状得分(HADS-D)(rs=0.430)存在正相关关系,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s=0.719,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中睡眠质量差和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营养不良风险、规律的身体活动和近1年急性加重次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家属和患者自身应提高对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的认识,对重点患者积极开展筛查和干预工作,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多中心研究

    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机制初探: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钱贞卢同波何俊朱海颖...
    2445-2450,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在目前的康复环境下,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较肢体、言语、吞咽等问题隐匿,在临床康复中不被重视,但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康复结局.目前临床治疗上主要依靠药物改善症状,但收效甚微,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目的 观察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8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试验组(4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精准化运动处方,该处方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结果精准制订,处方共执行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将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MMSE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 4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ET,以及 12 周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康复,无不良事件发生.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SAS、SDS、MMSE评分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患者Hcy水平和SAS、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 0.420、0.507,P<0.05),与MMSE评分无相关关系(r=0.079,P=0.473).结论 精准化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认知功能,该运动处方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Hcy可能是精准化运动处方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关于Hcy是否和该处方改善认知功能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卒中心肺运动试验精准化运动处方焦虑抑郁认知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冉清智李傲霜陈恒文张剑梅...
    2451-2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 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 2022 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 56 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56 例受试者,其中失访 8 例,自动退出 8 例,最终完成随访 40 例,其中MFR组 20 例,CG组 20 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 4 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 4 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腰痛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肌筋膜松解疗法物理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联性: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曾繁艳杨学智刘星雨莫佳丽...
    2458-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降雨量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分析南昌市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联性,为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DRGs管理系统中南昌市 2015-2019 年脑卒中入院数据及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大气污染物和南昌市气象基站数据,分析脑卒中入院患者、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基本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脑卒中入院例数与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系,并按照性别、年龄(<65 岁和≥65 岁)进行分层分析,lag代表滞后天数.结果 2015-2019 年南昌市脑卒中入院患者 79 523 例,其中男性(49 072 例,61.71%)、年龄≥65 岁(48 092 例,60.48%)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冬(12 月~次年 2 月)、春(3~5 月)季脑卒中入院例数分别为 20 065 例(25.23%)、20 358 例(25.60%).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降雨量对脑卒中入院的效应在lag1、lag2 的RR值均为 1.009,95%CI分别为 1.000~1.019、1.001~1.016.分层分析显示:较高降雨量对男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6,RR值为 1.003;对女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1 和lag2,RR值分别为 1.018(95%CI=1.004~1.031)、1.020(95%CI=1.009~1.031);对 65 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1(RR=1.016,95%CI=1.003~1.030)、lag2(RR=1.018,95%CI=1.007~1.029).结论 短期暴露于较高降雨量可增加脑卒中入院风险,女性、65 岁以下人群对降雨暴露更为敏感,应加强对该人群的防护.

    脑卒中降雨量危险因素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入院例数气候和疾病江西省

    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吴凯瑞叶宇李娇月裴蓓...
    2466-2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刺激患者的身心状态.现代医疗模式下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满足不了患者的高抗药性,寻求有效的中医新疗法、多手段治疗CAG伴IM已迫在眉睫.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脾胃培源方加减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9 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治未病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为CAG伴IM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A 68例,治疗组B 67例,均参与6周治疗.(1)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3次/d);(2)治疗组A:予脾胃培源方分证型加减(2 次/d);(3)治疗组B:脾胃培源方(用法同组A)联合针刺(1 次/d),以足三里、梁丘、公孙、内关、中脘为主穴,据证型选用配穴.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记录OLGA、OLGIM分期,胃黏膜病理疗效,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评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结果 完成 6 周疗程的患者共 192 例(对照组:62 例,治疗组A:66 例,治疗组B:64 例)患者.对照组有效率为 48.39%(30/62),治疗组A有效率为 69.70%(46/66),治疗组B有效率为 71.88%(46/64);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4,P=0.01).三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临床症状评分、PRO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慢性炎症、萎缩、I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活动性炎症、发育不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胃脘胀满、胃脘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量表评分:治疗组A和治疗组B反酸、消化不良、排便、心理状态、全身症状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AE、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培源方联合针刺治疗CAG伴IM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叶酸片,比传统抗酸剂与胃黏膜保护剂效果更佳.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脾胃培源方针药联合临床疗效随机对照试验

    血尿酸/肌酐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侯娜娜冯金章刘锁红冯俊芳...
    2476-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检出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以识别出更多代谢复杂的脂肪肝疾病.血尿酸/肌酐比值(SUA/Cr)是经肾功能标准化血尿酸(SUA)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目前,SUA/Cr与MAFLD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SUA/Cr与M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3 年 2-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 2 288 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肝脏情况.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MAFLD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MAFLD组(n=945)和非MAFLD组(n=1 343).根据SUA/C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SUA/Cr≤4.13,n=574)、Q2组(4.13<SUA/Cr≤4.84,n=573)、Q3 组(4.84<SUA/Cr≤5.72,n=570)、Q4 组(SUA/Cr>5.72,n=571).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SUA/C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探究MAFL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SUA/Cr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MAFLD组患者男性占比、年龄、腰围(WC)、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SUA、血肌酐(Scr)及SUA/Cr均高于非M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AFLD组(P<0.001).Q4 组WC、BMI、ALT、GGT、SUA、TC、TG高于Q1、Q2、Q3组,AST高于Q1、Q2组,DBP、ALP、HbA1c高于Q1组,Scr、HDL-C低于Q1、Q2、Q3组,年龄低于Q1、Q2 组(P<0.05);Q3 组ALT、AST、GGT、SUA、TC、TG均高于Q1、Q2 组,WC、BMI高于Q1 组,Scr低于Q1、Q2组,年龄、HDL-C低于Q1组(P<0.05);Q2组WC、BMI、ALT、GGT、SUA、TG均高于Q1组,年龄、HDL-C低于Q1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WC(OR=1.034,95%CI=1.016~1.053)、BMI(OR=1.340,95%CI=1.266~1.418)、GGT(OR=1.006,95%CI=1.003~1.010)、SUA(OR=1.002,95%CI=1.000~1.003)、TG(OR=1.319,95%CI=1.181~1.474)、HbA1c(OR=1.348,95%CI=1.184~1.536)为M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高HDL-C(OR=0.334,95%CI=0.205~0.543)为MAFLD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以SUA/Cr四分位数分组为自变量,调整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4组MAFLD的发生风险为1.734(95%CI=1.220~2.465,P=0.002).SUA/Cr预测MAFLD的AUC为0.607(95%CI=0.584~0.630),最佳临界值为 4.538.结论 MAFLD组患者SUA/Cr高于非MAFLD组,随着SUA/Cr升高,MAFLD的检出率越高,SUA/Cr是MAFLD的危险因素.SUA/Cr可以作为评估M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血尿酸/肌酐比值尿酸影响因素分析

    前列腺癌早期筛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李宏基赵晓龙胡伟韩东晖...
    2483-2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前列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威胁中老年男性生命健康,其预后与初诊时肿瘤级别与分期密切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分子,但非肿瘤负荷的前列腺良性疾病或操作也会引起PSA升高,盲目穿刺常导致过度诊疗.依据患者穿刺活检前的临床指标构建前列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以为早筛可疑患者是否进行穿刺活检提供重要参考.目的 寻找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发生风险.方法 选取 2011 年 1 月—2023 年 6 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 1 138 例,排除 351 例临床数据不完整病例后,剩余 787 例病例通过R语言split函数随机分为训练集(n=548)与验证集(n=239)(划分比例为 7∶3).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穿刺活检前生化检查指标,依据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判断是否发生前列腺癌.应用LASSO回归筛选前列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分析结果构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依据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使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 6 个预测变量,包括年龄、总PSA(tPSA)、碱性磷酸酶、总蛋白、钙、尿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OR=3.769,95%CI=2.393~5.937)、tPSA≥10 μg/L(OR=2.259,95%CI=1.419~3.596)、碱性磷酸酶≥45 U/L[45~<125 U/L:OR=20.136,95%CI=4.419~91.752;≥125 U/L:OR=45.691,95%CI=9.199~226.951]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总蛋白≥65 g/L(OR=0.086,95%CI=0.031~0.236)、钙≥2.11 mmol/L(OR=0.148,95%CI=0.054~0.403)、尿素≥9.5 mmol/L(OR=0.069,95%CI=0.019~0.252)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P<0.05).依据有统计学差异的 6 个预测变量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前列腺癌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740~0.816),灵敏度为 53.2%,特异度为 85.5%,验证集前列腺癌发生的AUC为 0.770(95%CI=0.708~0.832),灵敏度为 61.2%,特异度为 80.0%.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训练集P=0.543,验证集P=0.372,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训练集高风险阈值<10%,验证集的高风险阈值约为 15%,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年龄、tPSA、碱性磷酸酶、总蛋白、钙、尿素共 6 项穿刺前指标的前列腺癌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早期筛查可疑患者的前列腺癌发生风险.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筛查危险因素列线图

    紫癜性肾炎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病理分级及肾单位微观病变的关系研究

    高敏丁樱吴瑞红代彦林...
    2491-2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 2017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 922 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FIB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偏低)<2.38 g/L、B组(标准)2.38~4.98 g/L、C组(偏高)>4.98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FIB与ISKDC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增生比例及肾小球急慢性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 例已做肾活检的HSPN患儿中,FIB为(3.48±1.01)g/L.A组 113 例,FIB偏低率占 12.26%;B组 734 例,FIB标准率占79.61%;C组 75 例,FIB偏高率占 8.13%.ISKDC病理分级中Ⅱa型 173 例(18.76%)、Ⅱb型 29 例(3.15%)、Ⅲa型 466 例(50.54%)、Ⅲb型 232 例(25.16%)、Ⅳ型及以上 22 例(2.39%)(其中Ⅳa型 2 例,Ⅳb型 18例,Ⅴ型 2 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患儿FIB及FIB分组与肾脏病理ISKDC分级(rs=0.146,P<0.001;r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例HSPN患儿中有911例(98.80%)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s=0.092,P=0.005;r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s=0.132,P<0.001;rs=0.830,P=0.012).922 例HSPN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 763 例(82.75%)、急慢性病变 97 例(10.52%)、慢性病变 62 例(6.73%).HSPN患儿FIB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IB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0.900,特异度=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 2.835 mg/L;FIB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AUC=0.641.结论 FIB可作为一项反映HSPN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肾炎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

    中国老年人躯体慢性病共病的复杂模式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研究

    赵子寅张佳军孙文俊李慧宁...
    2498-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但既往研究缺乏从慢性病患者需求和管理的视角对慢性病共病模式进行研究.目的 探究我国老年人群躯体慢性病共病的复杂模式分布、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2018 年和 2020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选取≥60 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n=15 349),分别使用广义有序逻辑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探究慢性病共病复杂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门诊、住院服务利用和费用的相关性.所有统计分析除样本量外进行加权处理.结果 15 349名老年人中,2018年7 147人、2020 年 8 202 人;相对健康(不患本研究定义的 12 种慢性病)2 054 人(13.0%,即相对健康组),患 1~5 种非复杂慢性病 5 228 人[33.7%,即简单慢性(共)病组],患 1~2 种复杂慢性病和<6 种非复杂慢性病 6 737 人[44.7%,即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患≥3种复杂慢性病或≥6种非复杂慢性病1 330人(8.6%,即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与2018年相比,2020年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和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占比分别上升了2.1%和1.9%.在简单慢性(共)病组和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中,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49.2%和 56.1%)和关节炎/风湿病(51.9%和 47.4%).在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中,82.0%患有心脏病、67.9%患有慢性肺部疾病.三组老年人躯体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消费、医疗保险、抑郁、调查年份对简单慢性(共)病组、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有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分布、地域、家庭人均年消费、调查年份对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有影响(P<0.05);年龄、地域、家庭人均年消费、抑郁、调查年份对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有影响(P<0.05).在 2018 年,相较于相对健康组,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门诊就诊次数更多,简单慢性(共)病组、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门诊费用、住院次数和费用均更高(P<0.05).在 2020 年,相较于相对健康组,简单慢性(共)病组、轻微复杂慢性(共)病组、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组门诊就诊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更多(P<0.05).结论 基于CHARLS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复杂慢性病共病,其中 44.7%为轻微复杂慢性病共病,8.6%患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重大复杂慢性病共病患者中患病率较高的前 2 位复杂慢性病为心脏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同时,随着慢性病共病复杂程度的增加,相应的门诊及住院的利用和费用水平明显上升,建议从医疗需求出发探究慢性病共病有效管理模式,以提高健康水平和降低疾病负担.

    慢性病慢性病共病复杂慢性病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