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彭素芳何欠欠...
    2941-2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5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名内科专家组成《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暴食症饮食与进食障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基于LASSO回归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祁海燕王捷罗玉玺武云...
    2954-2960,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HUA)是某些疾病的影响因素,然而HUA是否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HUA与CPHD的相关性,旨在为CPH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 2019-2023 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 17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患有CPHD分为CPHD组(470 例)和COPD组(701 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LASSO回归法对变量进行筛选,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排除混杂因素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OPD患者合并CPHD的影响因素.结果 CPHD组女性、汉族、吸烟、饮酒、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比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COPD组,心功能 3~4 级、HUA、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比例、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UA、血尿素氮、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变量后进行PSM,最终得到COPD组 469 例、CPHD组 469 例.匹配后CPHD组心功能 3~4 级、HUA占比、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大于COPD组,支气管哮喘、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A升高、心功能 3~4 级、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内径增加是COPD患者合并CPHD的危险因素(P<0.05),患有支气管哮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为COPD患者合并CPHD的保护因素(P<0.05).将SUA水平按四分位数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SUA<237.31 μmol/L)比较,Q4(SUA>381.29 μmol/L)患者患有CPHD的风险增加 1.421 倍.结论 HUA是CPHD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积极控制SUA水平有助于预防CPHD的发生、发展.

    肺心病高尿酸血症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病例对照研究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倾向性评分

    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健康成人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杨凌麟陈宇洁王怡李勇...
    2961-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睡眠问题是高海拔环境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对健康人群睡眠结构的研究仅限于同一海拔高度,且研究受试者数量较少,研究的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证.目的 对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海拔高度和年龄、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睡眠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2022 年 9 月四川省成都市平原地区和云南省昆明市高原地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志愿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睡眠质量指数(ESS).记录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睡眠参数[非快速眼动睡眠 1 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1%)、非快速眼动睡眠 2 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2%)、非快速眼动睡眠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3%)、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EM%)].将年龄作为二分类变量(20~39 岁及 40~60 岁),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年龄、性别与海拔对各睡眠参数的影响.结果 低海拔地区共招募 91 人,其中男 48 人、女 43 人;高海拔地区共招募 90 人,其中男 46 人、女 44 人.女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TST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1%高于低海拔地区,N2%低于低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女性N3%高于男性(P<0.05);男性群体中,高海拔地区REM%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TST高于 40~60 岁群体(P<0.05);40~60 岁群体低海拔地区睡眠效率高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睡眠效率高于 40~60 岁群体(P<0.05);20~39 岁群体与 40~60 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1%均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低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N1%高于 40~60 岁群体,高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N1%低于 40~60 岁群体(P<0.05);20~39 岁群体与 40~60 岁群体中,低海拔地区N2%均高于高海拔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 40~60 岁人群N2%高于 20~39 岁人群(P<0.05);20~39 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N3%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低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N3%低于 40~60 岁群体,高海拔地区 20~39 岁群体N3%高于40~60 岁群体(P<0.05);20~39 岁群体与 40~60 岁群体中,高海拔地区REM%均高于低海拔地区(P<0.05).结论 年龄和海拔因素对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N1%、N2%、REM%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因素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更大,年龄越大,TST越短,睡眠效率越低,N1占比越高.海拔越高,年龄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更大,在高海拔地区中,高龄人群的TST、睡眠效率、N3%较低,N1%比例更高.

    睡眠异常高海拔睡眠监测成年人

    社区膝骨关节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现状: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周峻刘晓雨王萍颜炎...
    2969-2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膝骨关节炎(KOA)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达数十年,在社区医院开展长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是KOA防治的最佳途径,非手术治疗是延缓关节退变和推迟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方式.目的 了解社区医院KOA就诊人群的人群特征、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特点,为优化基层KOA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市区所有街道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普查该街道辖区内所有社区医院(7家)2022年1-6月就诊的所有患者,采集一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临床分期、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治疗方式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15例KOA患者,男1 327例(36.71%)、女2 288例(63.29%),年龄(71.8±13.3)岁,发作期 867 例(23.98%)、缓解期 2 009 例(55.57%)、康复期 739 例(20.4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性别、年龄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BMI(K=0.235)、KL分级(K=0.406)与临床分期相关(P<0.001).发作期多选用4~5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48.67%),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用中成药598例(68.97%)、口服中成药475例(54.79%)、健康教育 396 例(45.67%);缓解期多选用 2~3 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48.58%),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用中成药 1 084例(53.96%)、健康教育1 047例(52.12%)、拔罐790例(39.32%);康复期多选用2~3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47.23%),治疗方式主要为健康教育 488 例(66.04%)、传统功法 286 例(38.70%)、外用中成药 279 例(37.75%).临床分期与联合治疗方式的种类相关(K=0.356,P<0.05).结论 社区医院KOA就诊患者以缓解期为主,治疗多采用多种方式结合,中成药和传统功法也有广泛的应用.

    骨关节炎,膝临床分期药物疗法中成药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和军辉万大国董静张娟...
    2976-2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SI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12 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根据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FCA)诊断标准分为非TCFA组(112 例)和TCFA组(106 例).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PIV、SII诊断TCF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PIV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IV组(PIV<337.86,79 例)和高PIV组(PIV≥337.86,139例),同时基于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75.63,74例)和高SII组(SII≥775.63,144 例).结果 TCFA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泛PIV、SII、C反应蛋白(CRP)、有吸烟史比例、术前收缩压高于非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V(OR=1.015,95%CI=1.010~1.020,P<0.001)、SII(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为发生TCF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IV、SII诊断TCFA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25~0.845,P<0.001)、0.707(95%CI=0.639~0.776,P<0.001).高PIV组巨噬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SII组(P<0.05).高PIV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PIV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SII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SII组(P<0.05).结论 高水平PIV、SII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相关.PIV、SII水平在评估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易损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领孔晓明孙艳洪虹...
    2982-2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抑郁症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是一种临床体征不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而SCH对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容易被人们忽视,目前对SCH和老年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合并SCH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 2019年 4 月—2023 年 3 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SCHD)组(108 例)与抑郁症对照(CD)组(110 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生化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SCHD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例数、躯体疾病数、住院治疗天数、病程多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24 评分结果显示,SCHD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高于CD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日夜变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D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CD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低于CD组(P<0.05).结论 合并SCH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特殊,住院治疗时间更长,病情发作更频繁,较难治愈,针对SCH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抑郁症老年人临床特征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突变基因携带者左心房结构与功能变化特点研究

    梁青青段奕全朱睿吴楠...
    2987-2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肥厚型心肌病(HCM)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与青少年以及运动员发生猝死密切相关,疾病进展中易使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使得急性脑血管意外、栓塞、心房颤动等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家系成员中基因型阳性表型阴性者左心房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特点,为早期识别、评估及管理FHCM家系成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2 年 8 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HC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 141 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行基因检测.将 54 例携带突变基因且心室壁肥厚者作为G+P+组,35 例携带突变基因且无心室壁肥厚者作为G+P-组,31 例未携带突变基因且无心室壁肥厚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集左心房和左心室二维超声心动图(2DE-TTE),并采集左心房RT-3DE,收集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G+P-组左心房RT-3DE参数与左心室 2DE-TTE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基因检测发现G+P+组中 24 例携带肌联蛋白基因(TTN),2 例携带TTN+原肌球蛋白 1(TPM1),6 例携带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 基因(MYBPC3),2 例携带心肌肌钙蛋白I基因(TNNI3),9 例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8 例携带MYBPC3+TNNI3,3 例携带TTN+MYH7.G+P-组中11 例携带TTN,8 例携带MYBPC3,3 例携带TNNI3,8 例携带MYH7,5 例携带MYBPC3+TNNI3.2DE-TTE常规参数比较结果示G+P+组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房室瓣环室间隔及侧壁峰值速度(E/e')高于对照组与G+P-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指数(ESVI)低于对照组与G+P-组,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高于对照组,G+P-组A、E/e'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RT-3DE参数结果示,G+P+组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高于对照组与G+P-组,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低于对照组与G+P-组,G+P-组LATEF、LAAEF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P-组LAVImax、LAVIpre与IVST呈正相关(r=0.385,0.399;P<0.05),LAVImax、LAVImin与LVM呈正相关(r=0.371,0.432;P<0.05),LATEF、LAAEF与LVM呈负相关(r=-0.375,-0.401;P<0.05).结论 RT-3DE可通过测量左心房容积进一步反映G+P-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G+P-患者在左心房大小尚正常时左心房功能已受损;G+P-患者左心房容积变化与左心室室壁厚度、质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左心房功能变化与LVM变化具有负相关性.

    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超声心动描记术左心房功能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影响

    刘晓罡杨世诚付乃宽邵独婧...
    2994-2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达格列净是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药物,还具有降低T2DM肾病进展风险、减少尿蛋白以及心脏保护等作用,然而,达格列净能否降低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方法 根据达格列净使用情况以 1∶1 倾向性匹配原则,回顾性连续纳入 2021-2023 年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T2DM患者共 484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达格列净组 242 例、对照组 242 例.收集 2 组患者PCI术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同时记录 2 组患者PCI术前、PCI术后 48 h及PCI术后 1 周的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C)、β2 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变化.主要终点事件为CIN发病率,次要终点事件为PCI围术期肾功能的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影响.结果 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发病率为 6.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IN发病率(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39);达格列净组患者CIN危险评分及B型钠尿肽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术后 1 周,2 组患者BUN、Scr、Ccr、Cys-C、β2-MG、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 48 h,达格列净组患者Cys-C、β2-MG、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N危险评分高(OR=1.213,95%CI=1.085~1.358,P=0.001)、B型钠尿肽水平升高(OR=3.940,95%CI=1.479~10.494,P=0.006)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达格列净(OR=0.338,95%CI=0.159~0.717,P=0.005)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使用达格列净是T2DM患者PCI术后CI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达格列净并不增加T2DM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风险,并可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糖尿病,2型急性肾损伤达格列净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膳食炎症潜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胡桂萍林平赵振娟王旖旎...
    3000-3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膳食炎症潜能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ACS患者膳食炎症潜能,并探讨其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4 月—2023 年 3 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 309 例,依据DII四分位数分为 4 组:DII-1 组(-8.35~-4.56)、DII-2 组(-4.55~-0.77)、DII-3 组(-0.76~3.02)、DII-4 组(3.03~6.81),依据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分为 4 组:Q1 组(4~32 分)、Q2 组(34~52 分)、Q3 组(54~84 分)、Q4 组(86~192 分).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ACS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总体DII、营养素DII,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II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ACS患者文化程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脂蛋白a(LP-a)水平、总体DII及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D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文化程度及LDL-C、LP-a水平后,DII-4组是Q2组(OR=15.389,95%CI=1.595~148.432)、Q3组(OR=15.102,95%CI=1.620~140.788)、Q4组(OR=17.319,95%CI=1.901~157.807)的影响因素(P<0.05);总脂肪(OR=3.831,95%CI=1.195~9.094)、饱和脂肪酸(OR=8.562,95%CI=1.519~48.258)、维生素E(OR=0.640,95%CI=0.460~0.890)DII是Q4 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膳食炎症潜能及营养素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炎症潜能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ACS患者的合理抗炎膳食指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膳食,食品和营养影响因素分析膳食炎症指数膳食营养素Gensini积分

    桂楼复方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张一诺王子璐石雅馨王信...
    3007-3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子宫腺肌病(AM)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中医药治疗AM有一定优势,前期研究显示,桂楼复方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降低AM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目的 探讨桂楼复方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AMDC)迁移、侵袭的影响,并研究其对Rho/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4 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使用CCK-8 法检测AMDC细胞活力并筛选最佳药物浓度.设置空白组,使用桂楼复方(50、100 mg/L)处理AMDC,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RhoA、RhoB、RhoC、ROCK1、ROCK2 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Rescue实验中使用激动剂U-46619(1 μmol/L)和桂楼复方(100 mg/L)处理AMDC,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hoA、RhoB、RhoC、ROCK1、ROCK2 的蛋白表达改变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100 mg/L桂楼复方干预后AMDC细胞存活率未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最佳药物浓度.选取 50、100 mg/L桂楼复方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桂楼复方 50 mg/L、100 mg/L组AMDC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01),RhoA、RhoC、ROCK1、ROCK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01),U-46619 1 μmol/L组RhoA、RhoC、ROCK1、ROCK2的蛋白表达上调(P<0.001).与U-46619 1 μmol/L组比较,U-46619 1 μmol/L联合桂楼复方 100 mg/L组RhoA、RhoC、ROCK1、ROCK2 的蛋白表达下调(P<0.001).空白组与桂楼复方 50 mg/L、100 mg/L组RhoB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楼复方可有效抑制AMDC的迁移、侵袭能力,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最佳药物浓度为 100 mg/L,桂楼复方可下调RhoA、RhoC、ROCK1、ROCK2 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可逆转 U-46619 对 RhoA、RhoC、ROCK1、ROCK2 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从而抑制AM病局部异位病灶的持续进展,其作用可能与调控Rho/ROCK通路密切相关.

    子宫腺肌病桂楼复方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迁移侵袭Rho/ROC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