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

    吴一波范思园刘迪玥孙昕霙...
    3069-3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研究者全面了解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PBICR),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其背 景和特色.在设计理念上,PBICR聚焦中国人群的心理健康与健康行为的诸多方面,充分考虑时效性与高效性,秉承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初衷,以大样本、多中心、重复性、全国性横断面设计搭建高质量数据库,促进数据挖掘与交流合作;在调查实施上,PBICR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多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以面对面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并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样本代表性与可靠性;在成果产出上,因PBICR研究内容涵盖丰富、更新接轨国际热点,可满足多样化变量数据研究需求,既往研究结果在公共卫生、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展望未来,PBICR将逐步完成从总库到分库的数据库建设,关注特殊人群与全球广泛地区,增添追踪性调查与生物医学数据研究视角,拥有更大研究潜力,通过总体布局多层面驱动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

    精神卫生健康行为数据库横断面研究中国居民

    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

    魏戌徐卫国李路广秦晓宽...
    3076-3082,3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尚缺乏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循证指南,为规范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管狭窄症,本指南严格遵循国内外指南制订的相关指导原则,成立了多学科工作组,采用GRADE方法进行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最终形成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推荐意见,旨在规范临床实践.本指南适用于各种程度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胡玉红郭丽君彭向东孙炜...
    3083-3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HHPPS)发展历程、分组情况和支付模式.HHPPS从建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个版本,分组结果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从最初的 80 个家庭健康资源组增长到432 个家庭健康资源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费,但需要大量的家庭保健数据,需要科学完备的费用结算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在我国现阶段推广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应该借鉴HHPPS,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估系统,开发和完善居家医疗服务信息收集系统,多方面推动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最终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付费模式,让居家医疗服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预付费卫生计划家庭保健护理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居家医疗服务支付模式美国

    澳大利亚健康医疗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陈永怡孟彦辰
    3091-3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远程医疗、药品和疫苗临床试验的国际合作、跨境学术研讨与临床研究等业务的发展使健康医疗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健康数据跨境流动规则需要在维护国家卫生安全、保护公民隐私以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等目标和政策之间寻求平衡.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澳大利亚健康医疗数据跨境的立法规制与监管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高度重视健康医疗数据的保护,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系统的立法,对可识别个人的健康数据的跨境流动进行严格监管.我国应构建科学、完整、严密的健康数据保护、跨境流动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将法律法规与政策指南有机结合、配套实施;完善健康医疗数据出境标准合同条款,发挥标准合同监管功能;积极利用现有健康数据的分级分类,构建灵活多样的健康数据出境规制模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成员国在健康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数据管理健康医疗数据跨境流动分级分类数据安全风险控制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量化研究

    孙嘉颖罗金萍张倩雯王康...
    310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不足 7 年,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须科学且合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 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不足,为后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 于 2023-01-10,检索中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站,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 15 份,检索时限为 2015-2022 年.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件进行分类、编码及分析.结果 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工具分别占30.5%(69/226)、19.0%(43/226)、50.5%(114/226),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家庭医生、签约者、未签约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二级及以上)、政府分别占29.2%(123/422)、14.7%(62/422)、9.2%(39/422)、21.3%(90/422)、13.3%(56/422)、12.3%(52/42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平均力度值为 2.2 分.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交叉维度中,利益相关者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中的分布情况欠佳,子工具存在缺位现象;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环境型工具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受到更多使用;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力度匹配分数具有较大差异,家庭医生主体分数最高(311分),未签约者主体分数最低(90分).结论 政策工具角度,应合理配置政策工具,不断调整使用比重,优化内部结构,并提升利益相关者间政策工具分布的合理性;利益相关者角度,应统筹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定位,着重关注未签约者需求;政策力度角度,应强化政策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政策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融合模型的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调查研究

    曹德立周巍张修芳姜琳...
    3108-3114,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 号)提出,2017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要超过 65.0%,但当年占比为54.2%,且近年来呈总体下降趋势.既往文献多针对需方(患者)开展研究,而作为分级诊疗的供方之一,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 本文拟以苏州市为例,对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进行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提高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建议,为制定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月,采取多阶段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苏州市 4 县、6 区 175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 1 451 名全科医生,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人口学特征)调查、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调查(此部分问卷基于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进行编制,此拓展模型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收模型的融合模型结合文献检索和访谈收集内容构建而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拟合度,判定模型拟合效果;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影响力),构建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影响关系模型.结果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全科医生有1 451 名,回收有效问卷 1 302 份,有效率 89.73%.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拓展模型拟合良好.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因素影响关系中,参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影响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的意愿,三者权重分别为:46.22%、9.75%、44.02%;感知收益、感知好用共同解释参与态度,两者权重分别为 15.14%、31.08%;可支配资源和预期阻力共同解释知觉行为控制,两者权重分别为 27.07%、16.95%.结论 全科医生对上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认可程度、转诊手续繁简程度、上级医院医疗资源向全科医生放开程度,对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影响较大,建议从行政、组织、个人三个层面,采取加强医联体内人员交流互动、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转诊流程与手续、鼓励上级医院向全科医生定向定量放开门诊号源、病房床位等医疗资源的优先预约权限等多种措施,提高全科医生参与分级诊疗意愿.

    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参与意愿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性因子分析

    基于卫生费用视角的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资金的筹集与消耗状况研究

    肖珊珊满晓玮蒋艳
    3115-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国家政策强调要深化"强基层"改革,发挥其"网底"作用.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与资源利用情况,为下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以SHA2011 为基础,采用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 29 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编码形成数据库,完成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核算 2014-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概况、筹资来源和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结果 基层卫生费用由 122.31 亿元增至 327.61 亿元,年均增速为 15.53%,其占卫生费用的比重由 7.93%增长至 13.61%,基层卫生费用筹资方案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家庭卫生支出占比由 18.65%降至 8.30%;治疗服务费用占比由87.49%波动下降至 77.73%,主要由内分泌、中医、循环系统疾病这三类患者消耗,累计占比在 60.00%以上,基层治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费用占比由 48.92%增至 64.31%;预防服务费用的占比由 12.51%波动增长至 22.27%,基层预防服务资源主要由中医药健康管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预防服务项目消耗.结论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基层医疗资源发展迅速,在首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承担基层重要筹资责任,居民个人负担下降,基层患者以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主,预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针对需求,精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关注重点公共卫生任务,把握服务新特点.

    卫生服务研究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卫生费用SHA2011

    "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添娇朴春丽赵能江李津...
    3121-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但临床防治管理水平仍不理想.目的 观察"三师共管"诊疗模式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 年 4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接受"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管理并随访 6 个月以上的 181 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程将患者分组(A组:病程<1年;B组:病程1~5年;C组:病程>5~10年;D组:病程>10年);患者在线下门诊由中医师、内分泌专科医师、健康照护师组成的"三师"团队进行体质辨识、并发症筛查、"药、食、功、识"、中医适宜技术等综合干预;患者居家时,由健康照护师通过智能血糖仪设备和手机APP进行线上管理.在管理6 个月后收集不同病程患者血糖、体质量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问卷收集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填写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6(SDSCA-6).结果 通过"三师共管"诊疗模式的管理,A组患者在干预后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方面的疗效较好(P<0.05);A组、B组、C组、D组的BMI、腰围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P<0.05);患者自我管理中较常见的饮食问题为饮食结构不合理(38.12%),较常见的运动问题为运动量或运动强度不足(36.46%),较常见的监测问题为监测不足(37.02%);A组、B组、C组、D组在"健康饮食""自我监测""医嘱依从""教育交流"4 个维度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升高(P<0.001).结论 "三师共管"诊疗模式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代谢指标,起到良好的综合干预作用,临床应尤其重视对糖尿病病程<1 年患者的管理.

    糖尿病,2三师共管糖尿病管理中医药管理自我管理临床研究

    社区老年人合理用药管理模式对患者用药知信行的影响研究

    李丽莎唐琪王草吴文辉...
    3129-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共病和多重用药问题严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获取各类健康服务的重要途径,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管理仍处在薄弱状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合理用药管理模式对患者用药知信行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用药行为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于 2021 年 9-12 月,选择上海市金山区 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来源地,以已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 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已签约老年患者为干预组(n=223),以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已签约老年患者为对照组(n=198).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PSM)以 1∶1 比例进行组间基线匹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药物整合,指导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使用《老年人用药保健手册》及分装药盒,开展社区老年人合理用药管理模式.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3个月后的用药知信行得分和规范用药行为情况,并分析干预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PSM后,共有141对匹配成功,匹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合理用药知识、信念、用药依从性得分、规范用药习惯养成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合理用药知识、信念、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合理用药知识、信念、用药依从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建立用药提醒习惯、将药物放在显眼位置、家属参与协助提醒服药、使用分装药盒和记录用药笔记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合理用药管理模式有助于强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增强患者合理用药知识信念,提高患者用药行为依从性和规范性.

    慢性病老年人合理用药管理家庭医生制上海

    屏幕暴露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性研究

    段桂琴葛林铃尹嘉宝赵明方...
    3136-3142,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既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屏幕暴露现象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并且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正常学龄前儿童,有关屏幕暴露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的研究较为罕见.目的 调查学龄前ASD儿童屏幕暴露情况及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检出情况,探究屏幕暴露与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有无相关.方法 选择 2022 年 2-8 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V)孤独症诊断标准的ASD学龄前儿童为ASD组,同期选取郑州市某幼儿园正常发育儿童为对照组.由两组儿童主要照护人进行填写屏幕暴露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家长版).结果 两组儿童屏幕接触时间、家长对屏幕管理、"屏幕剥夺"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ASD组儿童亲社会行为、困难总分及各个分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电子设备放置在睡觉或玩耍空间、观看时照护人是否互动讲解、照护人对孩子观看电子屏幕态度、接触电子屏幕是主动要求还是被动参与、强制关掉电子屏幕孩子反应是学龄前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屏幕暴露可能对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家长应合理管理学龄前ASD儿童屏幕使用.

    孤独症屏幕暴露情绪行为问题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