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赵婷张艳吴兰心孟李雪...
    3143-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面对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社区共病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共病管理模式正不断被探索实践,疾病体验作为来自患者自我报告的健康信息有望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社区共病管理模式的重点内容.目的 深入了解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的真实疾病体验,为社区共病老年人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和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最大差异化抽样于 2022 年 8-9 月在郑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 4 个社区中抽取符合条件的访谈对象,基于信息饱和的原则最终纳入 20 例研究对象.在研究目的、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访谈提纲,预访谈 2 例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Golaizzi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 4 个主题和 11 个亚主题,主要有长期存在的症状困扰(身体功能障碍、疲劳、睡眠障碍、疼痛)、负性心理体验(对未来生活的无助感和担忧、社会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降低、社交活动改变的孤独感)、与共病和谐共存的积极心态(感恩知足、积极适应)、困境下的期望(希望功能改善、寻求多方社会支持).结论 身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疲劳、疼痛是社区共病老年人最关注的健康困扰,社区共病老年人的症状管理和多元社会支持有待加强.未来有望采用多维数据进行动态化健康评估,探索共病的共性和个体性规律,实现社区共病的精准管理及干预.

    慢性病慢性病共病患者报告结局评价老年人疾病体验质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高敏孙国珍王倩怡王洁...
    3150-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运动康复依从行为,有效及科学地评估其运动康复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公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评价工具.目的 编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为快速便捷地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提供科学、适宜的工具.方法 在前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结合课题组意见,形成初始条目池;根据小样本预调查、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临床测试版量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0 年 11 月—2021 年 2 月在江苏省 3 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发放有效量表 274 份,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对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版量表;第二阶段发放有效量表 282 份,对正式版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形成最终版量表.结果 正式量表包括 2 个维度 11 个条目.各条目的难度合理,且均未出现逆反阈值,条目区分度、项目信息量及项目特征曲线均较优.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905,其中"处方依从"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 0.895,"监测依从"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 0.910.总折半信度为 0.724、重测信度为 0.902.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2 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 70.231%,进一步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模型各参数较优,拟合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量表的条目难度、区分度合理,项目信息量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运动依从性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信度效度

    不同性别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联性研究

    李志勇李国华黄鹏飞张云静...
    3159-3163,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甲状腺癌(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迅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所有TC的 80%.尽管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是早期诊断和干预才是阻止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临床上PTC相关敏感性指标仍然缺乏.目的 探讨脂代谢、炎症相关指标与PT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PTC患者作为病例组(n=370),根据病例组性别和年龄匹配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1 112).收集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BM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M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MHR),分析其与PTC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外周血中WBC、LYM、MON、LDL-C、MHR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不同性别PTC患者PLR、LYM、M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女性PTC患者MHR指标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582,P<0.05);而男性PTC患者MHR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较弱(r=0.35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PTC患者中,PLR为保护因素(OR=0.475,P=0.004),LYM、MHR为危险因素[(OR=1.605,P=0.044)、(OR=2.659,P<0.001)];在男性患者中:PLR(OR=0.280,P=0.011)、MHR(OR=0.312,P=0.029)为保险因素.MHR在男女PTC患者中的AUC分别为 0.548 和 0.652,提示MHR指标在女性PTC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男性.结论 MHR与PTC的发生相关联,在女性中是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中是保护因素.

    甲状腺癌炎症指标性别差异肿瘤大小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其预测分析

    李丽清刘文慧杨苏乐林慧英...
    3164-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精准识别制约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推动两系统耦合协调共进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鲜有研究深入探讨阻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 对比分析"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识别障碍因子,并预测"十四五"时期两系统的耦合协调趋势.方法 于2022年7月—2023年5月,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系统选取卫生设施、卫生人员数、卫生经费 3 个维度,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选取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 5 个维度,最终选取 17 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数据源于 2012-2021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应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借助熵值法与综合评价函数测算"十二五"与"十三五"时期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值,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其耦合协调水平,建立障碍函数诊断与识别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引用灰色模型预测"十四五"期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趋势.结果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由0.15上升到 0.68,整体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虽增速较快但层次较低.卫生设施、卫生人员数、经济共享与绿色发展是制约"十二五"与"十三五"时期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借助修正GM(1,1)预测模型预测可知,"十四五"时期基层医疗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系统的耦合度在1.00左右微浮动,整体处于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 0.73 上升至 1.12,总体呈上升态势,相对发展度>1.20,处于过度供给状态.结论 为赋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秉承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促进系统协调发展、完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和打通基层医疗人才输送路径等方面着手,推动两系统和谐发展.

    资源配置初级卫生保健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障碍因子灰色预测模型

    中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及需求预测研究

    张兰张瑞华吴雪莲杨燕...
    3171-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和部分单体省份,缺乏针对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 评价 2015-2020 年我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为西部地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2016-2017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6-2022 年《中国统计年鉴》.运用阿特金森指数和区位熵对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配置进行总体测算和具体分解;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西部地区 2022-2025 年全科医生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 2015-2020 年西部地区全科医生数从 39 290 人增加至 94 652 人,年均增长率为 19.23%;2015 年和 2020 年按人口、经济和地理面积分布的阿特金森指数分别是 0.126 5 和 0.049 3、0.124 4 和 0.038 2、0.786 5 和 0.694 4;2020 年西部各省份的人口、经济、地理指标的区位熵分别在 0.794 3~1.219 0、0.697 0~1.337 3、0.043 2~7.727 0,西南地区地理配置区位熵>1,西北地区人口配置区位熵优于地理配置,甘肃省、青海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指标的区位熵在研究年限内均>1;灰色模型预测2022-2025 年西部地区全科医生数量呈增长趋势.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水平逐渐提升,结构逐步优化,但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注册率较低、公平性较差等问题.建议应以地理分级为标准,以"调增优存"为原则,以职业吸引力为目标,以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

    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健康公平性西部地区阿特金森指数区位熵灰色预测

    重庆市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研究

    李筱纯郝模李程跃蒲川...
    3178-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对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的研究多为现况调查或公平性分析,且缺乏代表性强的结果评价指标.目的 分析重庆市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慢性病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穷尽"原则,系统收集政府、卫生健康委及相关部门网站、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等公开数据库发布的重庆市 2010-2021 年慢性病领域所有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摘录,对慢性病资源配置适宜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运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定量标准,在系统收集信息资料后,分别从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 4 个二级指标及 13 个三级指标展开研究,根据文献中资源配置的相关表述,采用"五分度评分"法半定量对其进行严重性评分,再对评分结果进行公式计算,最终得出资源配置的适宜程度.运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对慢性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 2010-2021 年重庆市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不断上升,由 6.64%上升到 27.57%;人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36.49%上升到 46.59%,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41.06%上升到 50.28%,物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41.40%上升至 42.96%,信息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从 5.73%上升到 24.09%.其中财力、物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与重庆市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0.586.结论 重庆市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逐年提高,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信息资源配置程度较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应加快提升资源配置适宜水平来应对慢性病发病人数的迅速上升.

    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适宜程度重庆市

    离散选择实验在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进展

    包美玲黄存瑞王皓翔
    3184-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运用离散选择实验(DCE)对卫生人员工作选择倾向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农村及偏远地区吸引和留用卫生人员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依据.目的 对DCE应用于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2-4月,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DCE应用于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相关的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分析模型、选择项设置及研究结果等.结果 最终纳入 44 篇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 2000-2020 年.研究对象主要为在职卫生工作者、学生;纳入文献中,6 篇是标签式,其余为一般式;属性数量为 4~8 个;水平数量以 2~4 个居多(88.6%,39/44).高收入国家的研究中将全科医生团队合作、工作量作为工作属性;中低收入国家的研究中工作属性选择最多的是住房(21 次),其次是设施、药物等的配备(19 次)、学习/培训机会(16 次).各文献的工作属性均纳入了收入(工资).形成的工作属性框架包含 4 个层面:社会层面,包括医院规模、社会支持/尊重、身份确认(编制或成为永久员工);工作层面,包括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作量、工作(管理)氛围、团队合作、上级指导(针对基层卫生工作者);职业发展层面,包括晋升年限、培训(继续教育)机会、学术和研究机会;生活层面,包括收入、住房、交通、子女教育.分析模型运用最多的是Mixed Logit Model(19 次),其次是Conditional Logit Model(9 次)、Generalize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3 次).结论 该领域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较大,难以得出统一结论.而且DCE在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得到的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证实.

    离散选择实验卫生人力卫生人员职业选择研究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重症哮喘的研究现状和挑战

    朱亚敏杜莉王焕辉王配配...
    3192-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哮喘是两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OSAHS不仅与哮喘存在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的共病率也相对较高,并使彼此的疾病进程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临床诊疗的难度.本综述旨在从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对OSAHS合并哮喘(尤其是重症哮喘)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与探讨.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哮喘共病现象危险因素综述

    国际全科前沿——全科医生短缺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

    前插1页

    构建中国全科医生学术共同体,促进全科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梁万年刘珏
    前插2-前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引入中国至今,中国全科医学发展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发展之路.中国全科医学学科发生了从忽视走向重视、从宽容走向严格、从模仿走向创新、从旁支走向主流、从零散走向系统5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成熟的全科医学学科需要有4个基本要素:独特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学、独特的教育培训范式、独特的应用场景.然而,中国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速度依然不能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健康需要.面对这些新挑战,解决之道为:做学术、强学科;做品牌、强质量;搭平台、强文化.通过建立中国全科医生学术共同体(CACGP),做面向中国的、解决基层健康问题的、有全科特色的学术研究,实现共同学术、共同发展、共同交流、共同创新,培养高水平全科医学学科人才,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科医学服务,促进全科医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全科医学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