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意大利高血压学会《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在高血压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立场声明文件解读

    杨荣杨梓钰廖晓阳刘力滴...
    3197-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低,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运用.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文件对这些技术进行规范.意大利高血压学会在 2023年发布了《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在高血压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立场文件,以指导远程医学和数字医疗的开发、验证和临床使用.本文将对其进行解读,主要包含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在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形式、关键研究证据、存在的优势以及现存的机遇和挑战,以指导我国全科医生在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对远程医疗和数字医疗的应用.

    高血压远程医疗数字医疗意大利高血压学会解读

    《中国全科医学》栏目简介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3203页

    数字疗法在高血压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何清李琳王子涵代天顾...
    3204-3211,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诸多慢性病的控制和管理仍然存在非常棘手的现状.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高血压的早期发现、预防和管理至关重要.数字疗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增强健康管理意识、促进高血压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加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这种管理新模式将会促进我国高血压信息化健康管理进程.本文旨在为整理总结数字疗法在医学界应用现况,探讨其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并展望未来基于数字疗法的高血压管理治疗发展方向.未来数字疗法可联合中医健康管理知识,最大化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数字化在高血压诊疗中的优势,建立专业的数字疗法团队,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高效、安全的防治服务.

    高血压数字疗法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综述

    电子健康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科君杨怡菲宫静杨滨旭...
    3212-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慢性、迁延性的病程特点,以居家为核心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症状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电子健康(e-health)技术是心力衰竭居家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突破时间、空间壁垒的优势,能够实现居家患者健康状态连续监测、智能评估、动态管理.本文对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e-health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讨其在心力衰竭患者药物管理、运动康复、症状管理、风险预测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对e-health系统数字包容性欠佳、运转体系不完善、数据安全存在风险等局限进行分析及展望,旨在为创新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心力衰竭电子健康居家管理移动医疗综述

    人工智能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中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

    余如霞姜婧王湫澄王越...
    3218-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增幅较大,明确该领域最新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十分重要.目的 通过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人工智能应用于AD领域的相关研究,阐明 2004-2023 年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了 2004 年 1 月—2023 年 6月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于AD领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和共引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了 3 189 篇文献.自 2004 年以来有关人工智能应用于AD领域的文献数量稳步增加,并从 2015 年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最高突破 600 篇.共有 94 个国家、3 930 家机构、13 563 位作者以及 52 019 位被引作者参与了此研究.其中,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韩国大学发文量位列第一;此外,ZHANG DAOQIANG、LIU MINGXIA、SUK HEUNG-IL和CLIFFFORD R.JACK Jr不仅是高产的作者还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根据关键词和文献被引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发现AD的诊断与病程分类、预测AD的风险因素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任务分析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于AD领域中的研究趋势.结论 人工智能应用于AD领域已经引起了全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AD的诊断与病程分类、预测AD的风险因素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任务分析中的辅助药物的研发、个性化治疗和护理以及提升人工智能的算法性能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人工智能CiteSpaceVOSviewer文献计量学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刘星雨杜慧杰莫佳丽徐明欢...
    3227-3231,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血清残余胆固醇(RC)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然而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尚少有研究探讨RC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目的 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RC水平,探讨RC水平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 2019 年 3 月—2021 年 3 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二医院和南昌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后 48 h内的相关临床信息,并对其随访 12 个月,明确脑卒中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 1 023 例患者,其中 107 例(10.4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 年内复发.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9,95%CI=1.150~6.382,P<0.05).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存在非线性的正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19 3).RC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631~0.743),最佳截断值为 0.58 mmol/L.RC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与单独ESRS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 年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6 2,P<0.05).结论 高RC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残余胆固醇复发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项多中心研究

    李秋伶唐文武余艺雯邓欢...
    3232-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 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纳入 2017 年 1 月—2022 年 10 月 4 个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的 486 例MHD患者.以MHD患者是否发生SBI为结局事件,分为SBI组(n=102)和非SBI组(n=384),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按照7∶3 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340)和验证集(n=146).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MHD患者发生SB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建模集 70 例(20.6%)MHD患者发生SBI,验证集 32 例(21.9%)患者发生SBI.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5~1.050)、饮 酒 史(OR=4.487,95%CI=2.075~9.706)、BMI(OR=1.082,95%CI=1.011~1.156)、睡眠时间<5 h/d或>9 h/d(OR=6.286,95%CI=3.560~11.282)、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OR=1.873,95%CI=1.067~3.347)、血清乳酸水平(OR=1.452,95%CI=1.152~1.897)、尿素清除率(URR)(OR=0.922,95%CI=0.875~0.970)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OR=0.149,95%CI=0.030~0.490)是MHD患者发生SB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 8 个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16(95%CI=0.759~0.873)和 0.808(95%CI=0.723~0.893),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提示该模型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收益.结论 基于年龄、饮酒史、BMI、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血清乳酸水平、URR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建立的MHD患者发生SBI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有望对MHD患者发生SBI风险进行准确、个性化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

    无症状脑梗死维持性血液透析预测模型多中心危险因素

    长新冠危险因素和主要症状调查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李宋姣雷康辰黄泓文宋佳丽...
    3240-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长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患者恢复期常见问题,对其的防治成为新冠感染相关领域的重点.因此明确国内长新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后续研究思路以便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国内长新冠特点,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23 年 1-8 月,采用自拟长新冠调查问卷调查国内长新冠现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以及治疗期望、急性期及后遗症状等问题.结果 共收集 1 001 份问卷,901 名受访者曾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585 人存在长新冠(发病率为 6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00,95%CI=1.477~2.705,P<0.05)、肿瘤病史(OR=4.424,95%CI=1.316~14.868,P<0.05)、退休(OR=1.527,95%CI=1.048~2.224,P<0.05)是长新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 19种长新冠症状中,患病人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疲劳(341人)、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降低(274人)、失眠(217人);腰背痛在疼痛类症状中发病人数排名第一(201 人);脱发在自愈难度中排名第一(58.57%).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意愿方面,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是针灸(55.73%)、中药汤剂(53.68%)、中成药(47.01%)、西药(24.79%)、静脉滴注(12.14%)、住院治疗(11.97%).结论 我国长新冠发病率较高,针灸疗法受患者青睐,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提升针灸疗法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证据.女性、肿瘤、退休(老年人)是长新冠的高风险人群,免疫功能低是其共同特征,建议以这类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开展针灸预防长新冠的队列研究;疲劳、失眠、腰背痛是长新冠更具代表性的症状,建议首先以这 3 种症状为切入点开展针灸治疗长新冠的随机对照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新冠针灸中医药疗法问卷调查研究思路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张家腾孔明陈煜段钟平...
    3249-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药物性肝损伤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第 3 大肝脏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是阻断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苦黄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尤其是伴有黄疸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确切.但是,尚缺乏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保肝退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 评价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选择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9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93 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9 例)和对照组(44 例).在常规保肝治疗 4 周的基础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黄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 2 周,再改用苦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 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治疗 2 周、治疗 4 周的退黄有效率、主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及其复常率.结果 治疗期间共脱落 4 例患者,其中试验组 3 例,对照组 1 例.两组治疗 2、4 周后退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 2、4 周时ALT、AST、ALP、GGT、TBIL、T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ALT、AST、ALP、GGT、TBIL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序贯苦黄颗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非劣效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序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药物性肝损伤苦黄注射液苦黄颗粒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非劣效性试验

    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常远刘双高莹卉张伟...
    3255-3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高血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常同时发生,此类患者血压管理难度大.如有可靠、客观的指标为OSA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及血压控制状态进行预测,将有助于及时识别此类患者并加强管理.目的 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OSA患者发生高血压及血压控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 年 1 月—2022 年 9 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OSA的患者 510 例,取 2019-2021 年入组的患者作为试验队列(n=370),2022 年 1-9 月入组的患者作为验证队列(n=140).试验队列患者按照是否符合高血压定义分为高血压组 211 例和非高血压组 159 例.高血压组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分为血压控制亚组 107 例,血压未控制亚组 104 例.分析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血压控制亚组和血压未控制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OSA患者发生高血压以及OSA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DW预测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灵敏度、特异度,并在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OR=1.087,95%CI=1.007~1.174,P=0.032)、合并糖尿病(OR=3.310,95%CI=1.484~7.380,P=0.003)及RDW降低(OR=0.598,95%CI=0.507~0.704,P<0.001)是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红蛋白升高(OR=1.027,95%CI=1.005~1.050,P=0.016)及RDW降低(OR=0.804,95%CI=0.669~0.965,P=0.019)是OSA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试验队列ROC曲线分析RDW预测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 0.779(95%CI=0.732~0.826,P<0.001),最佳临界值为 39.9 fL.结合临床易用性,以RDW≤40 fL作为界值,预测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灵敏度为 70.14%,特异度为 81.76%.验证队列以RDW≤40 fL作为界值,RDW降低预测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灵敏度为 63.64%、特异度为80.95%,ROC曲线下面积为 0.757(95%CI=0.678~0.835,P<0.001).结论 RDW降低与OSA患者发生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不佳相关,RDW降低的OSA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高血压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