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郭立新...
    3709-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符合中国国情且纳入最新研究证据的T2DM运动治疗指南.为此,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组织国内内分泌及代谢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老年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团队,系统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质量文献,编写了《中国 2 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 版)》,旨在为临床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糖尿病防控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T2DM运动指导.该指南包括T2DM运动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慢性并发症、共患疾病、常用药物、运动时机、运动中血糖监测、运动营养、运动损伤、运动依从性及数字医疗等,共 76条推荐意见.该指南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期望能为中国T2DM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运动治疗方案.

    糖尿病,2型运动治疗指南

    临床指南/共识制订及应用研究征稿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3738页

    ≥35岁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基于赣南慢病队列调查数据

    郑传雷丁睿聪王琪郭逸星...
    3739-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目的 分析赣南地区≥35 岁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订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数据来源于赣南慢病队列 2020 年调查数据,于2020 年 7-8 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35 岁常住居民中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行为习惯、疾病史等),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 4 个亚组Q1、Q2、Q3、Q4.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35岁居民1 508名,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07%(544/1508).饮水量充足、无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P<0.05).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 4 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蔬菜-水产品类、粗粮-水果-奶类、禽畜肉-腌制品类和蛋类-豆制品类.调整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Q1水平,赣南地区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Q2、Q3水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更低(Q2:OR=0.648,95%CI=0.478~0.879,P=0.005;Q3:OR=0.616,95%CI=0.454~0.836,P=0.002),其他膳食模式尚未表现出对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论 赣南地区≥35 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较高水平蛋类-豆制品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可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摄入.

    血脂异常膳食模式因子分析赣南地区≥35岁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老年人群身体圆度指数与体质量正常代谢异常表型的相关性研究:以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为潜在影响因素

    傅方琳潘姚佳韩正孙梦...
    3746-3752,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衡量中心性肥胖的简易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体质量正常代谢异常(MONW)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且与中心性肥胖显著相关.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目前在不同性别老年人群中BRI、TyG指数和MONW表型的关系研究较为有限.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BRI与MONW表型患病风险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探究TyG指数作为其不同性别中差异的潜在因素.方法 选取 2017-07-01-2021-06-30 在安徽省 10 个市县区体检的≥60 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计算BRI、TyG指数.将根据代谢状态和BMI水平分别将男性和女性分为体质量正常代谢正常(MHNW)表型和MONW表型:男性MHNW表型(n=5 384)、男性MONW表型(n=6 251);女性MHNW表型(n=4 498)、女性MONW表型(n=8 264).根据BRI四分位数分别将男性和女性分为 4 个水平,即男性:M1、M2、M3、M4,女性:F1、F2、F3、F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BRI四分位水平与TyG指数升高风险以及MONW表型患病风险的关系,采用R(version 4.1.1)软件中的Z检验比较男性和女性OR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24 397 例调查对象,其中男 11 635 例(47.7%)、女 12 762 例(52.3%),中位年龄 67(64,70)岁,MHNW表型 9 882 例(40.5%)、MONW表型 14 515 例(59.5%).不同性别MONW表型老年人群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脂异常比例、收缩压、舒张压、TyG指数、BR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MHNW表型,吸烟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MHNW表型(P<0.05);不同性别高水平BRI老年人群MONW表型患病、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脂异常比例、TyG指数、FPG、TG高于低水平BRI,HDL-C低于低水平BRI(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RI M1/F1 水平相比,不同性别老年人群BRI M2/F2、M3/F3、M4/F4 水平TyG指数升高风险均增加(P<0.05);且TyG指数升高风险随着BRI水平升高而增加(男性P趋势<0.001,女性P趋势<0.001);老年男性BRI M2、M3、M4 水平TyG指数升高风险高于老年女性BRI F2、F3、F4水平(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RI M1/F1 水平相比,不同性别老年人群BRI M2/F2、M3/F3、M4/F4 水平MONW表型患病风险均增加(P<0.05);且MONW表型患病风险随着BRI水平升高而增加(男性P趋势<0.001,女性P趋势<0.001);老年男性BRI M2、M4 水平MONW表型患病风险高于老年女性BRI F2、F4水平(P<0.05).结论 在不同性别老年人群中,BRI水平与MONW表型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其中老年男性高水平BRI与MONW表型患病风险关联更为密切,TyG指数是引起其性别差异的潜在因素.

    身体圆度指数体质量正常代谢异常表型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性别老年人中心性肥胖相关性研究

    青年与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韦伟李巍贾宁佟海锋...
    3753-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静息型心绞痛,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安全性、可行性、可靠性的提高,CSF的检出率逐渐增高,但国内外对早发CSF机制、青年CSF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较少.目的 初步探讨青年CS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老年CSF患者相比较,为探索早发CSF机制提供方向与思路.方法 连续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心内科住院经CAG诊断为CSF的青年(18岁≤年龄<45 岁)患者 86 例作为青年组,随机抽取同期≥65 岁的CSF患者 88 例作为老年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诊断,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和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低于老年组,男性比例、BMI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以单支为主(58.1%),老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以三支为主(45.5%);两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支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1,P<0.001).青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总数为137个,老年组患者CSF累及血管总数为199个;两组患者CSF累及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P=0.644).青年组患者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老年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 与老年CSF患者相比,青年CSF患者中男性多,BMI高,CSF累及血管个数少,TG、SUA、hs-CRP、ET-1 水平较高,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提示代谢异常、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青年CSF的发病更为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特点青年人老年人对比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刘沈馨雨高敏王洁鲍志鹏...
    3758-3762,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过程目前大多由医院转移至居家情境进行.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帮助患者弥合了从医院向居家转移的支持缺口,促进居家康复进程,然而诸多质量问题接踵而至,其服务质量亟待"把关".目的 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规范、提升我国移动健康APP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2 年 7 月—2023 年 1 月基于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拟定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18 名专家开展 2 轮函询.专家积极程度采用问卷回收率及意见提出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得分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结合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确立最终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867,2 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28~0.154 和 0.151~0.197(P<0.001).最终构建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由软件属性、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特征三个维度组成,包含 7 项一级指标,24 项二级指标和 51 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APP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对评价心脏康复APP服务质量及促进类似APP服务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移动健康服务质量评价APP

    心血管疾病中高风险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刘忠典许琪陈伊静覃玲巧...
    3763-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警信号,其诊断技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没有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存在着评估CAS风险准确性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基层医疗人员识别CAS.目前,关于机器学习方法识别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研究依然缺乏.目的 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预测模型,比较其判别效能,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模型,以期辅助基层医疗人员更简便更准确地识别CAS.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 2019-2021 年和 2023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两乡镇的 674 例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空腹血样、尿样检测生化指标.采用FRS评估CVD发生风险;运用颈动脉超声诊断CAS.将 2019-2021 年 517 例研究对象按照 8∶2 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模型和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模型,验证集用于内部验证;2023年157例研究对象作为测试集,用于外部验证.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特征变量,运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值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判别效能,外部验证采用AUC值评价最优模型泛化能力,并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方法探讨影响最优模型识别CAS的重要变量.结果 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15个非零特征变量:年龄、BMI、收缩压(SBP)、吸烟、饮酒、高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构建的Logistic回归、RF、SVM、XGBoost模型和GBDT模型的AUC值均较高,其中GBDT模型的判别性能最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值和AUC分别是0.755 1、0.836 4、0.798 1、0.778 9、0.834 9,外部验证AUC为 0.794 0.SHAP方法发现年龄、SBP、CRP、LPA、ApoB是影响GBDT模型识别CAS排名前5 的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识别CAS的Logistic回归、RF、SVM、XGBoost模型和GBDT模型均显示出较高的判别性能,其中GBDT模型综合判别效能最佳,同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心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机器学习弗雷明汉风险评分识别预测

    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江林双陈茂伟
    3772-3775,3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之一,易引发肝损伤,目前对其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研究数据较少.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22 年 8 月住院且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出现肝损伤且经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估为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经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评估,共确诊 84 例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男性较多(72.6%),平均年龄为(60.2±11.5)岁,且均合并基础疾病(100.0%);达到中度肝损伤2例(2.4%),经治疗治愈或好转率达到100.0%.根据病程分型,主要表现为急性病程(100.0%);根据受损靶细胞分型以混合型最多(60.7%),其次是胆汁淤积型(26.2%)、肝细胞型(11.9%).78.6%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在 3 个月内,且以第 1~2 周内居多;81.0%的患者在累积服用阿托伐他汀 80 个药物限定日剂量时发生肝损伤.结论 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男性、中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多为轻度肝损伤,预后较好;临床分型以混合型、胆汁淤积型居多;肝损伤发生时间主要在 3 个月内,且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阿托伐他汀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体征和症状

    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类耐药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

    秦娅莉陈静李军王明栋...
    3776-3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利福平耐药/耐多药结核病(RR/MDR-TB)治疗困难,治愈率低,且传染性强,氟喹诺酮类(FQs)作为治疗RR/MDR-TB的核心药物,耐药趋势严峻,对FQ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RR/MDR-TB的治愈率,并控制准广泛耐药(pre-XDR)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目的 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FQs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构建FQs耐药危险因素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 2021 年 1 月—2022 年2 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住院且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 583 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史将患者分为初治组(296例)和复治组(287例);根据FQs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FQs耐药组(63例)和FQs敏感组(520例).分析患者对 13 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分布情况,比较FQs耐药组与FQs敏感组肺结核患者的基线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特征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583 例患者中FQs敏感 520 例,耐药 63 例,耐药率为 10.81%,仅次于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总耐药率(36.36%、32.76%、21.61%、12.86%).复治组患者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耐药(RR)、耐多药(MDR)、pre-XDR耐药率高于初治组(P<0.05).FQs耐药组患者其他民族、复治、艾滋病、吸毒史、空洞、咯血、不规则抗结核史、MDR占比高于FQs敏感组(P<0.05).LASSO回归筛选出 6 个变量:民族、治疗史、艾滋病、吸毒史、咯血、M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他民族(OR=2.313,95%CI=1.153~4.640,P=0.018)、复治(OR=1.892,95%CI=1.005~3.560,P=0.048)、咯血(OR=1.941,95%CI=1.087~3.465,P=0.025)、MDR(OR=3.342,95%CI=2.398~7.862,P<0.001)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3.571+0.838×民族+0.638×治疗史+0.663×咯血+1.468×MDR,基于此构建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AUC为0.796(95%CI=0.717~0.876),Bootstrap法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 0.015,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3.426,P=0.489).结论 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率较高,其他民族、复治、咯血、MDR是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对于肺结核患者FQs耐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耐药结核病及为RR/MDR-TB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结核,肺氟喹诺酮类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广泛耐药结核耐多药结核危险因素列线图

    石见穿诱导铁死亡抑制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林鑫荣贾蕾李丽峰黄鸣...
    3784-3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 基于铁死亡探讨SJC抑制C57 小鼠食管原位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SPF级C57BL/6雌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5)、单纯4NQO诱癌组(4NQO组,n=25)、4-硝基喹啉 N-氧化物(4NQO)+SJC低剂量组[4NQO/SJC(91 mg)组,n=25]和 4NQO+SJC高剂量组[4NQO/SJC(182 mg)组,n=25].采用 4NQO诱导的方式进行C57 小鼠食管癌原位模型的制备.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记录其精神状况和进食饮水情况,每隔 8 周分组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记录.32 周后进行食管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测定食管组织Fe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 4(NCOA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 造模 8、16、24、32 周 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32 周 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高于4NQO组(P<0.05).Breslow检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7,P=0.019).HE染色结果可见,4NQO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异常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角化珠等异常病理改变;与4NQO组比较,4NQO/SJC(91 mg)组和4NQO/SJC(182 mg)组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低于Control组,GSH均高于Control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 4NQO组,GSH均低于 4NQO组(P<0.05);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 4NQO/SJC(91 mg)组,GSH均低于 4NQO/SJC(91 mg)组(P<0.05).4NQO组NCOA4 低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 高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 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 SJC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NCOA4 介导的铁蛋白吞噬作用相关.

    食管癌铁死亡石见穿原位癌诱导模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