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省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邱林萍宋国强刘梦姜城蕾...
    3911-3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医护人员是基层医疗重要的服务提供者,在保障民众健康、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医护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结构等方面,少有针对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目的 分析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力资源空间发展趋势,为优化医护资源空间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各省年度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统计数据.于 2023 年 2-6 月,采用卫生密度指数(HRDI)综合反映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人员的人口与地理分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对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局部Getis's G指数对 2012-2021 年我国基层医护资源配置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各区域基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数量均有增加,医护比仍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护士的HRDI高值均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HRDI值较低.执业(助理)医师数全局Moran's I指数在 2016 年由负值转为正值.护士Moran's I指数始终处于负值,但整体趋势逐渐接近于 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HRDI低且为资源分布冷点.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配置逐年增加,但各省份间配置差异明显.医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护士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分散.建议加强基层医师和护士队伍储备,提高医护的配比和协作;医护资源规划应兼顾人口与地理配置,推广互联网医疗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大中西部资源投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卫生资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资源卫生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域下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现状研究

    顾梅赵宁李进杨佳...
    3919-3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目的 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优势与不足,提出完善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方法 于 2022 年 6-9 月,从《北京市卫生机构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中收集 2016-2021 年的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及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专业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及配置情况.结果 2019-2021 年,北京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总数由 15 157 人增至 16 048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比增长 0.93 个百分点,拥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分别增长 2.29、3.87 个百分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总数由 3 701 人增至 4 017 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增长 5.36 个百分点,拥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分别增长 0.72、1.70 个百分点.2019-2021 年,每万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由 1.68 人降至 1.57 人,每千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由 0.70 人增至 0.73 人,每万人口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数由 1.72 人增至 1.84 人.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增长,人员配备缺口尚存,公共卫生机构梯队建设强化,各机构人力资源质量不均衡,公共卫生人力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建议明确公共卫生人员配置标准,补齐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缺口;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质量;完善公共卫生人力发展保障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

    公共卫生卫生人力初级卫生保健人才结构北京

    跨学科视角下北京市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以T医院健康社会工作团队为例

    王红梅张蕾王克霞
    3926-3932,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北京市健康社会工作在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迫切需要一个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健康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评估指标体系.目的 从跨学科合作的角度构建机构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健康社会工作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方法 于 2022 年 8-11 月,在北京市T医院及其周边社区,通过滚雪球抽样法抽取 21 名跨学科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对健康社工团队进行焦点访谈,基于冰山模型制定访谈提纲,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取胜任力特征和构建T医院健康社工胜任力指标体系;于 2022 年 11-12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 10 名实务界专家,运用模糊德尔菲法确定专家共识版的指标体系.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97个三级指标的T医院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2)共计实施 2 轮模糊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 100%,采用门槛值S1=8.30 和S2=7.00 分别形成专家共识版北京市和T医院的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从社会工作、医学、护理、社区治理等跨学科视角,并经过实务界专家筛选的北京市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 4 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和 73个三级指标,为健康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专业培训与督导、继续教育和评价标准提供了基础支撑.

    社会工作者健康社会工作者胜任力德尔菲技术模糊德尔菲跨学科合作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开展教学门诊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信潘萱达徐浩枫晏平...
    3933-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师资开展规范的教学门诊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2021 年 7 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修订了《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教学门诊规范(试行)》,全国各全科住培基地均参照此规范开展教学门诊.然而现阶段各住培基地教学门诊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且重视程度不足,教学门诊质量不高、开展形式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师资开展教学门诊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开展教学门诊的难点与困惑,提出思考与建议.方法 于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11 月,以参加广东省省级全科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全科住培师资为调查对象(n=1 00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师资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师资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全科教学门诊带教情况.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电子问卷,并实现问卷的线上发放和回收.结果 全科师资的平均年龄为(40.7±14.1)岁,724 名(72.18%)师资所在机构开设了全科教学门诊,792名(78.96%)有带教意愿,710名(70.79%)无带教经验,904名(90.13%)自评带教能力为60~89分,583名(58.13%)未接受过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462名(46.06%)期望以多种类型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师资培训,分别有 417 名(41.58%)和 309 名(30.81%)认为全科教学门诊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在全科门诊独立接诊患者和分层教学,377 名(37.59%)认为最难实现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全科住院医师掌握全科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216 名(21.54%)认为全科住院医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问诊技巧,456 名(45.46%)认为所在机构未开展/不愿意开展教学门诊的原因为缺乏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在机构开设全科教学门诊情况、带教经验、自评带教能力、接受全科教学门诊师资培训情况是全科师资教学门诊带教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部分全科住培师资愿意开展全科教学门诊,但存在带教经验、带教培训、带教能力不足等困难.建议优化和规范全科教学门诊、加强全科教学门诊师资的全科理念培训、强化带教激励措施、完善住培师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提升全科教学门诊质量.

    全科医学教育,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门诊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CBL教学法对提高全科医师临床应诊能力的影响研究

    杨士芳姬路鹏李晓明陈雪莹...
    3941-3945,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人才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核心,但我国现有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仍存在不足,致使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岗位胜任力不足,故如何提高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是目前全科医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目的 探索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CBL教学法对提高全科医师临床应诊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7 月—2023 年 7 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训的 26 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按批次分为三组:传统教学组、CBL教学组和MDT+CBL教学组,同一批次教学方法相同.采用莱斯特评估套件(LAP)对学员临床应诊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自主设计的匿名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MDT+CBL教学组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临床应诊能力考核:MDT+CBL教学组LAP总分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MDT+CBL教学组在接诊和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医生行为和与患者的关系及预防性治疗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和CBL教学组(P<0.05).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三种教学模式中MDT+CBL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得分高于C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P<0.05),且MDT+CBL教学组学员的知识外延能力、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能力、处理合并症能力、指导患者康复能力和社区合理用药能力得分更高(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师的临床应诊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是全科医学教学新模式.

    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多学科协作CBL教学法临床应诊能力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张旭宫雪徐沙沙张鑫岩...
    3946-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助理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许多基层全科工作,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公认的国家层面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提供科学的依据.目的 构建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为国家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设计的完善提供支持,同时为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文献研究和行为事件访谈建立条目池,于 2019 年 9 月—2020 年 1 月采用德尔菲法对 30 位从事全科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 2 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及权重系数.结果 最终拟定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一级指标 6 个[基本医疗卫生服务(0.244 8)、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0.244 8)、职业素养(0.244 8)、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0.138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085 8)、信息利用能力与管理能力(0.041 0)],二级指标 63 个,并明确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结论 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其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胜任力德尔菲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医防融合研究进展与挑战

    赵玉玲顾政平张雪莹
    3953-3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全面探讨了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医防融合模式正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新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还极大地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本文旨在从慢性病管理的视角,探究医防融合模式的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慢性病管理的背景,其次从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包括多学科协作、患者随访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教育等,实现慢性病管理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后,作者认为未来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交叉、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及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综上所述,医防融合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慢性病管理事业的持续进步.

    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多学科协作数字医疗技术健康教育综述

    数字健康背景下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的需求研究

    吴心怡张永泽阳成虎吴晓园...
    3958-3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疾病谱变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亟须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鲜有对数字技术下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进行识别与分析的研究.目的 探索数字健康背景下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以及不同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确立了 20 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调查项目,并于 2023 年 1-6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福建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糖尿病患病及风险人群,获取 410 名受访者数据,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型和医保类型五类人口学特征,依据Kano模型分析法进行属性分类分析,考察不同属性的服务需求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而提出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供给策略.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显示出共性和个性差异,其中,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服务需求差异较大.糖尿病防治群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聚焦在筛防和诊疗环节,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提供的相关便捷服务与用户的满意度无关.结论 应当提升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个性化水平,充分满足服务人群的"糖尿病与并发症初步筛查"等必备属性需求,完善"建立全周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期望属性服务,以及提升"风险预测""远程健康监测"等魅力属性需求的服务.

    糖尿病医防融合数字健康服务需求Kano模型

    基于医防融合理念的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

    殷道根冯程程杨潍屹王庆川...
    3966-3968页

    医防融合网格化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健康服务

    国际全科前沿——初级卫生保健:基石还是被忽视?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