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心脏协会指南解读系列——《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科学声明》解读

    周伊恒杨梓钰吕垚刘力滴...
    4353-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是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新兴技术.在全球政府机构和学术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大量研究论证AI可以改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但其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尚未在广泛范围内服务临床.基于此,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24-04-02在Circulation发表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科学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该声明综述了A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分类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A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并且构建了未来AI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的框架.本文旨在对该声明进行解读,为我国AI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人工智能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解读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指南解读系列——《社区与心血管健康科学声明》解读

    吕垚刘力滴周伊恒贾禹...
    4358-4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与心血管健康科学声明》由心血管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和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写作小组参与起草,并于2023年12月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期刊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该科学声明主要阐述如何利用社区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现有知识,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路径图,在群体、卫生系统、社区和个人层面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社区基础设施不均衡而带来的心血管健康不平等的问题.因此,对该科学声明进行解读,可在社区层面上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并建议将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纳入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公众的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健康社区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解读

    临床指南/共识制订及应用研究征稿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4363页

    睡眠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王炎喆林征李莎王清玉...
    4364-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健康是一个新兴概念,是一种多维的睡眠-觉醒模式,适应个人、社会和环境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现有研究发现睡眠健康不仅与糖尿病、超重/肥胖和心血管风险等生理健康问题有关,还会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重要影响.既往睡眠相关研究多侧重于睡眠障碍和睡眠问题的识别与治疗,而对睡眠健康的积极属性关注较少.本文回顾了睡眠健康现有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睡眠健康的定义、测量工具以及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以期唤起对睡眠健康的全面认知,为我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睡眠健康健康结局评估工具慢性病心理健康综述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陈鹏飞刘雅茜王途之张桂梅...
    4370-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 2023 年 2-11 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 2 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 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 14 d两组DBAS-16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DBAS-16 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失眠障碍失眠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数智化医疗诊疗工具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睡眠信念与态度

    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郭佳曹春梅刘国纯郑满...
    4376-4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 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2 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 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 36 篇文献,包含 2 706 例受试者,涉及 5 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 与 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 与 RT(SMD=23.39,95%CI=14.67~32.02),PTE 与 AE(SMD=14.86,95%CI=4.64~36.40),PTE 与 CT(SMD=12.11,95%CI=7.62~16.59),RT 与 ME(SMD=-27.61,95%CI=-40.49~-14.73),RT 与 CT(SMD=-11.28,95%CI=-20.86~-1.70),ME 与 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 6 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 4~5 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 3 h内进行运动.

    失眠睡眠运动系统评价网状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非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失眠共病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评价研究新进展

    董孟龙林志烽范孟孟薛盛文...
    4388-4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共病睡眠呼吸暂停(COMISA)是一种高患病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同时伴有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且相比单独失眠或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其导致的日间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损害更为严重.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BZDs)可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是治疗失眠的一线用药,但因其可能会增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恶化OSA严重程度而不推荐用于OSA治疗.目前,NBZDs对COMISA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系统回顾的方式,整理了OSA和COMISA患者使用NBZDs的相关文献,分析NBZDs对AHI、氧减指数、睡眠质量等多个指标的影响,评价了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及扎来普隆等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COMISA患者如何合理使用NBZDs提供借鉴.

    失眠共病睡眠呼吸暂停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综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预测价值:随访5年的队列研究

    陈汝满白亚飞王春莉安娜...
    4397-4402,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及NLR联合CAR能否增强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 探讨NLR联合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 年 1 月选取 175 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 2021-12-3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R及NLR联合CAR在MHD患者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NLR及CAR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43(95%CI=0.669~0.817,P<0.001);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10(95%CI=0.627~0.794,P<0.001);NLR联合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 0.799(95%CI=0.732~0.867,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至随访终点,基线NLR>4.93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NLR≤4.93 的患者(χ2=32.753,P<0.001).基线CAR>0.795 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CAR≤0.795 的患者(χ2=38.09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4.93(HR=2.071,95%CI=1.226~3.499)、CAR>0.795(HR=1.903,95%CI=1.155~3.136)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透析龄增加(HR=0.984,95%CI=0.976~0.992)及铁蛋白升高(HR=0.998,95%CI=0.998~0.999)、25-羟维生素D[25-(OH)D]升高(HR=0.964,95%CI=0.941~0.987)、三酰甘油(TG)升高(HR=0.695,95%CI=0.506~0.955)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LR、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NLR及CAR升高均是MHD患者 5 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全因死亡队列研究

    小腿围和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冠心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罗琴苟连平陈银苏凤...
    4403-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肌少症作为一种常见老年慢性病,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其增加了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已有研究证实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筛查具有一定价值,但在冠心病人群中应用较少.目的 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在住院老年CHD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 2023-01-01-05-31 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 213 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及上臂围等指标,进行小腿围的测量,并同时计算Ishii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计算Kappa值判断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HD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7.2%(58/213).总人群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男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女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4.3 cm(灵敏度=86.5%,特异度=64.6%);女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3.8 cm(灵敏度=100.0%,特异度=50.0%);男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8.0 cm(灵敏度=70.3%,特异度=85.9%);女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7.5 cm(灵敏度=81.0%,特异度=69.6%);男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14.07 分(灵敏度=91.9%,特异度=62.6%);女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20.08 分(灵敏度=100.0%,特异度=64.3%).除女性小腿围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Kappa=0.353)较低外,其余指标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Ishii评分与肌肉量呈负相关,三种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但本研究更推荐Ishii评分用于筛查肌少症,辅助医务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冠心病肌肉减少症筛查效度小腿围上臂围Ishii评分

    糖脂代谢病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研究

    古珊也周子懿蔡业峰
    4412-4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关研究.目的 分析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 选取 2023 年 3-12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糖脂代谢病患者 410 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MSE>26 分)和VCIND组(MMSE≤26 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中老年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10例患者中认知正常组有 209 例,发生VCIND 201 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25.989,95%CI=5.656~119.427)、小 学(OR=6.839,95%CI=3.919~11.933)]、Fazekas 分 级(OR=1.700,95%CI=1.124~2.570)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1.608+小学×1.923+小学以下×3.285+Fazekas分级×0.531,该模型的AUC为 0.767(95%CI=0.721~0.813,P<0.001),灵敏度为 0.726,特异度为 0.756,约登指数为 0.4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13.404,P=0.099).结论 低文化程度、Fazekas分级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早期识别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的高危人群.

    认知障碍糖脂代谢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脂代谢障碍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