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药物基因作用靶点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干预效果研究

    庞爱梅高伟张恒蒲双双...
    704-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H型高血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急需探寻降压药物基因分布的多态性,为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目的探讨济南市社区H型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叶酸联合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为该地区开展高血压医防融合精准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 年 6 月—2022 年 6 月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 20 家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 例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首先进行 5 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通道抑制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关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将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基因组)与基因导向协同叶酸、维生素D治疗组(基因导向组),每组 100 例.基因组根据检测的高血压基因作用位点的特点调整用药;基因导向组在基因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叶酸、维生素D.干预初始(M0)、干预 3 个月(M3)、干预 6 个月(M6)时采集患者晨间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患者患病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基因测序,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与Hcy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性别(rs=-0.463)、收缩压(r=0.181)、舒张压(r=0.188)与Hcy水平有相关性(P<0.05).5 类抗高血压药物基因作用靶点中,与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分别是CYP3A5(A6986G)、CYP2C9(c.1075A>C)、CYP2D6(c.100C>T),与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基因多态性位点相关的是ADRB1、ACEI(I/D)、AGTR1、NPPA.基因组A6986G:CYP3A5*1/*1(AA)、ACEI(I/D):D/D、c.100 C>T:CYP2D6*1/*1(CC)患者M3、M6 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a1/a3(AG)、ADRB1 c.1165 G>C:GG、c.1075 A>C:CYP2C9*1/*3(AC)、c.1075 A>C:CYP2C9*3/*3(CC)患者M6 舒张压低于M0,A6986G:CYP3A5*3/*3(GG)、ADRB1 c.1165 G>C:CC、ACEI(I/D):I/I、c.1075 A>C:CYP2C9*1/*1(AA)、AGTR1 c.1166 A>C:AA、NPPA T2238C:TT、c.100 C>T:CYP2D6*10/*10(TT)患者M3、M6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ADRB1 c.1165 G>C:GC、ACEI(I/D):I/D、c.100 C>T:CYP2D6*1/*10(CT)患者M6 收缩压低于M0,M3、M6 舒张压低于M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 基因导向组Hcy水平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M6 Hcy水平低于M0,基因导向组M3、M6 Hcy水平低于M0,M6 Hcy水平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3、M6 基因导向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基因组、基因导向组M6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M0,M6 收缩压低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中存在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差异,个体化用药效果显著;叶酸联合维生素D协同治疗更能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水平.

    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压基因多态性叶酸维生素D

    远程医疗管理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康复中的效果: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袁泉陆海英王怡刘韵霄...
    71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数量巨大,呼吸康复训练作为COPD患者稳定期管理的重要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远程医疗管理下实施呼吸康复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但是国内,尤其是西部尚缺乏相关实践.目的 评估通过远程医疗管理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通气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 202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就诊于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及5个联合社区的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研究,分别在基线时及干预 1、3、6 个月后记录患者的肺功能、博格评分(Borg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QOL评分.结果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2 例)和试验组(73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线时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 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间对FEV1%pred、FEV1/FVC、6MWT水平、QOL评分中呼吸困难、情绪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 1、3、6 个月后,试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6个月后,试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干预后1个月时(P<0.05).结论 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康复,干预3、6个月后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康复呼吸锻炼呼吸功能试验远程医疗

    体质指数正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洋王宇丛晶宫艺...
    717-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的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密切.BMI正常的PCOS女性也有较高的脂质代谢水平,但目前对该类人群中血脂异常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BMI正常的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针刺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活产率的影响(PCOSAct)"临床试验数据,选取基线较完整且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 428 例.判断高脂血症的评价标准:总胆固醇(TC)≥6.22 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2.26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4.14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并据此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体测量学、性激素、糖脂代谢以及心肌酶、肝功能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MI正常的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 32.24%(138/428),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HDL水平降低;单一表型异常率较高[21.73%(93/428)].高脂血症组138例、无高脂血症组290例.高脂血症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占比、体质量、腰围、BMI、腰臀比(WHR)较大,尝试妊娠时间较长,游离雄激素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DL、TC、TG、载脂蛋白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无高脂血症组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抗米勒管激素、HDL、载脂蛋白A、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无高脂血症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HOMA-IR、LDH是正常BMI的PCO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70、1.348、1.172、1.009),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是独立保护因素(OR=0.979,P<0.05).结论 BMI正常的PCOS女性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为 32.24%,年龄、BMI、HOMA-IR、LDH、SHBG均是PCOS女性发生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该根据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及延缓PCOS女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体质量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电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铁死亡影响的研究

    秦晓宇张斌森张笑佳逯晓婷...
    723-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增加患者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和铁死亡是POCD发生的重要机制假说,而电针改善POCD患者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POCD大鼠学习记忆及炎性细胞因子和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18~20月龄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组(n=24).根据术后 3、7 d两个观察时间点将每组大鼠分为 2 个亚组(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每组 12 只.采用剖腹探查手术建立POCD模型,选取电针组大鼠百会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海马中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海马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Fe2+,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ACSL4)、铁蛋白重链 1(FTH1)、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 3(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 3、7 d大鼠组别与时间对大鼠术前认知功能训练逃避潜伏期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训练时间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显著(P时间<0.05),组别对逃避潜伏期主效应均不显著(P组间>0.05).模型组术后3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7 d亚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术后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穿越平台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亚组血清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IL-10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血清IL-6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模型组术后 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海马IL-6、TNF-α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IL-10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高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模型组术后3 d亚组FTH1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3 d亚组,电针组术后 3 d亚组低于对照组术后 3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7 d亚组Fe2+、LPO、ACSL4、LPCAT3 高于对照组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FTH1低于术后 7 d亚组、电针组术后 7 d亚组(P<0.05).模型组术后 3、7 d亚组海马组织视野内细胞核双核膜结构清晰,核周隙未见明显增宽,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核内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内少量线粒体膜破裂,膜结构消失;部分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可见部分髓鞘断裂,排列紊乱;电针组术后 3、7 d亚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和神经元铁死亡可能是POCD发生的重要病因机制;电针能够改善POCD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全身和中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元细胞铁死亡途径有关.

    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并发症电针百会内关炎症铁死亡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研究

    凡国华孙静云纪娟许文景...
    73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骨髓抑制是肺癌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针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择时揿针疗法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2例首次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事先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和制订的分配方案,根据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揿针组(48例)及择时组(47 例).对照组给予肺癌化疗常规护理措施,揿针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加用膈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穴位揿针疗法,择时组在对照组遵循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当日辰时(7:00-9:00)至巳时(9:00-11:00)实施择时揿针疗法.检测分析三组化疗前 1 d及化疗第 3、7、14、21 天反映骨髓抑制情况的血常规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揿针组和择时组化疗第 7、14 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择时组均高于揿针组(P<0.05);血小板计数: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化疗第7、14天揿针组和择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14天择时组高于揿针组(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揿针疗法能有效预防NSCLC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部分血常规指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肺癌揿针择时针刺疗法癌,非小细胞肺化疗骨髓抑制子午流注

    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筛选

    张杰丁声双郭敏薛阳...
    739-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 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 2021 年 4 月—2022 年 7 月将 60 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 10 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 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 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 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 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 2(TLR2)、Toll样受体 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 水平降低,IL-4 和IL-10 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 表达的AOD降低(P<0.05).结论 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甘草气管插管麻醉通气,机械呼吸道损伤有效成分总皂苷

    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对疾病负担测算的影响研究

    周静静贺凯玥刘爱玲赵兰慧...
    746-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编码的疾病负担测算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该类研究多基于西医疾病编码.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提高,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有利于促进中医疾病诊断的完善,利于计算患病率、生存率、服药情况、救治水平,可进一步评价中医病种的疾病负担情况,促进临床诊疗决策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但是,ICD-11中传统医学编码不完善,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中医国家标准之间的映射不足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疾病负担测算的编码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研究中的不足、ICD-11 纳入传统医学编码后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的影响,并对ICD-11 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新国家标准进行了初步比较,为未来中医疾病负担的测算编码的完善提供参考.提出未来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中医标准化术语和ICD-11传统医学编码、ICD-11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之间的映射,从而促进中医疾病负担的研究.

    全球疾病负担中医药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医疗编码传统医学编码

    基于ICD-11的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负担归因于中医体质分析

    赵兰慧高婧周尚成
    751-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第 72 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章节编码,其中,消渴病编码为SD71(TM1).目前,消渴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中老年人是消渴病高发人群,中医体质偏颇是消渴病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见到中医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 基于ICD-11 传统医学章节及中医国家标准,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负担,并归因于中医体质,评估中医体质监测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消渴病中医防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 2020 年,调查广州市≥50 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及中医体质分布.运用全球疾病负担(GBD)的综合理论,测算广州市中老年人群消渴病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评估广州市消渴病疾病负担情况.采用相对危险度(RR)评估不同中医体质对中老年人消渴病疾病的危险性.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中 1 576 名老年人,失访 55 名,回收有效问卷 1 521 份,有效应答率为 96.51%.其中男 782 名,年龄 62(56,69)岁;女 739 名,年龄 62(55,7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为 13.08%,标化患病率为 12.64%.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质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其中消渴病患者分布最多的是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消渴病疾病负担DALY率为 86.46‰,其中YLL率为 4.86‰,YLD率为 81.60‰.广州市中老年人单一体质占比为 48.98%,复合体质占比为 51.02%.阴虚质是导致消渴病的危险体质(RR=1.73,P<0.01),导致了疾病负担 33 092 DALY,DALY率为 10.98‰;占消渴病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的 12.70%.就不同年龄段而言,60~69 岁年龄段痰湿质(RR=1.62,P<0.05)、阴虚质(RR=1.80,P<0.05)是危险体质,其中,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 18 530 DALY,DALY率为18.7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 21.63%.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 10 520 DALY,DALY率为 10.65‰,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 12.28%.痰湿质与阴虚质联合导致的疾病负担为 26 780 DALY,DALY率为 27.10‰,占该年龄段消渴病疾病负担的 31.26%.就不同性别而言,男性痰湿质(RR=2.29,P<0.01),女性阴虚质(RR=2.27,P<0.01)是消渴病的危险体质.中老年男性痰湿质导致的消渴病疾病负担为 45 017 DALY,导致的DALY率为30.96‰,占中老年男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 36.82%.女性阴虚质导致的消渴疾病负担为 28 753 DALY,导致的DALY率为 18.43‰,占中老年女性消渴病疾病负担的 20.79%.结论 广州市≥50 岁中老年人消渴病患病率较高,消渴病疾病负担沉重.阴虚质、痰湿质是导致中老年人消渴病的危险体质.建议进行中医体质监测与管理,以有效降低消渴病疾病负担.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消渴病中年人老年人全球疾病负担中医体质类型

    一种新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探讨

    彭咏怡吴仲平黄锦海林俊凤...
    758-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吸入给药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用的给药途径.患者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能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最近国内研发了一种新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可测量在附加多种不同吸入器内置阻力条件下的吸气峰流量(PIF)和吸气容积(VI),精准评估患者使用吸入器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此类吸入评估仪器的质量检测方法和通过标准.目的 对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进行质量检测,评估其检测性能,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新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PF810 模拟不同干粉吸入器内置阻力,共分为 5 个不同档位(R1~R5),并采用标准流量/容积模拟器对PF810 的流量、容积和阻抗性能进行测试.吸气流量测试取固定容积(3.000 L)、在不同流量(在 0~2.000 L/s范围内,以 0.250 L/s为间隔步进取值)状态下进行.V1 测试取低(0.500 L/s)、中(1.000 L/s)、高(1.500 L/s)3 种流量,并在不同容积(在 1.000~4.000 L范围内以 1.000 L为间隔步进取值)状态下进行.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的Bland-Altman图法评价不同阻力档位下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的PIF、VI测量值与模拟器输出的实际值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流量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流量检测重复度、准确度和线性度达到性能要求的百分率分别为 100.00%(40/40)、95.00%(38/40)、94.29%(33/35).R5 档位 1.500 L/s及以上流量下PF810准确度和线性度不符合性能检测要求,其余档位和流量下全部达标.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可见,95%一致性界限(LOA)为(-0.271~0.107)L/s,96.00%(192/200)数据点在 95%LOA范围内.容积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容积测试重复度、准确度和线性度的性能检测通过率均为 100.00%(60/60、60/60、45/45).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可见,95%LOA为(-0.058~0.017)L,100.00%(180/180)数据点在95%LOA范围内.阻抗检测质量控制评估结果显示,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PF810 阻抗值与相应吸入器内置阻力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5%.结论 本研究采用标准流量/容积模拟器对吸入用药定量评估仪器在附加不同档位吸入器内置阻力条件下的吸气流量与容积进行质量检测,方法简便可行,并可客观、科学地对该类型仪器进行性能评价与定期检测维护,值得应用与推广.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吸入疗法干粉吸入器质量控制

    医学中的全科医学——从《柳叶刀》200年历史看现代医学中的全科医学发展(五):约翰·弗莱的国家间全科比较研究

    杨辉
    前插2-前插5页

    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约翰·弗莱TheLancet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