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全科医学

梁万年

旬刊

1007-9572

zgqkyx@126.com

010-63052088;83525550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A座907

中国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内首家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全科医学学术性刊物(刊号:CN13-1222/R,ISSN 1007-9572)。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工作经验;普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对策的思考

    林奕芳贾杰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辖区居民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若能将康复服务精准对接至有需求的人群,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在基层"的功能定位,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社区康复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的对策思考,提出基层机构在服务提供上可推进个体健康管理与临床康复无缝衔接,在服务协作上可建立全科医生模式下的社区康复、组建"康复-公卫"联盟、制订个性化家医签约服务包等协作机制,在服务筹资上可充分探讨现有筹资来源的整合支付,以期为基层机构康复职能的拓展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全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国民医疗经济负担持续降低的长远目标。

    康复社区康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全专结合管理专家共识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妇科肿瘤学组白文佩
    91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筛查、早期识别、干预及康复中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妇科肿瘤学组联合全科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护理学、卫生统计学等专家,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现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妇科恶性肿瘤管理相关指南等,制定了本共识。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全专结合管理应该以妇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为核心,联合肿瘤、康复等多学科团队,从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筛查、随访、转诊、心理疏导、运动康复、营养管理、延续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致力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妇科肿瘤宫颈肿瘤子宫内膜肿瘤卵巢肿瘤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医院,专科全专协作专家共识

    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范佳宁陈洁婷王梓琪范津赫...
    923-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慢性病负担明显加剧,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目前有关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的HRQoL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评估,然而,相较于对HRQoL静态现状的研究,对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的研究稍显不足。目的 分析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为提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现场调查的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于 2016 年(T0)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 3 个城市社区和周边的 2 个团场社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或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别在2017年(T1)、2018年(T2)、2019年(T3)和2021年(T4)进行4轮随访调查。基线时期共调查1 599例,完成后期 4 轮随访过程的共有 565 例,其中高血压 389 例、糖尿病 176 例。在排除HRQoL和人口学特征等关键指标缺失的样本后,最终有 563 例研究对象的数据纳入分析。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社会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疾病情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5部分内容。采用五级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患者的HRQoL进行测量。运用增长混合模型探索异质化HRQoL发展轨迹,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和Shapley值分解进行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3类异质化发展轨迹:显著增长组452例(80。28%)、适度下降组 81 例(14。39%)和显著衰减组 30 例(5。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显著增长组为参照,不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健康状况恶化、非城镇职工医保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不满意的患者更容易进入适度下降组(P<0。05);不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满意程度一般的患者更容易进入显著衰减组(P<0。05)。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患者HRQoL的预测贡献程度在各类别轨迹组间不同。在显著增长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变化和生活自理能力;在适度下降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体育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显著衰减组中,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程度在贡献程度分析中排名第一,其次则是体育锻炼。结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存在不同的变化轨迹,且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可根据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动态调整干预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应重点关注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自理能力受损以及不进行体育锻炼的CMD患者。同时,应开展有关慢性病政策和医疗保险等养老政策的宣传,持续提高门诊慢性病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HRQoL。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心血管代谢性疾病EQ-5D-5L量表中老年人增长混合模型影响因素分析Shapley值法

    中国老年人中心性肥胖和维生素D水平与衰弱的关系研究

    尹单贺惠娟李梦盈王向荣...
    933-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中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衰弱发生率增高,探究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在衰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衰弱管理至关重要。目的 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探究维生素D水平在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为老年人衰弱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2 年(T1)和 2014 年(T2)中 1 364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水平,并采用体质量校正腰围指数(WWI)测量中心性肥胖、衰弱指数(FI)测量衰弱。通过交叉滞后模型分析老年人中心性肥胖与衰弱之间的因果时序关系,并探讨维生素D是否作为中介因素参与中心性肥胖与衰弱的发生。结果 T1 老年人衰弱检出率为 21。8%(298/1 364),T2 衰弱检出率为 31。2%(425/1 364)。在两个时间点上,WWI与维生素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与FI均呈正相关(P<0。05);维生素D水平与FI均呈负相关(P<0。05)。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 WWI能够预测T2 FI(β=1。124,P<0。05),T1 FI能够预测T2 WWI(β=0。125,P<0。05)。纵向中介效应分析表明,T1 WWI不仅可以直接预测T2 FI(β=0。040,P<0。05),还可以通过T2维生素D水平的中介作用预测T2 FI(β=-0。131,P<0。05)。结论 中心性肥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同时也能通过维生素D水平的部分纵向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老年人的衰弱。老年人应定期监测中心性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

    衰弱中心性肥胖维生素D老年人交叉滞后分析

    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乐李振浩姚典瑞杨洋...
    939-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其他老年群体相比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聚焦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明确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 年 6-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山西省 4 个市(太原、忻州、吕梁、临汾)8 个县 24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入户调查,共回收问卷 1 882 份。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筛查量表(CMMSE)对受访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评估,根据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组>22 分为无认知障碍;初中/中专及以上组>26 分为无认知障碍。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状况和社会与环境 4 个维度分析探究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 1 848 名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CMMSE得分为(24。40±5。84)分。分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年龄(B=-2。355)、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B=-2。189)、婚姻状况(B=-0。987)、躯体锻炼(B=-0。792)、BMI(超重:B=1。034)、日常活动能力得分(B=0。900)、抑郁状况得分(B=-0。089)、社会资本得分(B=0。125)是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CMMSE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中患认知功能障碍 428 例,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 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94,95%CI=1。398~2。566)、个人月收入(≤500 元:OR=0。598,95%CI=0。380~0。943)、婚姻状况(OR=1。507,95%CI=1。078~2。106)、躯体锻炼(OR=1。673,95%CI=1。276~2。193)、BMI(超重:OR=0。543,95%CI=0。368~0。804)、日常活动能力得分(OR=0。805,95%CI=0。823~0。895)、社会资本得分(OR=0。958,95%CI=0。934~0。983)是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 23。2%,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躯体锻炼、日常活动能力、抑郁状况、BMI、社会资本是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管理,预防易地扶贫搬迁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

    认知功能老年人影响因素易地扶贫搬迁山西省

    维得利珠单抗与乌司奴单抗作为初治生物制剂在中重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刘浏徐文航吕宾范一宏...
    948-953,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维得利珠单抗(VDZ)和乌司奴单抗(UST)均可有效治疗克罗恩病(CD)。然而,两者作为CD患者的初治生物制剂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 比较真实世界中VDZ和UST在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作为初治生物制剂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使用VDZ或UST作为初治生物制剂治疗中重度CD患者资料。评估治疗 14 周和 52 周的临床疗效及治疗 52 周的内镜疗效和药物维持治疗率,分析治疗 52 周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72例CD患者,其中VDZ 27例,UST 45例;共67例完成14周治疗(VDZ 24例,UST 43例),57 例完成 52 周治疗(VDZ 18 例,UST 39 例)。UST和VDZ治疗 14 周时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T和VDZ治疗52周时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T和VDZ治疗 52 周时的内镜应答率和内镜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52 周药物维持治疗率方面,UST[86。7%(39/45)]高于VDZ[66。7%(18/27)](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5,95%CI=0。938~0。993)、治疗 14 周临床应答(OR=8。483,95%CI=1。699~42。352)是UST治疗 52 周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P<0。05)。因单因素分析中没有发现VDZ治疗52周临床缓解影响的因素,故未进行多因素分析。VDZ[7。4%(2/27)]和UST[4。4%(2/45)]治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T作为初治生物制剂在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的临床和内镜疗效与VDZ相当,但UST治疗 52 周的药物维持治疗率高于VDZ。年龄和UST治疗 14 周临床应答与UST治疗第 52 周的临床缓解存在相关性。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克罗恩病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生物制剂疗效比较研究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肠道菌群与失眠的因果关联研究

    郭玉梦崔杨霖张宪忠
    95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及工作状态。肠道菌群被认为是失眠的一个危险因素,但目前存在相关证据较为缺乏的问题,难以准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目的 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作为研究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MiBioGen联盟进行的最大可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n=18 340)中肠道菌群的汇总统计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与 196 种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失眠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n=462 341)。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加权众数法(WM)等检测肠道菌群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以IVW法为主,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 95%置信区间(CI)评估结果。结合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检验和异常值检验(MR-PRESSO)等方法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对发现与失眠有因果关系的菌群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IVW结果显示蔷薇菌属(OR=0。787,95%CI=0。671~0。923,PFDR=0。016)、丹毒杆菌属(OR=0。880,95%CI=0。794~0。976,PFDR=0。077)、副普雷沃菌属(OR=0。891,95%CI=0。801~0。991,PFDR=0。083)、瘤胃球菌属UCG014 组(OR=0。818,95%CI=0。697~0。961,PFDR=0。072)、巴斯德菌科(OR=0。897,95%CI=0。814~0。988,PFDR=0。081)、巴斯德菌目(OR=0。897,95%CI=0。814~0。988,PFDR=0。094)和失眠有关,未发现IVs存在基因多效性或显著异质性。根据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失眠对肠道菌群无显著的因果影响。结论 蔷薇菌属、丹毒杆菌属、副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UCG014 组、巴斯德菌科、巴斯德菌目 6 种肠道菌群丰度与失眠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即丰度降低会增加失眠的发病风险,为失眠的保护因素。

    肠道菌群失眠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联

    外泌体调节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梦元李冠杉韩倩李思瑶...
    962-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复发性流产(RSA)是常见的生殖障碍性疾病,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RSA的发生与该过程减弱密切相关。子宫内膜来源外泌体及其携带的miRNA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EMT,与RSA关系密切,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外泌体在细胞EMT中的功能,通过实验验证子宫内膜来源外泌体及其分泌的miRNA-221对RSA小鼠子宫内膜细胞EMT的调控作用。方法 2021年10月—2022 年 5 月,选取SPF级、健康 8 周龄雌性小鼠 24 只,随机选取 12 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 12 只小鼠制作RSA模型,造模结束后雌雄合笼,妊娠第 4 日处死雌性小鼠,分离和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收集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印迹法(WB)进行外泌体鉴定;通过CCK-8、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干预前后两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7)、MMP-9]及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的表达;外泌体处理后的细胞EMT标志蛋白(CD24-APC、CD44-FITC)的表达;转染miRNA-221 模拟物和抑制物分析外泌体源性miRNA-221 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MT的作用,并通过WB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RSA组小鼠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具有异常的EMT,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能够分泌外泌体。添加外泌体的RSA组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侵袭能力、CD44+/CD24+表达水平高于细胞上清液RSA组(P<0。05)。与细胞上清液RSA组相比,添加外泌体的RSA组细胞的EMT标志蛋白E-cadherin水平降低,间质样标志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基质标志蛋白MMP-7、MMP-9 蛋白水平升高(P<0。05)。RSA组miRNA-22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随机miRNA相比,miRNA-221 模拟物激活了PI3K-AKT通路、NF-κB通路和p38通路(P<0。05)。与对照随机miRNA相比,miRNA-221模拟物降低了PTEN mRNA的表达水平(P<0。05),而miRNA-221 抑制剂转染则增加了PTEN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子宫内膜来源外泌体miRNA-221 可通过负向调控Pten基因,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MT,影响RSA妊娠结局。

    复发性流产上皮间充质转化外泌体miRNA-221Pten基因PI3K-AKT通路

    中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欣欣隋锦辉吴浜栋刘燕...
    973-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家庭生育意愿关系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当前我国面临较大的低生育风险,低生育现象已成为常态。目的 在全面开放三孩的政策背景下,通过分析人群的生育意愿以及其在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晰不同年龄人群对于生育的顾虑,为相关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 2021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本研究选取年龄为 20~44 周岁的人群,剔除缺失变量后,共纳入样本 2 525 名,其中包括 1 444名女性。针对全人群的研究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每 5 岁为 1 组,共计 5 组;针对女性的研究,按照年龄≤34岁和≥35 岁为标准分为两组。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观点态度 3 个维度的多个变量为可能影响因素,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全人群以及仅针对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结果 意愿生育二孩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 59。05%(1 491/2 525),≤34 岁人群相较于≥35 岁人群生育 0 孩的意愿更高(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特征变量中,35~39 岁人群和≥35 岁女性群体中健康状况更好的人生育意愿高的可能性更大(P<0。05);家庭特征变量中,≥25 岁人群和≥35 岁女性群体中有更多家庭人口数的人生育意愿高的可能性更大(P<0。05);≤34 岁女性群体中有稳定的伴侣生育意愿高的可能性更大(P<0。05);观念态度变量中,20~24 岁人群所有变量有显著性,在其他年龄组的结果表现出多样性。结论 意愿生育二孩为当下主流生育意愿,以≤34 岁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低生育意愿相对较高。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更多的家庭人口数在 35 岁以上年龄段结果更突出,观念态度对生育意愿影响较强并且年龄差异明显。建议关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育观,加强家庭、社会和政策支持,重视女性自身的身体健康,提供生育医疗保障。

    计划生育生育意愿年龄公共卫生

    女性生育因素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基于平阴队列的横断面研究

    付春迎于瑞洪王琪李美玲...
    980-98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关于生育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且缺少有关女性生育因素与主观认知功能的研究。目的 探究女性生育因素与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关联,为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平阴队列于 2023 年 7 月在济南市平阴县 3 个乡镇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 45~70 岁的中老年人进行调研,获得有效样本 2 165 例。自行编制一般信息问卷,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女性生育因素等信息。分别采用主观认知下降自测量表(SCD-Q9)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测量研究对象的主、客观认知功能。通过人体测量获得身高、体质量等信息,通过血液检测获得研究对象的载脂蛋白e4(APOE e4)等位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生育因素对主、客观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局部加权回归(Loess)分析女性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期长度与MoCA-B得分的非线性关联。结果 本研究基于基线人群,纳入 1 044 例已绝经女性,其中SCD-Q9 得分异常率为 48。37%(505/1 044),MoCA-B得分异常率为 67。43%(704/1 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 3 个及以上的女性比生育 1 个及以下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的风险更低(OR=0。59,95%CI=0。36~0。98);母乳喂养时长<6 个月的女性比喂养时长 6~12 个月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高(OR=3。69,95%CI=1。03~13。16)。初潮年龄>18 岁(OR=1。91,95%CI=1。09~3。35)、绝经年龄≤45 岁(OR=1。61,95%CI=1。00~2。62)、生育期≤30 年(OR=1。56,95%CI=1。07~2。29)或>40 年(OR=2。22,95%CI=1。05~4。72)均与较差的客观认知功能有关(P<0。05)。经Loess分析,可见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以及生育期长度与MoCA-B得分之间近似呈倒"J"形关系。结论 子女数量较多(≥3 个)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低,较短母乳喂养时长(<6 个月)的女性主观认知下降风险更高。初潮年龄>18岁、早绝经(≤45岁)、生育期过长或过短均与较差的客观认知功能有关。应关注女性生育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女性生育因素认知功能主观认知功能客观认知功能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