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周晓燕

双月刊

2095-9796

zqxb@vip.163.com

010-88567282

100089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性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立足中国青年理论与实践,以青年问题、青年工作及青年最关心的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化教育等为主题,汇萃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服务于国内各级青年政策的制定与青年工作者、修正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员工。近年来,学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转载率连年达到40%,获得学术界评定的多个奖项,相关媒体作了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刘建军梁天卓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署要求,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价值和理论启示意义.结合此前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中央文件有关表述,我们发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序时有不同,其深层原因在于三大文化的关系问题.从整体思维来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具体来看,可以分别从时间先后顺序、理论逻辑顺序、实践重点等不同维度,深刻理解三大文化的内在关系,准确把握不同排序下各项工作的核心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关系

    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运动对建立新中国的贡献

    阎治才陈竞博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运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历史时期的青年运动促进了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国民党统治走向崩溃;促进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不断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全国解放;促进了党的青年干部培养和干部队伍的扩大;促进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顾和考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运动的历史,对于新时代充分发挥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运动第二条战线

    从队章修改看少先队75年发展历程及启示

    赵霞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先队章程是少先队的基本法规.队章修改的历程,是少先队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和政策文本比较,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9次队章修改,从少先队的性质及目的、少先队的标志礼仪、队员、少先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等4个重要方面分析不同版本队章的关键差异,探讨队章修改对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实践指导.

    少先队队章修改少年儿童运动史少先队章程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的新青年

    吴炜华
    29页

    制造"非地方":对都市青年户外徒步的田野考察

    吴炜华黄珩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徒步、露营等轻型户外运动成为都市青年节假日出行的热门选项,衍生出独特的组织模式、社交场景和文化模态.本研究在青年社会学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关照下,对当代青年的户外徒步展开探索.通过行人民族志的追踪与调查,本研究发现,都市青年通过户外徒步分别制造了现实、媒介与文化三个层面的"非地方":在现实层面,都市青年为户外景观赋予了"诗和远方"的提升性想象,同时又在城市空间中实践着"反向芭蕾",制造出抵抗城市生活常规的空间行动;在媒介层面,都市青年一方面脱离了社交过度连接的压力,另一方面以徒步专属的媒介工具转译出独特的行动者网络;在文化层面,都市青年在户外徒步时积极寻找和加入自己的趣缘圈层,以"风格物"和其他青年文化或亚文化模因激活独特的社交模式与文化表达渠道.

    "非地方"户外徒步青年文化文化地理学

    Citywalk何以"出圈"?——青年城市漫步中"三感"的评价、检验及提升

    王慧娴刘筱喆
    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citywalk在青年群体中火速"出圈"并形成一股风潮.青年在citywalk中的"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回收的数据进行有效测度.问卷人口学特征显示:漫步人群年轻化趋势显著、漫步者学历普遍较高、漫步时间多在晚上.青年在citywalk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三感"水平,其中,安全感最高、幸福感次之、获得感最低;citywalk"出圈"源于它是青年获得感的"连通器"、幸福感的"助推器"和安全感的"稳定器".应正视青年的所想、所需、所求、所盼,通过改善城市旅游休闲的软硬件设施与管理服务,特别是"休闲要素获得"来提升citywalk"三感",从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增强其国家认同,激发其使命担当.

    citywalk城市漫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少年非遗志愿服务:意涵、机制与实践

    良警宇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非遗志愿服务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传播和传承非遗传统的代际传承实践.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服务对象或志愿者的青少年以及非遗保护者三类实践主体共同构成了一种互动、合作与支持的关系.对青少年非遗志愿服务在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中进行定位,要遵循非遗保护传承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自我发展与广泛参与以及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立足于非遗蕴涵的复合性价值理念;探索助力社会治理、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践路径;发挥促进非遗文化实现代际间的传递、传播与传承和文明互鉴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行动机制实践路径

    社交媒体中青年表情包的文化隐喻探析

    马莲赵英臣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新表征.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符号,因其多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获得青年青睐,是视觉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一道重要的青年亚文化景观.表情包是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媒介,具有文化认同、情感表达、社会批判等多重文化隐喻.表情包流行背后的文化隐喻动力在于青年社交的心理需求、文化的演化和媒介环境的塑造.运用辩证思维客观评价青年表情包文化,需要释放表情包的优势效能:引导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引导青年在拥抱社交媒介的同时链接生活世界;引导青年在网络社交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情感共鸣,建构高质量的社交网络;把握青年表情包的情感需求,构建青年交往的情感共同体.

    青年表情包文化隐喻青年亚文化高质量社交

    期冀美好生活与高质量发展:新兴行业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差异化需求研究

    赵常杰齐雨菡张宾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行业从业青年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城市创新和激发活力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基于全国青年发展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针对新兴行业从业青年特点,将新兴行业从业青年分为生活新业态青年、网络文化青年和独立文艺青年,通过对其城市发展软环境、硬实力和个人发展空间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新兴就业青年在城市发展需求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生活新业态青年对城市发展各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网络文化青年和独立文艺青年,而独立文艺青年则对城市环境和文化氛围有较高需求,这反映了不同群体在职业、生活和发展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为此,政策制定者应针对这些关键需求和影响因素,制定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政策,营造能够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和青年的共同发展.

    新兴行业青年城市发展需求青年发展型城市

    "先推后拉":流动青年的主动相亲及个体化策略研究

    胡艳娜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主动相亲实践的案例研究,力图呈现流动青年的自主性亲密关系策略.研究发现,受制于文化和制度因素,流动青年经历了"排斥—理解—接受"的心路历程,在不断推拉、说服自我的过程中接纳了相亲形式.在相亲前、中、后期,他们积极采取"先推后拉"的个体化策略,通过与相亲对象的沟通协商完成利益结构互补.流动青年所采用的"推拉式"亲密关系策略并非只是扩大了个体自主性,同时还维护了代际和谐与他人利益.

    流动青年个体化相亲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