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锂资源安全评估与预警

    郑明贵刘丽珍于明林玉华...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进口依赖严重的背景下,对中国锂资源安全进行评估与预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了以资源禀赋、进口安全、市场风险和地缘政治为一级指标的中国锂资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常权和变权模型对 2009-2021 年中国锂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采用ARIMA-BP组合模型对 2022-2035 年中国锂资源安全进行了预警.研究发现,①进口依赖度、进口集中度和运输通道风险对锂资源安全的影响最大;②2009-2021 年中国锂资源安全等级由黄色—基本安全等级波动下降至橙色—不安全等级,资源禀赋和进口安全是导致锂资源安全等级较低的主要原因;③2022-2035 年中国锂资源安全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除2026 年处于黄色—基本安全等级外,其余年份均处于橙色—不安全等级.

    锂资源安全评估预警变权ARIMA-BP模型

    新疆库车坳陷西段古近纪高溴岩盐与钾石盐成因联系

    王凡郑绵平李晓亚商朋强...
    206-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库车坳陷西段岩盐层中显示的南部高钾低溴,而北部高溴低钾的特征与卤水的正常演化过程相矛盾的问题尚不清楚.通过探讨库车坳陷西段古近纪高溴岩盐与钾石盐的成因联系,指导钾盐资源预测.通过地层对比、海侵过程分析及锶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克深 208 井高溴岩盐层形成早于羊塔 4 井钾石盐层.对原生岩盐岩屑中石盐包裹体形态及均一温度、主量和微量元素、锶硫同位素、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羊塔 4 井钾石盐层形成于独立封闭演化的次级凹陷;克深 208 井高溴岩盐层形成阶段的卤水更接近海相端元,并在次级凹陷中经历长期演化;克深 208 井成盐晚期接受了大量陆源水混入,该阶段形成的岩盐层为库车坳陷西段海退时期的产物.总体来看,海水在古近纪自西向东进入库车坳陷后,先到达克深区所在的北部,后进入南部区域,而羊塔区处于海侵的末端,为卤水更浅、长期封闭的终端次级凹陷,成为最有利的成钾区域;海退阶段,残留卤水汇聚在海退通道内,此时通道内的局部凹陷处(如克深区晚期成盐阶段)是重要的成钾有利区.库车坳陷西段古近纪成钾总体遵循"海侵末端封闭成钾,海退通道凹陷成钾"模式,为库车坳陷寻找钾盐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钾石盐高溴岩盐石盐流体包裹体锶硫同位素库车坳陷矿产勘查工程新疆

    "十三五"期间中国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时空演变

    葛振华陈从喜梁伟仇巍巍...
    22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详细的统计数据,从时间、空间、结构等多个纬度,对中国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情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因素相关性等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揭示了影响探矿权及地质勘查投资的主要因素、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并认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生态和环境保护压力,"十三五"期间中国探矿权数、地质勘查投入和新发现矿产地持续大幅度减少."十三五"期间,新立探矿权同比减少52.1%,注销探矿权数是"十二五"期间的 3.7 倍多.油气矿产的探矿权登记面积和地质勘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 96%和 77.6%;非油气矿产探矿权数占全国的 90%以上,有近 60%的非油气探矿权在西部地区;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中,水工环及科技等投资额占居半壁江山.预计中国在能源矿产、战略性矿产等勘查领域将增加勘查投入,地质勘查投资将于 2024 年后逐渐走出低谷.

    矿产资源油气矿产非油气矿产探矿权勘查投资

    辽宁新房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深部找矿的指示

    杜宛鸽吕志成颜廷杰姚晓峰...
    23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东半岛南部的新房金矿床由 22、23、24、25、27 号 5 条矿脉带组成,矿区内主要矿体已被发现,提能增储成为制约矿山持续服务的因素,矿床勘查过程中的钻探工程部署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成矿预测依据.以新房金矿床 106 线 14 个钻孔原生晕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分带规律,建立轴向分带序列,在研究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结果表明,新房金矿的前缘晕元素为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元素为W、Mo、Bi.采用分带指数法计算了 22、23、24、25、27 号 5 条矿脉带的轴向分带序列,指示 5 条矿脉带均出现"反分带"现象,可能是不同矿化阶段的矿体在空间上叠加导致正常的轴向分带序列出现错位.22、23、24、27 号矿脉带的中下部出现较强的前缘晕和近矿晕,结合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这 4 条矿脉带的As/W、As/Mo、Sb/W、(As×Sb)/(Mo×W)评价指标出现多次振荡波动,并且在深部由降转升,指示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新房金矿床经历多次成矿热液活动,在 106 勘探线东侧矿体还有一定的延伸.

    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深部找矿新房金矿床矿床勘查工程辽东半岛

    桂西北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成因:来自闪锌矿微量、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何光武蔡明海胡鹏飞肖俊杰...
    24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广西右江盆地北东侧的丹池成矿带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箭猪坡矿床是其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成矿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由长期开采的脉状铅-锌-锑矿体和新发现的似层状锡多金属矿体组成.通过闪锌矿的微量、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 2 类矿体成矿特征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箭猪坡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闪锌矿均相对富集Fe、Cu、Pb、Sn、Sb,亏损Ga、Ge、Co、Ni,与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相似.同时,似层状矿体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12.80×10-6~44.31×10-6)高于脉状矿体(ΣREE=3.34×10-6),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和Eu亏损.闪锌矿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中,脉状矿体δD=-81.8‰~-69.2‰,δ18O=2.1‰~5.2‰;似层状矿体δD=-109.4‰~-75.2‰,δ18O=-4.0‰~4.0‰,指示 2 类矿体的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的混合流体.以上特征表明,箭猪坡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脉状矿体和似层状矿体成矿物质(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

    箭猪坡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氢-氧同位素矿床成因广西

    南美锂三角地区锂资源特征及开发环境评价

    朱意萍姜瀚涛徐梦洁赵宇浩...
    258-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美"锂三角"地区是当前新能源产业革命的热点矿产开发区域,有必要对当地的锂资源分布情况和锂矿投资环境进行梳理与比较,为中资企业在该区开发锂矿提供参考.概述了锂三角地区锂资源成矿地质背景、资源概况及勘查开发现状,认为中新世以来的火山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上新世构造沉降形成大量封闭汇水盆地,锂矿在安第斯高原沙漠极度干旱气候下在盐湖中蒸发富集.研究区锂资源广泛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三国,锂离子浓度高,镁锂比值低,品质优越.结合其所在的锂三角三国具体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区内锂矿的开发环境展开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综合分析了资源禀赋、政策法律、社会环境、基建便利度 4 个一级指标和资源品位、盐湖镁锂比值、资源量、勘探投入、锂矿外资开发政策、财税制度、收益兑回、通货膨胀率、矿业冲突、基建质量、水资源可得性 11 个二级指标,以定量赋值方式对区内三国的锂矿开发环境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经计算,阿根廷锂矿开发环境综合分值为 0.8,智利 0.36,玻利维亚 0.27,认为阿根廷为锂三角地区最佳锂矿投资目标国,且翁布雷穆艾托、考查理-奥拉罗兹等盐湖值得关注投资.研究结论对于中资企业赴锂三角地区开展锂矿开采投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锂三角锂资源特征开发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矿产勘查工程南美洲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周小深刘文元单思齐陈娟...
    270-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 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 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特提斯成矿带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改造:来自吉林辉南地区构造热事件的古地磁记录

    金继浩任收麦王胜建刘永江...
    289-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克拉通东北缘处于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古地磁研究可为构造演化和岩浆热事件提供依据.笔者在吉林辉南地区中寒武统 32 个采点共采集 246 块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岩石磁学及系统热退磁实验.古地磁实验表明,徐庄组砂质泥岩主要磁性矿物是赤铁矿和磁铁矿,张夏组灰岩主要磁性矿物是颗粒较小的磁铁矿和黄铁矿,且均发生了重磁化,并记录了稳定的中温分量,前者中温分量地理坐标平均方向为D/I = 10.9°/50.8°,α95 = 11.7°,对应的极位置为 76°N,264.6°E,A95 = 13°,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的古地磁极位置一致;后者中温分量地理坐标平均方向为D/I = 29.1°/59.0°,α95 = 6.5°,对应的极位置为 68°N,213.7°E,A95 =8.4°,与第四纪火山岩记录的古地磁极位置一致.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早白垩世—第四纪,吉林辉南及邻区古地磁记录的2 次较为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以及因敦化-密山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造成的北向运移形成的古纬度差,一定程度上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起到双重改造作用.

    华北克拉通东北缘中寒武世重磁化构造热事件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董增产奚仁刚王国强卜涛...
    30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 3 期构造变形,第 1 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 2 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 3 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甘肃北山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红石山洋动力学背景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兰花岭地区古元古代I型花岗岩类与辽吉A型花岗岩对比研究

    顾玉超鞠楠陈仁义杨凤超...
    317-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 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 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 2 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 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 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2O/Na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Hf(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 为 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 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 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弧岩浆作用I型花岗岩类古元古代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地质调查工程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