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陆域大地电磁基础网规划与展望

    秦绪文戴意蕴张耀阳肖都...
    489-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是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标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家社会的基础性需求,中国阵列式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程度依然较低,缺乏整体规划,开展全国性观测计划亟需提上日程.系统总结了当前区域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大地电磁网建设现状,提出了合作共建陆域多层级大地电磁基础网和大数据中心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并对中国大地电磁基础网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为中国的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拓展一项新属性参数,推动构建物性地球、结构地球和地球物理场四维模型,进而变革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范式和工作模式,支撑中国深地探测走向世界前列.

    区域地球物理大地电磁测深深地探测基础网建设观测监测体系数据库

    琼西南晚白垩世千家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约束

    陈沐龙吕昭英马昌前薛桂澄...
    503-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家岩体为海南岛典型的晚白垩世早期花岗质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常见造岩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等.为进一步揭示岩石形成过程及源区性质,反演壳幔相互作用,本文选取千家岩体,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不同岩石类型中的主要矿物进行了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角闪石、黑云母均属于壳幔混源成因,斜长石发育正反环带及振荡环带,记录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镜下观察发现,千家岩体各类岩石中存在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的环带结构,针状产出的磷灰石,以及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的嵌晶结构等,结合暗色微粒包体的分布组合及形态特征,认为千家岩体形成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综合来说,岩石及矿物化学证据均表明,岩浆混合作用是研究区岩石形成的主因,矿物学证据表明,千家岩体岩石类型为I型花岗岩,其源区属钙碱性岩浆,黑云母矿物化学数据表明岩石形成环境为相对较低的氧逸度.

    晚白垩世海南岛千家岩体矿物学壳幔混合地质调查工程

    杭州湾北岸现代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古海平面的指示意义

    战庆赵宝成陈昆钰史玉金...
    516-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杭州湾北岸 3 处现代潮滩沉积物进行高精度粒度分析,查找研究区潮滩不同微相的粒度特征和差异,提取基于粒度分析的潮滩微相识别敏感指标,并将其应用到该区域的全新世钻孔潮滩沉积物中,识别钻孔潮滩沉积微相,据此建立研究区全新世早期的海平面曲线.研究表明:杭州湾北岸现代高潮滩盐沼沉积物粘土含量明显高于高潮滩下部和中潮滩,而砂含量与之相反;高潮滩盐沼平均粒径等粒度参数明显小于中、高潮滩的粒度参数;盐沼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峰态宽缓,明显区别于高潮滩下部和中潮滩.上述现代潮滩微相粒度敏感指标可成功应用到钻孔潮滩沉积微相划分中,并建立了该区域全新世早期海平面曲线.曲线显示,9700~8700 cal a BP期间海平面上升约 11.6 m,海平面上升速率可达 1.2 cm/a.现代潮滩不同位置沉积物粒度参数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潮滩微相识别的有效指标,为古潮滩沉积微相识别和古海平面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粒度分析敏感指标潮滩微相海平面杭州湾北岸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构造变形机制——基于物理实验模拟研究

    豆方鹏李江海彭谋
    527-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以红车(红山嘴、车排子)、克白(克拉玛依、百口泉)和乌夏(乌尔河、夏子街)为代表的边缘断裂系统,是影响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和控制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属性及形成机制是地球科学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并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物理砂箱实验模拟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乌夏、克白断裂带主要由一条西倾的主断裂控制,两侧断裂不对称分布,为不对称状花状断裂.红车断裂带主要由 2 条主断裂控制,呈雁列状分布,整体表现为近似对称的花状构造.通过物理模拟正演,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石炭世—晚三叠世演化过程可分为2 个阶段,即残余洋盆俯冲阶段和右旋走滑阶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圈闭发育,可能是逆冲断裂和褶皱形成的断鼻、断块和排列背斜,这些伴生构造圈闭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物理模拟断裂带构造变形

    北山及邻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几何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

    常旺张贵山彭仁温汉捷...
    536-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 1777 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 0°~65°与 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遥感地质基性岩墙群几何特征区域构造应力场北山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盆地演化

    王晓青刘敏毛景文
    546-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中条群和担山石群岩石组合及地层详细调查研究,认为中条群为一套由粗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组成的多旋回沉积岩,变质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条群经历了早期相对稳定到后期较活跃的转变.结合前人碎屑锆石年龄、源区特征和火山岩夹层年龄得出,中条群形成于 2.1 Ga左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担山石群为一套砾岩-砂岩组成的磨拉石建造,碎屑锆石年龄显示,担山石群形成于 1.85 Ga左右的碰撞造山阶段的前陆盆地内.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盆地演化模式为,约 2.1 Ga开始,西部陆块的前导洋向东部陆块活动大陆边缘之下持续俯冲,东部陆块西缘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沉积了中条群,约 1.85 Ga开始,东部陆块与西部陆块之间的大洋闭合,陆陆碰撞开始,中条群发生挤压褶皱变形,陆壳加厚及随后的快速抬升和剥蚀形成前陆盆地的担山石群磨拉石.中条山地区古元古代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的转化支持华北克拉通最初西部陆块向东俯冲,经历了约 1.85 Ga的东、西陆块碰撞并最终克拉通化的演化模式.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条山弧后盆地前陆磨拉石盆地地质调查工程古元古代

    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

    汤贺军孟贵祥龚雪婧文亭...
    56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及石炭系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为了在高端材料应用领域为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微区原位分析等方法,对矿石中的杂质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谭家坳石英砂岩的SiO2 含量平均高达 95.29%,Al2O3 含量平均为 1.27%,Fe2O3 等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为 1.12%.在胶结物中,Al、Fe杂质元素主要以白云母、粘土及赤铁矿等矿物形式存在.此外,矿石中偶见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矿物.谭家坳石英砂岩多为细粒石英砂岩,纯度较高,磨圆度多为次圆—次棱角状,胶结方式为孔隙—压嵌型,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也极高,这些特征反映了滨海环境中前滨亚相的沉积特点.区域内广泛出露的元古宙地层及加里东期岩浆岩可能是本区石英砂岩的物质来源,经多个地质旋回的搬运、分选和沉积,最终形成了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的石英砂岩,并在分选条件较好的部位形成石英砂岩矿床.

    石英砂岩矿物组成物质来源沉积环境矿床成因

    《地质通报》第43卷第5期要目预告

    571页

    南岭湘南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夏杰卢友月付建明张遵遵...
    572-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19)、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27)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 157.1±1.1 Ma(MSWD = 0.55)和 153.7±1.2 Ma(MSWD = 0.55),属燕山早期.同时,获得云英岩型锡矿石中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 148.1±2.1 Ma(MSWD = 0.52).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属南岭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高峰期(160~150 Ma)的产物.

    锆石U-Pb年龄石英Rb-Sr定年锡矿床吴家坪南岭矿产勘查工程

    遥感技术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皮基塔斯地区斑岩型铜金矿找矿调查中的应用

    李汉武赵宇浩方针郑璐...
    58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米纳皮基塔斯地区为研究区,以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环形构造、菱形构造、深大断裂和破碎带的遥感解译;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分析.结果显示,铝羟基类蚀变矿物组合和铁染蚀变矿物异常区与主要控矿构造较一致,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划分出了重要找矿远景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对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阿根廷ETM+Aster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斑岩型铜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