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宁都白云母伟晶花岗岩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矿床特征与资源潜力

    唐春花张生辉袁晶陈艳...
    66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纯石英以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原料,中国是高纯石英消费大国,高端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在高端高纯石英领域,中国面临着优质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匮乏和高端产品提纯技术短板,优质资源是提纯加工高端高纯石英的关键基础,中国迫切需要突破优质资源瓶颈.通过与美国Spruce Pine白岗岩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矿床对比研究,在武夷山隆起西部的江西宁都地区发现了白云母伟晶花岗岩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认为西武夷山地区是花岗岩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找矿有利地区.本次在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矿石矿物特征、石英内部包裹体特征、气液包裹体成分、岩石地球化学、石英杂质元素、主要晶格杂质等研究,探讨矿床成因,评价资源潜力.宁都白云母伟晶花岗岩为亚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富含钾长石,K含量大于Na,具有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较低的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Eu既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石英包裹体以气液为主,气液包裹体面积占比 1.69%,含少量白云母等矿物包裹体,主要杂质元素Mg、Fe、Li与Spruce Pine白岗岩石英相近,杂质元素总量低,平均 618.03×10-6.石英主要晶格杂质Al、Li、Ti元素总量低,为 89.82×10-6,石英纯度达到SiO2 99.99%以上,是优质高纯石英矿物原料,预测资源规模为大型.宁都白云母伟晶花岗岩赋存于会同岩体中深根部带,为加里东期"S"型花岗岩,由伴随会同岩体同期演化的富含长英质的浅色熔体演化成岩.研究成果对西武夷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典型矿床对比意义,调查评价方法对中国同类型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江西白云母伟晶花岗岩高纯石英用硅质原料矿床特征资源潜力矿产勘查工程

    胶西北地区谢家沟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鲍兴隆钱建平孙俊磊黄东哲...
    680-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上,已进入危机矿山行列,研究谢家沟金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对于其深部及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在矿区现场开展构造地质调查,对矿脉及脉岩进行产状测量和统计,结合岩矿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成果,重新厘定了矿区成矿构造系统.经研究可将成矿构造演化序列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 3 期.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表现为:矿体在走向上具有明显的NNE向优选方位;矿体总体由SW向NE侧伏;脉组呈左行雁列产出并具有明显的矿化中心;矿化分带与构造蚀变分带具有一致性.本文提出了 2 个找矿预测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增储提供参考.

    谢家沟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成矿构造构造样式找矿预测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罗卫锋胡志方张家强杨云见...
    692-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油页岩识别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勘查工程

    渤中凹陷CFD6-4油田东营组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曹英权曲希玉王清斌王冠民...
    70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妃甸 6-4 油田为渤海中西部发现的优质整装中型油田,但实钻结果表明,该区东营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曹妃甸 6-4 油田勘探过程中有利储层的预测难题,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粒度等测试手段和数据,进行了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研究.研究结果揭示:①储层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低,储集空间整体以次生溶孔为主.②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岩屑类型及成岩作用.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对应的砂体粒度大、分选性好、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为主控有利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流纹岩及安山岩中长石含量较高,易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为有利岩屑类型;研究区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改变明显,主控有利储层的成岩相类型为强溶蚀相、中等压实相及弱胶结相.③东营组储层发育 2 个异常高孔渗带,第一异常高孔渗带是在相对弱压实的背景下,由优势沉积微相控制的;第二异常高孔渗带由优势母岩类型和强溶蚀作用共同控制.

    储层特征物性控制因素渤中凹陷CFD6-4油田

    关中盆地新近系蓝田-灞河组热储层物性及渗流特征研究

    张莹任战利兰华平祁凯...
    71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中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能有助于调整能源结构、降低雾霾及改善环境.新近系蓝田-灞河组是目前地热开采的主要热储层,明确储层物性及渗流机理对地热资源的高效规模开发利用及回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结合压汞、铸体薄片、核磁共振等相关测试手段,对渭河盆地新近系主要层位蓝田-灞河组的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渗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热井及钻孔测井资料,西安凹陷蓝田-灞河组孔隙度为 20%~25%,渗透率为 100~200 mD,固市凹陷孔隙度为 10%~20%,渗透率为 1~100 mD,西安凹陷物性条件优于固市凹陷,在平面上孔渗均表现为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增大的趋势.②蓝田-灞河组孔隙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残余孔隙为主,局部见少量微裂缝发育,见少量长石溶孔.孔喉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介于 10~16 μm之间,渗透率贡献值高.出水量大,单位厚度砂岩单位涌水量高,富水性及渗流特征好.③蓝田-灞河组砂岩储层类型属于Ⅱ类储集层,综合评价为高孔隙度渗透层,是最有利的地热开发层段.

    热储层孔隙结构渗流蓝田-灞河组地热资源关中盆地

    蒙古国东北部脑明特铜矿床成矿岩体年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构造背景的约束

    吴涛涛陈聪王庆双姚远...
    726-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明特中型铜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中部,是蒙古国东北部已知规模最大的铜矿床.为探究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在矿床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成矿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成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 166.3±2.3 Ma和 162.6±1.6 Ma,表明该成矿岩体应为中侏罗世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化学组成上,成矿岩体主量元素SiO2(62.81%~66.03%)>56%,Al2O3(15.01%~15.77%)>15%,MgO(2.06%~2.72%)<3%,K2O/Na2O<1,微量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异常不明显和贫Y(含量为 10.67×10-6~14.05×10-6,<18×10-6)、Yb(含量为 1.20×10-6~1.65×10-6,<1.9×10-6),富集Sr(含量为 547.6×10-6~661.8×10-6,>400×10-6)的特点,表明成矿岩体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成矿岩体具有相对较高的Mg#和Cr、Ni含量,与源自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相似.在Hf同位素组成上,该岩体具有较低的εHf(t)正值(0.3~4.3)和中—新元古代模式年龄(TDM2=1183~937 Ma),推测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了部分中—新元古代基底岩石组分.综合研究表明,脑明特铜矿床成矿岩体岩浆起源于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陆内伸展环境.

    脑明特铜矿床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埃达克岩蒙古-鄂霍茨克洋

    基于土壤景观模型的生态地质调查方法

    卫晓锋樊刘洋孙紫坚殷志强...
    743-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的传统技巧性生态地质调查,野外观察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可重复,部分推断过程无法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地质建造划分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系,提取影响生态格局的关键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景观模型,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划分地质建造;根据隶属度值和地质建造类型,遴选野外调查点,获取基质(土壤)类型、植物群落组合信息;将环境因子组合与生态系统类型对应,提取地质建造-环境因子-生态格局关系知识集,划分生态地质单元.该方法在河北承德市柴白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 435 个野外验证点,可获取环境因子-地质建造-生态系统关系规则知识集,编制的生态地质图验证精度达到 84.8%.该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地质野外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环境因子地质建造土壤景观模型生态-地质关系规则知识生态地质图

    江苏南京沿江地区土壤-底泥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刘强胡建宫少军罗锋...
    756-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等重金属元素污染是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探究南京沿江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富集特征及污染情况,为该区土壤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对该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栖霞山矿区、长江底泥、滨江湿地等不同地类共采集了 3552 个土壤/底泥样品,并测定其pH值和重金属Cd含量,采用累积指数法(ACd)、超标指数法(PCd)、地累积指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对各地类重金属Cd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栖霞山矿区、长江底泥和滨江湿地表层土壤/底泥中Cd含量出现高度异常,平均含量分别为 1.25 mg/kg、0.82 mg/kg、0.72 mg/kg;与丘陵岗地区相比,长江冲积平原也出现Cd的富集,平均含量为 0.35 mg/kg;Cd平均含量依次为栖霞山>长江底泥>滨江湿地>长江冲积平原区>丘陵岗地区>滁河底泥≈南京市背景值;重金属Cd累积指数(ACd)依次为长江底泥>滨江湿地>长江冲积平原>滁河底泥>丘陵岗地区;Cd单项超标指数(PCd)揭示全区95%的区域处于安全状态,约 5%的区域出现Cd超标,超标级别为轻微—轻度级,超标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八卦洲中南部;地累积指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均揭示,全区约有 50%的区域存在生态危害风险,主要分布于长江冲积平原和长江底泥.对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建议采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pH值、轮作种植、深耕或添加重金属钝化剂等安全利用措施,同时加强土壤-作物环境监测工作,以防土壤环境进一步恶化.

    土壤底泥重金属南京

    松辽平原典型黑土区不同土壤结构的古气候背景与黑土成因机制

    刘航李瑞红李胜荣侯红星...
    76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土成因机制研究是理解黑土形成演化过程的基础,更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松辽平原典型黑土区吉林梨树县LZK-4 钻孔为研究对象,基于粘土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14C、光释光测年等手段,重建了梨树县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序列,揭示不同土壤类型的古气候背景,解析了典型黑土的气候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典型黑土形成于晚全新世,底界年龄为 2452 cal.a BP;②LZK-4 钻孔揭示了黑土层—灰白色粘土层—褐黄色粘土层的垂向结构,气候总体变化趋势由温湿向干冷转化;③研究区典型黑土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松辽平原梨树地区典型黑土的形成演化过程,为黑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松辽平原粘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古气候黑土成因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水化学和同位素揭示的广东儒洞地热咸水形成机制

    邵誉炜毛绪美查希茜李翠明...
    779-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咸水的形成机制是开发地热资源的重要参考,地热咸水中的化学组分可以揭示经历的水化学作用,同位素的示踪可以指示地下水的来源和水化学过程.因此,选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来揭示广东儒洞地热咸水的来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广东儒洞地热田发育高盐度地热水(TDS>8000 mg/L),Cl-和Ca2+的含量分别高达 5059.76 mg/L和 1991.42 mg/L,为Cl-Ca·Na型水.K-Mg温标和玉髓温标估算热储温度 88.13~121.42℃,循环深度 1963~2790 m.水文地质条件和氢氧同位素结果证实,地热水来自于东部丘陵地区的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 260~315 m.通过离子比例系数和87Sr/86Sr分析,儒洞地热田地下水运移的环境较封闭,高温下发生了较充分的花岗岩矿物的溶解,同时围岩中蒸发成因盐岩的溶解提供了主要水化学组分,海水入侵的可能性较小,地热咸水和围岩存在一定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因此,围岩中的蒸发成因盐岩的溶解和花岗岩矿物的溶解是地热咸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因.

    地热咸水水化学氢氧同位素87Sr/86Sr地热温度计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