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王玉玺蒲万峰李通国杨涛...
    869-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作为黄金资源大省之一,金矿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其中岩浆作用成矿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之一,构造-岩浆-成矿的找矿研究思路更适用于岩浆作用金矿床.甘肃岩浆岩省可划分为 10 个构造岩浆岩带,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的主要有北山构造岩浆岩带、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塔里木构造岩浆岩带、祁连山构造岩浆岩带、阿尔金构造岩浆岩带、北秦岭构造岩浆岩带等,这些区域也是金矿床分布较集中区域,主要岩浆作用金矿床类型有岩浆型矿床、接触交代型矿床、斑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火山岩型矿床五大类.结合甘肃省构造岩浆岩带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和金矿床分布,重点分析研究了北山构造岩浆岩带和秦岭-大别构造岩浆岩带的岩浆作用金矿床与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物理化学条件,总结了控矿因素,提出有利于金矿找矿的主要岩浆岩类型、空间范围和技术方法.

    岩浆作用成矿类型成矿作用矿产勘查工程金矿甘肃省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区韧性剪切变形时代及其对铜矿化改造的约束

    刘宝山张春鹏寇林林李成禄...
    885-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主要赋存于奥陶纪花岗闪长岩中,少量发育于奥陶纪花岗闪长斑岩及奥陶系多宝山组安山岩中,铜矿化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为主.成矿过程经历了斑岩期、剪切变形期.矿区发育韧性剪切变形带,多宝山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及矿体均发生了剪切变形作用,沿剪切面发育绢云母新生矿物.绢云母的坪年龄和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280.1±1.2 Ma和 281.4±1.3 Ma、281.3±1.3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限定矿区韧性剪切变形的时间为早二叠世(约 280 Ma).多宝山斑岩铜矿床主要成矿作用形成于斑岩期,成矿时代为早奥陶世(约 475 Ma),早二叠世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对原生斑岩铜矿化进行了改造,使矿石的铜进一步富集,品位相对增高.

    韧性剪切带Ar-Ar年龄斑岩型铜矿床多宝山黑龙江矿产勘查工程

    鲁西地区沂南金矿床成因:硫化物矿石与围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的制约

    李亚东马明蔡文艳高继雷...
    896-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南金矿床为鲁西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产于早白垩世中酸性杂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接触带及其附近.本次利用岩/矿石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性质.结果显示,成矿的闪长玢岩负Eu异常不显著,且早矿化阶段发育大量磁铁矿,暗示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氧化性特征.晚(金)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和黄铜矿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负Eu异常显著,Ce异常不明显,且Hf/Sm、Nb/La值大于 1,显示含F-的还原性流体特征.矿石的Y/Ho、Zr/Hf和Nb/Ta值变化较大,且黄铁矿Co/Ni>10,表明成矿流体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矿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且具有相同范围/趋势的微量元素比值,说明沂南杂岩体和碳酸盐岩提供了必要的成矿物质.综上,沂南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得到了较好的约束,同时也对区域范围内金矿成因有一定指示意义.

    黄铁矿和黄铜矿稀土和微量元素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沂南金矿鲁西地区

    滇东南南温河钨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来自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李顺庭祝新友路增龙张定才...
    914-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温河钨矿是滇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钨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区内遭受了多期构造-变质作用,地质作用复杂,导致以往对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在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其为岩浆-热液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热液是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具体表现形式为"穿层"和"顺层"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其控制了矽卡岩化和白钨矿化;目前勘探工作揭露的层状、似层状矽卡岩矿体为"浆-液过渡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产物.获得南温河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为 126±6.7 Ma(n=7,MSWD=0.33),与区内构造研究成果和其他年代学成果获得良好的印证,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南温河钨矿是由燕山晚期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床.

    滇东南地区南温河钨矿矿床成因成矿年代学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恩格日音铀矿床Th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蒋喆韩效忠胡航来强...
    926-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日音铀矿床是近年来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内新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对苏尼特左旗恩格日音地区 31 个钻孔278 件岩石样品Th元素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了Th元素含量影响因素和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Th含量值为 3×10-6~99.9×10-6,加权平均值为 24.03×10-6,显示出Th含量较坳陷南部火山岩平均值富集的特征.沉积岩样品中Th含量值主要与沉积物源Th含量、沉积物分选强弱、粒度、透水性、吸附性强弱等有关,而与深度、沉积过程中新形成的含钍矿物、岩石U含量、氧化还原环境等无明显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陆相盆地边缘沉积岩中Th元素的特征和相对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可用于识别沉积盆地的沉积物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带及砂体连通情况、判断古水流方向及恢复古河道展布.

    地球化学物源分析铀矿床内蒙古二连盆地

    基于MobileViT的岩石薄片图像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王琼杨杰霍凤财董宏丽...
    938-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石薄片图像中包含了大量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地质特征信息,对岩石薄片图像的岩性识别结果为后续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针对岩性识别数据集不均衡、识别模型参数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MobileViT模型,该模型针对涵盖了 90%以上常见岩性的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建模分析.首先,为使模型更好地学习到每类岩石薄片图像中所包含的独特特征,对数据集进行数字增加.其次,使用GELU替换MobileViT中MV2 模块中常规ReLU6,从而作为该模块的激活函数,有效解决神经元死亡的问题,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最后,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余弦退火算法自动更新学习率,以迁移学习加速训练过程,实现岩石薄片图像中针对岩性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obileViT对岩性识别的准确率达 82.9%,模型的参数仅为 7.66M,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岩石薄片岩性识别MobileViT余弦退火轻量化

    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杨校辉朱鹏窦晓东袁中夏...
    947-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江顶崖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稳定性,通过历史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与监测、卫星遥感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主滑坡体、滑坡后壁及侧壁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滑体前缘高陡边坡因降雨及河流冲刷导致坡脚失稳;中后部土体受地下水、连续强降雨影响,抗剪强度降低,下滑力增大,逐步向前推移;最终由于前缘土体的滑动,导致抗滑力减小,随之引发整体滑动,为缓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滑体后壁、两侧侧壁高陡,变形迹象明显,在强降雨或地震工况下易失稳滑动.江顶崖滑坡具有长期蠕滑变形、多次复活滑动等特点,是甘肃省近年来规模、范围最大的滑坡之一,在地震或暴雨作用下,滑坡有再次复活的可能,建议加强对滑坡区的变形监测,同时,对区域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加固治理,防止出现重大灾害.

    古滑坡蠕滑复活变形特征稳定性分析

    《地质通报》第43卷第7期要目预告

    957页

    基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的降雨群发滑坡易发性评价——以西秦岭极端降雨事件为例

    刘帅王涛曹佳文刘甲美...
    958-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森林模型(RF)是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机器学习模型之一.针对制约随机森林模型评价应用质量的难点问题,以西秦岭山区娘娘坝镇极端降雨诱发的 2 万余处群发滑坡为例,从滑坡-非滑坡样本筛选方法、影响因子选取、联结方法应用和超参数优化 4 个方面开展了模型优化及与常规模型评价的对比研究.通过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和有效性比较可知,2 种情形评价均取得理想结果,优化随机森林评价结果AUC(精度曲线下的面积)可达 0.877,对比常规评价结果更优,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明显提升随机森林模型在区域降雨滑坡评价中的效果和学习效率,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雨群发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估提供参考.

    滑坡易发性随机森林极端降雨西秦岭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丹唐蕴
    971-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对拉萨市河谷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 1996-2015 年拉萨城关区地下水位进行了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关区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城关区地下水位具有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996-2015 年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下降范围为 0.2~3.7 m,年均降幅为 0.01~0.19 m.地下水位动态受降水量、气温、开采量、建设用地面积的共同影响,影响程度为:气温>降水量>建设用地面积>开采量.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降水量地下水位动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