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区河流水环境数值模拟——以四川古蔺河为例

    王更白栋钱建利
    984-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区河流边界地形复杂、水动力条件变化剧烈且水文水质资料缺失,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较大,对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通过建立基于Navier-Stokes的MIKE 21 水动力水质模型,对四川省南部典型山区河流古蔺河进行水环境数值模拟,为山区河流水环境研究提供支撑.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表现良好,水动力模型决定系数(R2)平均值为 0.93,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值为 14.25%,水质模型R2 平均值为 0.86,MRE平均值为 19.83%.水动力情景模拟显示,降雨量增加一倍,控制断面处的平均流速增加 7.94%,风速增加一倍,控制断面处的平均流速增加 5.26%.在不同补水情景下,当补水位置位于德耀镇、古蔺镇及太平镇再生水厂上游 5 km,补水量为再生水厂规模的 50%(0.29 m3/s、0.58 m3/s、0.46 m3/s)时,控制断面处COD、NH3-N和TP的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分别为 24.55%、25.25%和 26.79%.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河流的水环境研究提供借鉴,对于山区河流的水环境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山区河流水环境数值模拟MIKE21四川

    基于二维地震数据的北部湾南康盆地南缘地层结构探测研究

    陈松徐俊杰孙尧刘圣博...
    994-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地表二维地震数据在地层结构探测中应用广泛,但从二维地震数据体提取相关地震属性并应用于沉积环境解释的案例较少.通过采用多种叠前噪音去除、振幅补偿、反褶积、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叠加等处理技术,获得供地层结构划分与属性提取的高信噪比叠加地震剖面.提取盆地基底等T0 值,并优选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主频率、带宽等地震属性,计算了基底埋深等T0 空间分布图、相关地震属性分布图.结果表明,盆地基底西北部埋深小于东南部,呈现北西—南东向倾斜入海的趋势;盆地埋深浅的基底目标沉积环境,对应均方根振幅高、带宽值高,埋深大的基底目标沉积环境,对应均方根振幅低、带宽值低,瞬时频率与主频率也呈现低值特征.

    盆地基底地层结构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主频率带宽沉积环境

    共和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启示

    艾尼卡尔·艾克帕尔陈岳龙梁乾坤康欢...
    1004-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 5 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8~1698 Ma、2543~2453 Ma.结合研究区构造-岩浆事件得出,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是西秦岭地块在不同时期提供的结果.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 2 个主要峰值,约 236 Ma和约 403 Ma,反映了古特提斯洋和原特提斯洋在不同部分的俯冲导致陆块碰撞,形成强烈岩浆事件的地质记录,碰撞后伸展阶段出现裂谷和新生洋盆.Hf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源区地壳在 2.7~1.3 Ga经历了主要增生期,形成现今地壳的 84%.εHf(t)值为-14.7~+15.0,Hf亏损模式年龄在 3.6~0.24 Ga范围内,表明源区基底存在古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约 0.5 Ga以来,地壳增长以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为主,并在 0.28 Ga左右地壳停止了生长.依据前人公式计算了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物源区各时期的重熔/增生比例.

    共和盆地碎屑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大陆地壳生长

    金属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纪伟陈华勇邓一荣张俊岭...
    1021-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而金属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密集型行业,是工业领域碳排放的大户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金属行业碳排放的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 2000-2022 年国内外金属行业碳排放中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迁移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①目前国内碳排放研究已经迎来了第二波爆发性增长,将会推动高碳排放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为绿色低碳市场及相关产业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②CNKI(中文期刊网)统计分析显示,金属行业碳排放研究多集中在铁、铝、铜等单矿种,且多是针对加工冶炼工艺,目前的热点逐渐从能耗、环境效益、二氧化碳、废钢等基础碳排放研究转变到碳减排和低碳转型;③Web of Science(英文期刊网)统计分析显示,金属行业现处于全方面研究阶段,包括碳源、低碳技术、固碳技术研究等,有望引起新一轮金属开发绿色低碳技术革命.针对当前研究现状,从碳源、绿色低碳技术、固碳技术、生态碳汇等方面对金属行业碳排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阐述.对当前金属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推动中国金属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金属碳排放CiteSpace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额尔齐斯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拼合时限的制约

    李昂徐严韩宝福廖闻...
    1032-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额尔齐斯杂岩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之间,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 2 个地体的构造拼合事件.为约束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的拼合时限,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探讨沉积物源.从变碎屑岩样品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 354 Ma.在综合分析新的和已发表的碎屑锆石和区域构造年代学资料后,认为在额尔齐斯杂岩中,除同时以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为物源和以东准噶尔地体为单一物源的 2 类晚石炭世同碰撞沉积外,还可能包括较早以阿尔泰地体为单一物源的被动陆缘沉积,表明额尔齐斯杂岩形成时,阿尔泰和东准噶尔地体已经拼合.

    额尔齐斯杂岩变碎屑岩物源分析碎屑锆石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杨兵陈喜庆葛天助韦一...
    1047-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重建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巴音华盆地中—晚更新世之交古气候,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对全球古气候的响应,对该盆地ZK03 钻孔和ZK04 钻孔孢粉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划分孢粉组合,结合共存因子分析法对孢粉组合定量化建立研究区的古气候参数值.鉴定出孢粉 68 个科属,自下而上划分出(Ⅰ)松属(Pinus)-桦属(Betula)-香蒲属(Typha)孢粉组合;(Ⅱ)栎属(Quercus)-麻黄属(Ephedra)-蒿属(Artemisia)孢粉组合;(Ⅲ)莎草科(Cyperaceae)-香蒲属(Typh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其中,组合Ⅰ、组合Ⅱ时代为中更新世,组合Ⅲ时代为晚更新世.植被类型经历了阔叶林-草原型兼有少量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型→稀树-草原型的转变.古气候经历了由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到相对温凉的半干旱型气候再到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的 3 期转变,各期分别对应的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在数值上也体现了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过程.其中,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之交,气候经历由凉到温的变化趋势,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所指示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耦合.

    西乌旗更新世孢粉组合古气候地质调查工程共存因子分析

    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

    胡新茁杨济远邓雯田光昊...
    1059-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小黄山一带早石炭世侵入岩中新解体出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本文研究小黄山一带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采用锆石LA-ICP-MS U-Pb法在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分别获得了 443.0±1.2 Ma和 441.9±1.6 Ma的岩浆结晶年龄,时代为早志留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度率AR为 1.82~2.86,较低,且变化范围小,戈蒂尼指数τ为 21.22~64.24(τ>10);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及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有岛弧岩浆岩或造山带岩浆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片麻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东七一山—公婆泉岛弧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北山小黄山片麻状花岗质岩石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岛弧地质调查工程

    《地质通报》——全方位展示中国地质调查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及时了解中国地质调查与研究最新成果的必备读物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