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

肖序常

月刊

1671-2552

dzhtb@263.net

010-58584211,58584206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地质通报/Journal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土资 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地质大调查全新领域——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预警工程、技术发展工程、数字国土,以及相关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编读往来”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本刊着力突出报道的时效性与动态性,更注重成果的原创性与前瞻性。刊物特色:报道简洁、精练、取材广泛、严谨,信息量大,刊期短。读者对象: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的科研、教学、生产人员,也包括对地质学及其连缘学科感兴趣的广大工程技术、科技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质调查业务管理数据集成辅助决策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文敏月一张怀东王想红...
    1221-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各类信息系统产生了海量的业务管理数据,需要解决这些多来源、高动态、复杂异构数据的有效集成辅助决策问题,驱动管理决策现代化.基于大数据、GIS、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了地质调查业务管理数据集成辅助决策的总体架构;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自动化动态集成处理、基于Hadoop的"湖仓一体"混合式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挖掘融合地理智能的分析决策模型等关键技术方法,研发了国家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大数据系统.系统已接入 24 个数据源,实现了自动化动态集成,完成了 1.5 亿余条、20 多万档异构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管理,通过数据和分析服务有效辅助了管理决策.可有效解决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集成辅助决策问题,提升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大数据地理信息数据集成治理分析辅助决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

    朱一姝吴涵宇马明徐瑶瑶...
    1233-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碳排放的分布规律、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碳排放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应用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挖掘该区域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MGWR模型分析该区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H-H(高-高)型集聚和L-L(低-低)型集聚;②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冷点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宣城市和安庆市,热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及苏南地区;③GPP、道路密度、GDP、产业占比等在全局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NDVI、人口密度、用电量在局部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道路密度、GDP、用电量越大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越大,第三产业占比越小对碳排放的负面影响越大.提出通过优化交通路线、鼓励绿色出行、加强道路监管等减少高密度交通网带来的碳排放,通过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等减少因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通过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区域固态能力等减少碳排放.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异质性空间尺度影响因素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地质通报》第43卷第8期要目预告

    1242页

    基于遥感解译的典型强震区泥石流物源发育及演化——以四川都汶高速沿线为例

    蒋涛崔圣华许向宁张雄...
    1243-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都汶高速位于 2008 年汶川地震强震区内,震后泥石流灾害异常活跃,对人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人居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了查清山体斜坡物源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汶川震区泥石流物源成因,选择区内震前DEM、震后Landsat TM多波段融合数据及典型泥石流沟 2 期全色波段遥感数据,进行泥石流物源发育特征及演化分析.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强震区物源发育受地形坡向、坡度、高程及水系的共同控制.在坡向上具有背坡面放大效应和逆冲(错动)方向放大效应,高程和坡度选择与山体斜坡发育的动力过程相关;②地震能量释放是物源发育基础,建立了强震区物源发育密度与地震烈度的指数关系模型,并认为研究区断层的存在可能促进了泥石流物源的进一步发育;③物源演化具有面积缩小、大型物源解体为多个小型物源、小型物源汇聚而致规模增大、物源迁移、出现新物源等特征.

    汶川地震泥石流遥感解译强震区演化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证据权法原理与实践

    冯振陈亮王立朝侯圣山...
    1255-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阐述证据权法概念与原理的基础上,以西北黄土高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的兰州市区为评价区,详解基于证据权法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技术流程,利用GIS工具,开展评价指标选取与相关性分析、证据因子权重与后验概率分析、评价模型检验、易发程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坡度、坡向、地层岩性、断层、绿化灌溉、土地利用类型等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之间呈无相关或弱相关性,符合相互独立的要求,组成的模型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AUC值(曲线下面积)为 0.8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理论与实践表明,与其他统计学方法相比,证据权法同时考虑了评价指标中存在地质灾害与不存在地质灾害2 种情况,避免了当地质灾害不存在时权重偏大导致结果失真的问题.证据权法结果为地质灾害发生的绝对概率,可以作为不同区域、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比的依据.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证据权后验概率ROC曲线兰州

    基于改进ConvNeXt网络的矿物图像智能识别

    李雷卢才武江松景文刚...
    1266-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物识别是地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但是如何准确识别矿物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挑战.针对矿物形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迁移学习策略并引入通道注意力的改进ConvNeXt网络矿物图像智能识别模型.首先,利用ImageNet数据集上已预训练的ConvNeXt网络模型,运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加载到矿物识别模型中;其次,在ConvNeXt网络的基础上,以ConvNeXt块之后与注意力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其特征融合能力;最后,以 26 类矿物的矿石图像为研究对象,总计 34576 张图像,以6∶2∶2 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模型在实验训练过程中与 VGG19、GoogLeNet、ResNet50、ResNeXt50 和ConvNeXt网络相比,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实验结果表明,矿物智能识别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达到 98.58%、98.62%和 98.73%,而消融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有助于提升模型性能,同时,通过对不同模型矿物图像特征图的可视化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矿物识别模型对于矿物特征的准确提取,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提高了矿物识别的准确率.

    矿物图像ConvNeXt迁移学习注意力机制矿物识别

    《地质通报》(月刊)征稿简则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