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宁省2016-2021年结核杆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监测分析

    梁爽蒋轶文张岩李悦...
    42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6-2021年结核杆菌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监测情况,为今后制定符合全省双重感染的防控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2016-2021年结核杆菌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患者年度报表中患者登记、双向筛查、治疗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1年辽宁省TB/HIV双重感染者登记222例,占结核病患者0.16%(222/136 709),占艾滋病患者1.42%(222/15 584).HIV/AIDS中症状筛查率为96.01%、呈下降趋势(x2趋势=982.28,P<0.05),TB检出率为0.47%,呈下降趋势(x2趋势=36.56,P<0.05),胸片或痰检率为94.61%,整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96.50,P<0.05).TB中接受HIV抗体检测65 188例,检测率为47.68%,检测率整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3 326.38,P<0.05),HIV检测阳性39例,TB中HIV阳性检出率由0.12%下降到0.07%.2016-2021年以男性、≥15岁双重感染患者为主,其中男性496例(占92.36%),女性41例(占7.64%).在537例双感患者中接受单纯抗结核治疗47例(占8.75%),单纯抗HIV病毒治疗72例(占13.41%),联合治疗408例(占75.98%),整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9.54,P<0.05).结论 关注男性、≥15岁人群,在今后应加强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的双向筛查工作,提高联合治疗率.

    肺结核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

    湖北省随州市蜱虫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率及分子进化特征

    戴莹刘聪专行岳苗苗...
    426-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湖北省随州市不同种属的蜱虫样本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情况,并探讨蜱虫与病例来源的病毒在分子进化水平上的亲缘关系.方法 于2016年、2017年连续2年在湖北省随州市采集蜱1158只,收集该地区具有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症状的病例血清样本86份,检测病毒核酸.将阳性标本采用Vero细胞开展病毒分离、测定分离到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展蜱虫和病例来源SFTSV病毒株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研究.结果 湖北省随州市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和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95.34%).根据蜱的种属和发育阶段合并样本,共得到832个合并样本,其中有4个检出SFTSV.该地区的总体最低感染率为0.35%.从长角血蜱中成功分离得到的1株SFTSV,命名为HB2016-P35.该毒株与湖北省已报道的16株病例来源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是与来自于同一地区的人源毒株HB 2017-49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因组相似度99.9%).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SFTSV病毒存在至少5个基因型,涵盖了几乎所有已报道的SFTSV基因型.结论 湖北省随州市蜱携带及传播SFTSV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新分离自蜱虫的SFTSV毒株与周边病例携带病毒具有相似的基因型特征和较高的序列同源性.本研究结果提示蜱-人传播最有可能是人类感染SFTSV的途径,需持续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地区开展长期蜱虫携带 SFTSV 监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带毒率系统发育分析湖北省

    布鲁菌病患者CD4+T细胞Tim-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郭文宏谢忻汝古丽沙提·海米提麦尔哈巴·艾斯卡尔...
    4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brucellosis melitensis,Bm,简称布病)患者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 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指标在急慢性期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为急慢性期布病鉴别诊断提供新方案.方法 选取2023年4-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布鲁菌病患者56例,其中31例为急性期患者,25例为慢性期患者.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各组CD4+T细胞表面Tim-3水平,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实验(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布病患者分期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急性组和慢性组的Tim-3+CD3+CD4+T细胞占比分别为(2.56±1.25)%、(5.14± 1.98)%和(13.66±2.66)%,患者组的Tim-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且慢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IL-10和TGF-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且慢性组IL-10、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IL-10和TGF-β评分预测布病患者慢性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65、0.663.结论 Tim-3以及血清IL-10和TGF-β在布病患者中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im-3、IL-10和TGF-β高表达提示患者有可能转变为布病慢性期,且Tim-3的诊断效果最好.因此,Tim-3作为诊断指标可能为布病的治疗与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布鲁菌病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细胞因子鉴别诊断

    基孔肯雅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快检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徐晓立胡潇予李春缘曹孟涛...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检测基孔肯雅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快检试剂盒,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提供新的工具.方法 以基孔肯雅病毒特异性原核表达抗原pMal-chik23为诊断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抗IgG二抗为显色抗体,正交实验对诊断抗原、待检血清、二抗工作浓度进行优化,并对包被、封闭、孵育及显色等反应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在临床大样品评估的基础上,确定ELISA检测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对ELISA反应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研制组装检测基孔肯雅热IgG抗体的ELISA快检试剂盒.结果 经系统优化,研制、组装了检测基孔肯雅热IgG抗体的间接ELISA快检试剂盒,其最佳反应条件为:1.0 μg/mL包被抗原经碳酸盐缓冲液4 ℃包被24h,HBV封闭液37℃封闭4 h,待检样品1:101稀释后,100μL/孔,37℃反应40 min,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with tween 20,PBST)洗涤4次,HRP标记兔抗人IgG 1∶20 000、HRP标记羊抗鼠IgG 1∶10 000稀释后,100 μL/孔,37℃反应30 min,PBST洗涤5次,TMB显色液 100 μL,37 ℃显色 10 min,50 μL 20%H2SO4终止反应,双波长450/630 nm测定 A450 nm值.试剂盒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试剂盒与所试阳性样品检测A450 nm值>0.43,阴性样品检测A450nm值<0.04,S/N比值>10,与辛德毕斯、盖塔、罗斯河、登革等9种其他相近虫媒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并具较高稳定性,板内变异系数为0.76%~2.12%,板间变异系数为0.64%~1.85%,批间变异系数为0.83%~2.31%,均小于3%,4℃保存1年性能无明显下降.结论 研制了检测基孔肯雅热IgG抗体的间接ELISA快检试剂盒,具备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与稳定性.

    基孔肯雅热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海南省耐多药结核病的近期传播相关影响因素

    钟业腾王洁莹陈灼霖许玉妮...
    443-44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近期传播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海南省MDR-TB防控及临床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MDR-TB患者临床呼吸道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经比例法药敏筛选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结合临床流行学资料,分析MDR-TB的近期传播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02例MDR-TB患者纳入研究,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18个市县(除三沙市),患者以男性为主.MDR-MTB菌株的谱系分析显示,有56.4%(114/202)为Lineage2.2(Beijing)、27.2%(55/202)为 Lineage2.1(non-Beijing)、13.4%(27/202)为 Lineage4(Euro-American)、3.0%(6/202)为 Lineage 1(Indo-Oceanic).通过遗传距离分析,发现了 15个簇的42株MDR-MTB菌株,MDR-MTB菌株成簇率为20.8%,存在一定程度的近期传播.近期传播相关因素分析显示,非农民职业、初治、未婚患者与MDR-TB的近期传播有正相关性,而高龄和吸烟史患者则与其负相关.Lineage2.2(Beijing)相较于Lineage2.1(non-Beijing)更易发生MDR-TB传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初治患者可能为MDR-TB的近期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海南省MDR-TB具有独特遗传多样性,但Lineage2.2仍为主要流行株,海南省MDR-TB的近期传播与非农民职业、初治、未婚、Lineage2.2(Beijing)有关,初治患者可能是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DR-TB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望指导相关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减少MDR-TB疫情传播.

    耐多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危险因素近期传播全基因组测序

    贵州省2021年学校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

    黄爱菊李进岚陈慧娟
    450-45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结核病筛查情况,为加强学校结核病重点年龄段的主动发现和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1年贵州省入学新生和教职员工开展主动筛查和入学体检,填报"全省学校结核病筛查调查表",通过"健康贵州智慧疾控云平台"上传体检信息,根据《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中对不同体检对象采取不同的筛查方法进行筛查;筛查方法主要包括3种,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拍摄胸部X线检查(X线胸片)、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果 共筛查18 192所学校1 789 108人,其中新生体检人数为1 739 680人,中高考体检人数为16 922人,教职员工体检人数为32 506人.贵州省2021年报告结核病入学体检发病率为85.40/10万,报告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毕节市、黔南州、遵义市;9个市州症状筛查58 380人,可疑症状者3 440人(5.89%);结核菌素皮肤筛查1 180 442人,强阳性22 175例(1.88%);X线胸片筛查366 170人,胸片异常2 837人(0.77%).公办学校可疑症状者比例(8.11%)高于民办学校(1.63%);非寄宿学校可疑症状者比例(6.06%)高于寄宿制学校(5.46%);学校类别中技工学校的可疑症状者比例最高(9.09%),职业高中最低(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94.19、7.69、1 257.5,P<0.01).寄宿制学校强阳性比例(2.15%)高于非寄宿制学校(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40,P<0.01);学校类别中大学的强阳性率最高(6.61%),幼儿园最低(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 707.60,P<0.01).学校类别中9年制(小学、初中)的胸片异常比例最高(4.09%),普通中专最低(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18.191,P<0.01).结论 开展入学体检筛查是降低学校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省主动筛查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到全覆盖,应加强高疫情地区学校的主动发现,尤其是大学、高中等重点人群的筛查力度和健康教育,遏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师生结核病体检筛查贵州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杨柳根马晓玲范奔赵永年...
    456-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治疗转归情况以及探究影响其转归的危险因素,为兵团地区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兵团2016-2022年期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基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的整理.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22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共登记8 838例结核病患者,其中495例未治疗,43例诊断变更,301例无治疗结果,6例诊断为肺外结核,11例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最终纳入研究7982例肺结核患者.7 982例肺结核患者中7 578例(94.94%)治疗成功,404例(5.06%)发生不良结局(包括32例失败、13例结核死亡、173例非结核死亡、12例丢失、94例不良反应、10例转入耐多药治疗、70例其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60岁与>60岁年龄组(OR=1.565,P=0.009;OR=2.960,P<0.001)、少数民族(OR=1.526,P<0.001)、糖尿病患者(OR=1.696,P=0.002)、现地址类型为本省其他地区及外省患者(OR=1.419,P=0.004;OR=1.624,P=0.001)、复治患者(OR=1.910,P<0.001)、没有接受基层管理(OR=1.351,P=0.003)是兵团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兵团地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仍应加强对高龄、少数民族、糖尿病患者,非本地的流动人口、复治患者以及没有接受基层管理患者的治疗管理.

    肺结核治疗转归影响因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海南地区22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流行状况和临床特征

    吴海丰翁敏华刘瑞周贵忠...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近年来海南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NTM肺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8-2022年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结核病医院)且诊断为NTM肺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NTM肺病患者的人群、地区、时间、菌种分布特点及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特征.结果 共收集确诊为NTM肺病病例225例,女性(133例,占59.1%)患者多于男性(92例,占40.9%),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192例,占85.3%),61~<81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中位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63岁、62岁.农民患者居多(112例,占49.8%).西部地区患者(90例,占40.0%)多于中部地区(76例,占33.8%),其次为东部地区(59例,占26.2%).225例标本中共检出10种菌株,最常见的菌株为胞内分枝杆菌92例(40.9%)、龟/脓分枝杆菌80例(35.6%)、鸟分枝杆菌15例(6.7%),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5例(2.2%)、偶发分枝杆菌4例(1.8%)和副瘰疬分枝杆菌3例(1.3%).混合感染10例(4.3%),分别为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混合感染8例(3.6%),胞内、龟/脓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0.4%),偶然、龟/脓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例(0.4%).NTM肺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219例(97.3%)、咯血92例(40.9%)、发热 61 例(27.1%)、气促 57 例(25.3%)、盗汗 52 例(23.1%)、消瘦 50 例(22.2%)、胸痛 35 例(15.6%),男女性患者在症状特征中无显著性差异.NTM肺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胸膜增厚188例(83.6%)、支气管扩张151例(67.1%)、空洞93例(41.3%)、肺气肿41例(18.2%)、毁损肺28例(12.4%),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毁损肺和肺气肿,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支气管扩张.结论 海南地区NTM菌种分布多样,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为主.NTM肺病与肺结核临床特征相似,临床中需注意鉴别.

    海南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流行状况临床特征

    辽宁省2021-2022年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子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孙婷婷李雪王伟杰魏彤竹...
    468-47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辽宁省食品监测网中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分子血清分型及耐药性,为食源性疾病的暴发识别和溯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采自我省2021-2022年15个监测点2797份食品中检出的67株LM进行分离株鉴定;应用VITEK生化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CR扩增技术进行分子血清分型,并按照血清诊断使用说明书进行验证操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试验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等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辽宁省2021-2022年食品中LM携带分子血清分型为1/2a(3a)、1/2b(3b,7)、1/2c(3c)和4b(4d,4e),主要血清型为 1/2a型(62.7%,42/67)和1/2b型(28.4%,19/67),其中 4b型分离到 3株(4.5%,3/67).辽宁省2021年和2022年LM的优势菌株都是1/2a(3a)型和1/2b(3b,7)型,其中肉及肉制品携带的分型最多.67株LM中,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和红霉素双重耐药有8株(11.9%),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有6株(9.0%).结论 辽宁省2021-2022年食品中LM存在具有致病性的血清型1/2a(3a)、1/2b(3b,7)、1/2c(3c)和4b(4d,4e),并具有一种及双重耐药菌株,说明我省食品中存在LM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存在引起LM感染风险,应该优化溯源检测方法并加强LM的暴发确认.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子血清分型耐药性辽宁

    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原活性鉴定

    张光磊孙田华吴智远张婷婷...
    47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表达、纯化后研究Rv2626c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方法 将GenBank公布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2626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登录号:CCP45424.1)按E.coli密码子偏好转换为对应的DNA序列,合成该DNA序列并克隆至pET24a(+)质粒上,构建pET24a(+)-Rv2626c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以不同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诱导表达Rv2626c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Rv2626c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利用镍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Rv2626c重组蛋白并将其免疫青紫蓝兔,制备抗Rv2626c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 pET24a(+)-Rv2626c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显示:转入该重组质粒的E.coli经IPTG诱导后表达Rv2626c重组蛋白,分子量约14 500,大小与预期相符;Rv2626c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1 ℃ 1.0 mmol/L IPTG诱导表达6h,目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Rv2626c重组蛋白免疫青紫蓝兔获得的高免血清特异性良好,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该血清效价为1∶256 000.结论 在E.coli中成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蛋白,且纯化的Rv2626c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纯度和抗原活性,为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Rv2626c重组蛋白抗原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