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B型引发心包炎合并暴发性糖尿病1例报告

    丁洁金丹群许愿愿
    880-884,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疱疹病毒6B型(human herpes virus 6B,HHV-6B)感染是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中引起的原发感染,主要症状为幼儿急疹,多为高热3~5 d后体温突然降低,随后出现皮疹,一般病情较轻、呈自限性.2021年11月7日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了1例1岁3个月感染HHV-6B的患儿.患儿临床表现以心包积液、休克,高血糖症状为主,采集心包积液、血液样本进行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显示为HHV-6B感染,同时糖尿病相关抗体、全基因组、全外显染色体、线粒体等基因检测结果正常.经过抽取心包积液解除梗阻以改善心功能、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阿昔洛韦抗病毒、胰岛素控制血糖等治疗后,患儿康复出院,内分泌科每3~5个月随访患儿,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HHV-6B可直接侵犯并参与免疫紊乱引起的免疫损伤,可能对感染HHV-6B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造成严重后果.

    人类疱疹病毒6B型心包炎暴发性糖尿病幼儿

    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1例报告

    李秀秀彭洁雅曾丽玲闫海震...
    885-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1例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例诊疗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肝吸虫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2021年3月15日收治1例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资料.患者,男,55岁,自述腹胀、纳差2月余,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多年,10余年前开始嗜食生鱼片.入院后体检: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8 cm×8 cm实性包块,表面不平,质地稍硬,活动度差,压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查见肝吸虫卵,肝吸虫IgG抗体阳性.结合腹部超声、腹部平扫+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患者肝功能较差,暂不予应用吡喹酮,改用阿苯达唑10 mg/(kg·d),每天一次,连用7d.出院后 1个月再次入院,粪便常规未查见肝吸虫卵.出院12个月后随访,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肝吸虫感染严重病例较少见,高危人群感染后比较严重,尤其是发展到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医生应当提高对肝吸虫及所引起感染的认识,尽早发现肝吸虫,予以对症治疗,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肝吸虫肝内胆管细胞癌多发转移

    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分析

    徐文秀陈芳刘聪罗华堂...
    889-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武汉市2024年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死亡原因以及青蒿素耐药情况,积累重症疟疾病例的救治经验,减少或避免重症病例的发生和死亡.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个案调查表、临床诊疗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该病例曾在非洲刚果金从事瓦工工作约9个月,回国后第8天发病,既往无疟疾病史.该病例初诊就诊于私人诊所,且存在误诊,6 d后病情严重遂入院.入院后8h确诊为恶性疟,立即给与抗疟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用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12 h、24 h、48 h分别经血涂片(厚、薄血膜)镜检发现疟原虫密度分别为3.2×105/μL、3.1×105/μL、3.1×105/μL,相较用药前疟原虫密度无明显数量级变化,疟原虫计数略微上升,考虑存在青蒿素耐药可能.患者于确诊后第3天因病情危重1月11日18时30分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本例病例初诊就诊于私人诊所,且存在误诊,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超过5d,导致病人失去了最佳救治时间,同时,该患者感染的疟原虫可能存在青蒿素耐药性,最终导致该病例死亡的发生.

    恶性疟死亡病例青蒿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