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停乳链球菌污染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王瑶赵品楠王亮黎明...
    1142-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查明成都市2个区聚集性疫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控制事件发展,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都市2个区先后发生3起以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的聚集性疫情,通过对工业园区及学校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开展个案调查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等方式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情况开展调查,进一步找出可能存在危害环节及危险因素.采集患者呼吸道、肠道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对呼吸道和肠道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筛检、细菌培养及PCR检测.结果 3起事件分别搜索到病例65人(罹患率21.5%)、158人(罹患率29.2%)及93人(罹患率1.0%).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咽痛、乏力为主要表现,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皮疹等其他症状.流行曲线均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空间无聚集,人群无特殊.3起事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提示发病前3d食堂内部分食品可能为危险因素.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3起事件发病前均存在没有凉菜加工间但提供凉拌菜的情况,事件B在发病前约1周有食堂切配人员手外伤未调离工作岗位.3起事件均从多名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其中事件B食堂从业人员中也检出型别一致的停乳链球菌.结论 3起事件均是由停乳链球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动物性食品原材料被污染或者从业人员感染后仍从事食品制作,食堂均提供凉拌菜且制作过程不规范等可能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示今后要高度关注停乳链球菌导致的发热聚集性疫情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停乳链球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四川省2023年猴痘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马新雅周兴余袁珩
    1149-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2023年报告的猴痘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和临床特征,为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截至2023 年12月31日报告的现住址为四川省的猴痘确诊病例个案信息,以及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Excel 202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绘图,SPSS 2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基本特征.结果 四川省于2023年6月30日报告首例猴痘病例,7-8月为报告发病高峰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猴痘病例141例.病例以男性(99.3%)、30~<40岁(49.6%)、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占男性病例的93.0%)为主.35.4%的病例自述有HIV感染史.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2~90 d,M(P25,P75)为4(6,8)d.病例潜伏期为1~21 d,M(P25,P75)为7(4,10)d.发现方式以主动就诊为主(96.4%).病例的首发症状以皮疹(70.9%)、发热(31.2%)为主.主要症状为皮疹(95.7%)、发热(55.3%)和淋巴结肿大(35.5%).结论 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MSM人群中,应充分利用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服务体系进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及时监测猴痘病毒的变异,尤其加强入境病例的监测;落实病例的早发现早管控,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猴痘流行特征临床特征

    云南省2005-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沈秀莲何继波黄甜贾豫晨...
    1153-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云南省2005-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JRP)4.9.1.0软件对病例数进行回归统计分析,采用GeoDa1.14.0.0软件对病例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云南省2005-2022年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01 0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8/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4.51%);男性发病率(39.47/10万)高于女性(32.23/10万);发病年龄以≤3岁组为主(占70.84%);发病季节趋势显著,呈双峰分布;病原学诊断以病毒感染为主(占99.06%);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昆明市(83.27/10万)、玉溪市(67.70/10万)、西双版纳州(63.3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共探测到17个"热点"地区(分布在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州)和22个"冷点"地区(分布在大理州和临沧市);2005-2022年总人群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2022年间男性与女性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发病率在2005-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0~<1岁、1~<2岁组在2019-2022年间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保山市、大理州、迪庆州、红河州、丽江市、怒江州、昭通市7个州(市)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2005-2022年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流行趋势变化明显,发病率总体仍呈较高水平,各州(市)应掌握当地疫情发展趋势,探索引起聚集的原因和机制,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趋势分析云南省